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兵谏”的方式突然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进程中,由于蒋介石在南京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又引发了东北军内部兵变的“二二事件”。能否正确处理这两个突发性事件,关系到中华民族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驻西安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毅然发动“兵谏”。西安事变,震惊中外。霎时成为国际国内政治舞台的热点之一,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事变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早已为历史所鉴证,著述累累。本文拟就若干问题,提出新思考。一、事变的根本原因是张杨与蒋政见尖锐对立的总爆发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以“兵谏”方式督促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的爱国行动。张学良、杨虎城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决心与勇气,敢于发动“兵谏”,众所…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两位将军用扣押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国民党重要军政大员的兵谏方式,逼蒋改变政策。西安事变揭开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使得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内战,向有利于抗日,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张、杨为团结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率领东北军、西北军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前来布置"剿共"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反共内战,实行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由此爆发。由于"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在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清晨,张、杨两将军联名打电报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邀请中共代表团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的善后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6.
姚远  黄美英 《党史文苑》2010,(12):38-4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于陕西临漳华清池,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八项主张。这便是对中国革命前途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8.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首领杨虎城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拒绝后,发动"兵谏",扣留了到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和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7,(7)
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事件,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停止内战,联合各界力量一致抗日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是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人物,然而历史上对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终究没有将事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全面平等的分析与考察,本文将从新角度探讨中共及社会各界因素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后,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从此,第17路军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为反对蒋介石对日寇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在西安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与此同时,驻西北古城兰州的东北军于学忠部响应张、杨两将军的爱国义举,发动了“兰州事变”。这次事变的实际指挥者,就是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的解方将军。 解方,原名解沛然,1908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东丰县。他从小离家,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市)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良之弟张学铭是同学。他最初是想学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于陕西临潼华清池,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八项主张。这便是对中国革命前途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此时,在民国军界素负盛誉的兵  相似文献   

14.
国外和台港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张注洪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等各方努力下...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古城西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出于爱国热忱,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共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下,加上张、杨两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忍辱负重,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当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时,背信弃义的蒋介石竟将张扣留软禁。从此,张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逼迫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实现全国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多次劝谏无效后,于1936年12月12日被迫举行兵谏,扣留了亲自坐镇西安部署新的“剿共”军事行动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将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仅对日本在西安事变期间的态度加以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运筹帷幄,成为扭转乾坤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张放 《党史博采》2004,(5):31-3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临如此重大的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了周恩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方针,进行积极调停,使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外,还有一个"兰州事变"在起作用.说起"兰州事变",不能不谈谈它的出色的导演者解方将军.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联手抗战局面的开端。 为了抗日,为了民族,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置诸生死利害于度外,毅然决然地向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 张、杨两将军,有大功于中华民族,有大功于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记下这辉煌的一笔。 然而,变起的当时,国民党人、共产党人,包括张、杨两将军在内,都难以料想到事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