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飞  其木格 《前沿》2012,(3):136-139
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频发。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和措施、构建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的法治属性,正视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创新社会管理法治理念、创新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格局保障机制、创新司法公正保障与法律救济机制、创新利益诉求表达及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等角度入手,探寻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之道,最终建立以“善治”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09,(11):20-20
叶传星在《法商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社会转型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它对法律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法律与社会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法律治理措施,才能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2,(7):47-47
陈柳裕、宋小海在《法治研究》2012年第5期上撰文《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的内在关系及互动谱系》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是社会管理的两个维度.其中。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的经验性维度.是面向事实或问题本身的,奉行务实解决社会管理之现实问题的进路:法治是社会管理的规范性维度.提出社会管理不仅仅要务实地、经验性地解决社会问题。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民生问题愈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而完备的法治正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周锦尉先生所著、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我们怎样关注民生》一书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贯穿始终,周锦尉先生针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通过思考的笔触,把一个个法治理念告诉读者:证明法律是可以平衡所有社会利益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价值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法治可以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纠纷,运用良法的权威加以有效解决。以法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法律功能实现机制的完善。从立法上看,科学立法不是一句空话,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必须注重风险评估,将突出社会矛盾的处置方案优先纳入立法规划,对于社会矛盾高发的领域重点立法。当前"三失"问题(失业、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3,(33):24-25
1.“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政治管理手段的巨大变革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社会发展是政治管理手段的巨大变革.这意味着.以“革命”方式推进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终结;以权力为主导的纵向管理模式将出现平面化趋势,公权力机哭和社会组织将会依据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实施社会管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足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10,(7):54-54
《文汇报》6月5日刊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成良的文章认为,要树立法治观念,就必须排除、抛弃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 法律工具主义的第一个观念,就是强调法律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在法治社会,人民通过设立政府,让官员执行法律。因而,在法律与政府之间,政府才是工具,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相似文献   

8.
张逸帆 《公安学刊》2010,(2):103-103
公民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基石。只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理解法律、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法治大厦才能恢弘建立。然而,如何将一项项抽象的法律规范.一条条艰深的法律原理植入公民的心田,扫除几千年人治模式遗留下的阴影,培养健康积极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国法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1,(9):32-32
丁国强2011年8月11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法律人的“贵族精神”》认为,法律职业的兴盛是法治社会日渐成熟的标志.社会的分化和利益的多元化强化了人们对法治的渴求。但法律学科成为热门、法律职业吃香并不必然标志着法治的进步。如果不对部分法律工作者的功利化、市侩化的趋向加以警惕,法律工作者就会成为法治进程的敌人。  相似文献   

10.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现有的社会维稳模式已难应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改革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快法治公民社会的建设已成社会发展的必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要实现社会管理从行政主导向法治主导的转变。其实现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法治的有限政府、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加强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晔 《湖湘论坛》2010,23(6):76-79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一项艰巨的创新工程,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促进和保障。法治湖南为"两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而"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法治湖南建设的动力,对法治湖南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为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湖南须尽快制定《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管理模式是管控型社会管理,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管理模式是防控型社会管理。相比管控型社会管理,防控型社会管理的出现是社会管理的进步,但仍然呈现出突出的被动性和应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型,形成一种以公平正义价值理念为内核、以多元共治管理格局为支撑的主动型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管理模式转型,首要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主动型社会管理的内核构建。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2,(8):34-34
杨立新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因行政权异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尤为突出,如不认真研究解决,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是: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尚不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尚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应强化行政权必受监督的理念,建立健全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4,(4):47-47
张淑芳在《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2期载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法治精神解读》认为,在自贸区的投资管理中采取通过负面清单的形式。投资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由权的管理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法律和政策没有禁止的,相关主体就可以从事相应市场行为,投资主体享有非常大的自由权: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0,(8):39-39
方工在《检察日报》2010年7月22日上载文《司法高度权威是法治先进国家的常态》认为,司法权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司法得到社会普遍尊重和服从,说话有效。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没有司法权威,法律就没有权威和效力,也就没有法治。当司法不对法律负责,而放弃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3,(12):84-84
马苹在《理论界》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党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大作用,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和矛盾缓冲作用,发挥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3,(12):40-40
张吕好在2013年10月《民主与法制》第30期撰文《凝结社会共识是法治实现的基础》认为,信仰法律是法治的基础。让具有不同利益背景的人信仰同一套法律,遵从同一套法律,立法及其实施必须具有超越利益分歧和对抗的特质。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变革和急剧的利益分化,法律要跨越利益和阶层的差异、凝聚和反映社会共识便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2,(11):45-45
苗勇在2012年10月10日在《法制日报》撰文《笼子和法治》认为,如果把法律比作是一个笼子,这个笼子里关的是权力还是老百姓,法律的属性就会发生本质变化。法治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强有力的约束,而并非在于对老百姓的统治。中国传统社会尽管有丰富的法律文化,但是没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杨勇  汪爱群 《人民论坛》2012,(17):20-21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公民社会和法治建设,实现公平正义。为此,既要考虑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更应着眼长远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在履行职能、延伸职能和创新职能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董强  崔绍亚 《群众》2015,(3):56-5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和基础,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各种突出问题,有效地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推进基层社会依法治理,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