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主动意识控制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主动意识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主动意识控制组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强调患者对患侧主动意识控制,对照组不作要求.结果: 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均有改善,但主动意识控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主动意识控制对肢体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通督调任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任务导向性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督调任灸法,疗程均为4周。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模块(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任灸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性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偏瘫性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在疼痛程度、上肢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效果明显(P<0.05,P<0.01),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性肩关节疼痛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应象刺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应象刺血和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巴氯芬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上肢肌张力的变化、运动功能的变化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应象刺血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状态,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15例。针刺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1次,康复组患者每日接受康复治疗1次,针康组患者每日接受针刺治疗与康复治疗各1次。3组每周治疗6 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el-Meyer评估量表(Fuge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runnstro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基于MB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FMA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治疗2、4周后,3组患者MBI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升高(P<0.05),针康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比较,针康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而康复组在改善患者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方面无明显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患者在上肢、下肢Brunnstrom分级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促进瘫痪肢体康复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穴位注射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采用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中极和膀胱俞以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同时接受针对脑卒中的常规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针刺中极和膀胱俞,其他疗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1个疗程后进行尿失禁主要症状评分,尿失禁程度评估和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评分. 结果 治疗组尿失禁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延长夜尿间隔时间、增强患者排尿急迫感、减少夜尿次数和诱因诱发排尿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俞募配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尿失禁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焦氏头针联合言语训练)及对照组(神经系统电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每组30例,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量表评定语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CADL)量表评定交流能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并通过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RRCAE量表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CADL、MMSE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CRRCAE量表的听、说、朗读、抄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PSA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尤其在改善听、说、朗读及抄写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对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用药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加普通毫针治疗,观察组加用毫火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疼痛肿胀,调节患者的血管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强制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倾斜症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强制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头针治疗结合强制负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rke倾斜量表(Burke lateropulsion scale,BL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X轴数值、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健侧腓肠肌内侧头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BL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X轴数值、AE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BS评分、MBI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BLS评分、平衡仪压力中心X轴数值、健侧腓肠肌内侧头AEMG、BBS评分、MBI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强制负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倾斜症状及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56例患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甲氨喋呤20mg肌注,1次/d,连续5d,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同时加用宫外孕2号,1剂/d,水煎分两次服,连续14~21d。结果:治疗组成功率为92.85%,对照组成功率为71.42%;治疗组患侧输卵管复通率为91.66%,对照组患侧输卵管复通率为63.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成功率及治疗后患侧输卵管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利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利咽针刺法.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s-CRP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血浆Hcy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MCI,可降低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首乌益智汤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首乌益智汤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修订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B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BI、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MoCA、BI、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首乌益智汤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普乐林注射液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5 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 6例 ) ,治疗组采用普乐林注射液合辨证治疗 ,对照组采用进口脑活素加辨证治疗。疗程均为 14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达 80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6 1.5 4% ,两组显效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治疗组在消除眩晕、肢体麻木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普乐林注射液合辨证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50重症肺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复方丹参组2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有效的抗感染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内环境紊乱,控制血糖,维持肝功能、肾功能,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中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婴幼儿患者,0.5 ml/kg,成人患者,20 ml/次,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79.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73.1%)显著高于对照组(45.8%),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重症肺炎,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卒中康复模式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康复模式治疗组(简称治疗组,70例)和常规针刺组(简称对照组,50例),卒中治疗组采用卒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康复模式是疗效很好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估其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观察患者肩部肿胀程度。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患手肿胀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和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关节腔注射结合针刺董氏奇穴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侧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手的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