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选派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但从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校和各级党政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大学生职前、职后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热与国家发展战略、农村客观实际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关。选派大学生村官主要存在学非所用、理想与现实反差大、难以融入农村社会、与相关政策法规冲突以及相关措施不配套等问题。这既与我国高等教育有关,也有政策设计层面以及操作层面的原因。对此,可推出大学生村官双学位项目,重视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适当为大学生村官减压并改进具体操作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水生 《江西政报》2008,(11):45-46
为破解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后备人才匮乏和村级组织乏力等难题,南康市创新渠道,在全省率先制定“选派大学生任村官”计划,决定从2007年起,面向高校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级组织培养锻炼,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全市293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2007年10月,首批50名大学生“村官”已赴农村就职上岗。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周芳名 《重庆行政》2019,20(2):81-82
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重庆市从2008年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已经累计选派了13620名。据调查,在目前重庆各区县部门、乡镇公务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生村官已经开始展露头角,成为了重庆市党政干部一支新兴的生力军。10年时间,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托底政策也经由直接考察录用为公务员到不再直接考察录用为公务员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进村工作。在江苏省昆山市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从1999年选派首批14名大学生进村,到2003年开始每年有计划地选派30至50名应届大学生进村工作,再到2006年全面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计划”.直至现在形成省、苏州市、昆山市、镇(区)和村五级联动公开选聘的长效机制。如今,昆山已有269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工作,动态保持率达100%。十年来,昆山市通过健全完善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机制.构建干部成长的广阔平台,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张琪  杨丽 《前沿》2013,(10):114-115
中国大学生"村官"计划产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为大学生深入农村做"村官"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大力支持,促使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目前该计划还处于创新、探索和尝试的经验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因此,本文试图从计划中的人员选聘和培养、"村官"的工作现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发展路径,从而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肖朗坤 《传承》2010,(36):70-71
针对做好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旨在分析造成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基层等角度系统总结提出与此相应对的实现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大田县从乡镇重点培养对象、新招录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派79名干部担任"驻村特派员",全天候服务在村,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把准定位。坚持"引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工作原则,监督、指导、协助、规范村"两委"开展工作。二是明确职能。授权代管村级印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基层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三农工作的诉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内涵要素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修养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实践精神与大学生村官的关系,对大学生村官实践精神进行多维思考,论述了实践精神是大学生村官精神的本质要求,阐述了实践与成才的关系,佐证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成才范例。  相似文献   

11.
李义良 《人民论坛》2014,(10):142-145
文章从基层工作的特点和需要、三农工作的诉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内涵要素和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修养的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实践精神与大学生村官的关系,对大学生村官实践精神进行多维思考,论述了实践精神是大学生村官精神的本质要求,阐述了实践与成才的关系,佐证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成才范例。  相似文献   

12.
马威理  黄璜 《人民论坛》2010,(7):200-201
针对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江苏省沛县、丰县的110位在职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环境因素、认同度因素、对地方领导满意度因素、工资福利因素、自主创业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有显著影响,并且显著性强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江苏省沛县、丰县的110位在职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环境因素、认同度因素、对地方领导满意度因素、工资福利因素、自主创业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有显著影响,并且显著性强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暑期,大丰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自愿报名、组织考察、择优选派的办法,将172名应往届大学毕业生选派到29个乡镇,加上前两年乡镇下派进村任职的73名大学生,大丰市367个村有70%的村有了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的“改革思路”大学生进村工作并非刻意的标新立异,更不是少数人凭空拍板,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大学生分配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1993年以来,行政机关逐步推行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实行综合改革,人员逐步分流;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和能力、发展空间和出路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深入分析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走出困境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沐浴着和煦的春阳,嗅着茂山镇斗乌村飘荡着的油菜花香,我和我的工作组驻村斗乌,与村委会的四职干部(支书、主任、副主任、大学生村官)及村组组长共同工作、生活了三个星期。  相似文献   

17.
<正> 阿克苏地区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近年先后选聘了数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唱响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乡亲们亲切地叫他"巴郎"2005年7月,彭绍彬从新疆大学毕业后,被阿克苏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喀拉塔勒镇色日克克尔钦村任村支部副书记,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刚开始,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为切入点,对开展大学生村官工程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鹤壁市农村的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归纳出河南省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的现状,初步得出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外部成长环境有待改善、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实际工作中难有作为、分流导向机制亟待建立是制约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对任职、培养、帮扶等环节有客观、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搭建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扶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等来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一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与配套机制不完善、社会环境及农村具体工作环境复杂等问题。各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更适合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思路,促进大学生"村官"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