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峻 《唯实》2005,(4):55-57
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征用权的滥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缺少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用法律规范行政征用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汪俊英 《学习论坛》2006,22(8):75-77
中国的农民工作为日益被边缘化的新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不在于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而恰恰在于法律、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此,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应当启用“问责制”,通过建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保证现行法律、政策和措施切实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就业权的实现密切相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融入关系到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就业权具有宪法基本权利的属性,农民就业权的实现是面向国家保障义务的。目前农民就业权的保障面临法律困境,应完善法律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农民就业权的实现,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纪恩 《世纪桥》2009,(24):70-71
警察即时强制在权力设置上极有垄断性和扩张性,容易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由于立法不完善、执法理念滞后、程序规范缺乏、法律救济不力,滥用即时强制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即时强制的法律控制,以防止警察即时强制权的滥用,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方面,我国现行法律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使广大农民工成为地地道道的"二等公民"。造成这种情况既有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还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为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当成立农民工权益保护组织或者把农民吸收到工会组织当中来,有必要制定单独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各项现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村民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司法救济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少数乡、村干部无视法律,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困难的村民无法得到法律的帮助等等。根治这种现象必须抓好村民自治中的法律保障与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在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还难以保障,必须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宣传教育等路径,改善农民工合法权益缺损的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纪委监察部发布规定切实维护检举人控告人合法权益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将进一步得到保障。中央纪委、监察部近日发布关于保护检举人、控告人的规定,要求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律、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的建筑工人,是正规建筑行业的职工,长时间离开亲人在野外作业,工作很辛苦。最近我们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国家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现向贵刊咨询,我们如何掌握、运用这个新的法律武器,保护我们工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比如说.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举报?如何投诉?然后如何按法律程序获取经济赔偿等等。谢谢!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检察机关是以公诉权的存在形式守护法律、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法律监督机构,从诉讼机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来分析,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行使程序和主旨,维护了控辩审三方的平衡结构和良性互动,是符合刑事诉讼结构、内置于诉讼程序的一种权力监督机制,其正确行使是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村民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司法救济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少数乡、村干部无视法律,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困难的村民无法得到法律的帮助等等.根治这种现象必须抓好村民自治中的法律保障与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通过了《劳动法》,结束了我国没有一部规范企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的历史。《劳动法》明确规定了职工有劳动和休息、劳动保险和福利保障、有提出劳动仲裁申诉和按月领取劳动工薪报酬等权利,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寻求法律武器保护。 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企业领导和职工双方的事,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过去,国家  相似文献   

13.
职工“连心人”──记优秀共产党员、昆明市总工会主席杨丽许文祥,李兴智在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中,杨丽同志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她说:“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紧紧依靠法律。”1990年,她走上昆明市总工会领导岗位后,一方...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观,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民权益的一条路径。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重塑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体系。基于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界定。进一步探寻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困境,进而构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主体互动体系,并上升为法律范畴对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建立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永志  甘玲 《实事求是》2006,192(5):28-30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调整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在处理未成年人涉罪案件过程中,维护法律原则性的同时融入宽容和关爱,充分保障了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工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公民都可以实现法律赋予的权力,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受援人给予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救济和法律保障制度。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呈较快发展的势头。老年人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多,如何解决这类群体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被肆意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工的一些基本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既有法律制度不完善和实施不利的原因,也有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的原因。因此,要健全和完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方蕾 《世纪桥》2009,(24):73-74
行政告知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它是立法者为了平衡行政权和公民权的不对称而作出的制度设计,是制约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在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合法权益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路径,改善农民工合法权益缺损的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