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在我国发展迅猛。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人数已达到4.33亿。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策划者得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推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与群体性事件有关的信息又会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对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进而诱发更多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插手我国内政,使得群体性事件不断由单纯的经济诉求转向复杂的政治诉求,进而破坏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制定利用网络社交媒体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对策,进而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规制不完善、少数地方政府损害民众利益以及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方法不科学等。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真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在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碰撞集中爆发的外在形式,其主要分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诉求难以满足和经济利益冲突转化为政治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国际社会有着成熟的处置群体性纠纷的方法和经验,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建立社会调解机制、新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和信访运行机制,探索构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媒介属性越来越凸显,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愈益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美国是社交媒体的发源地,随着其国内各社交网络用户量的激增与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力的突显,社交媒体开始全方位地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当前特朗普政府错误利用社交媒体操纵公众舆论倾向,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社交媒体时代的美国网络舆情治理困境,对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中国殷鉴不远。中国必须审慎看待互联网社交媒体蕴藏的巨大政治资源,辩证研判民主政治"数字模式"的影响,避免社会治理滑向网络民粹主义陷阱,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传播与舆情治理规律,建构政府、行业、用户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网络舆情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社会群体利益日益分化和冲突,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法治维权诉求往往不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使得各地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基层政府作为有效预防和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应对者,其应对是否及时和治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群体性事件演变的方向。研究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对提升基层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虚拟化、发生场域网络化等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利害兼具,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还存在诸多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体活动及客观环境易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加强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制化建设,推进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民主化建设,形成并完善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被视作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主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得不到回应。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于维权领域和社会泄愤事件,逐渐呈现出组织严密、暴力程度上升、社会危害大,以及与互联网传播形式相结合等特点。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争议纠纷协商解决机制,加强网络规范立法工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感化。同时,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和积极参加者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一些地方呈现多发态势,对社会秩序的危害较大,加强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刻不容缓。环境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公众对生存环境和健康权益的诉求引发,能否有效回应公众的利益诉求影响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及其演变。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诉求回应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提高有效回应公众环境利益诉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趋势及其防范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网络群体事件新趋势呈现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渐扩大化、主体日益多元化、组织日趋严密、形式日程“合法化”、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乌坎事件体现出我国群体性事件由自发松散型趋向于组织严密型、由一地的矛盾冲突趋向于多地的串联与互动、由单纯泄愤型或经济诉求型趋向于经济政治复合诉求型等新趋向。我们要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这些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起到聚焦放大作用,已成为当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共性特征,给政府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聚散效应的表征,研究网络介入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及其影响,从实战角度提出网络情势下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为网络时代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和实战部门应急处置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地缘、宗教、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群体性事件表现出复杂性、敏感性、民族性等特征。为了使新疆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及应对机制趋向完善,可以通过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升新疆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难控,传播难管,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交流群体极化性倾向严重的现状,呈现出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直接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循环及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网络舆情易被敌对势力利用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性质改变.公安机关应采取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驾驭能力,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水平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受到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诸多困境。由于境外舆论场中大量虚假和带有煽动性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加之宗教极端势力利用网络媒体的隐蔽性进行渗透,增加了舆情引导的难度。做好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引导,应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建设,通过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重点增强媒体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来加强民族地区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通过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力度和舆论引导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通过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舆情引导,并做好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压缩境外敌对势力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力量,其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加以阐释,并对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的处置群体性事件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原因,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的不和谐、人民群众认识水平差异、敌对势力的鼓动、政府在应对事件过程中方式方法欠妥等.与传统群体性事件相比,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规模巨大、破坏力强等显著特征.网络属于新生事物,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是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之一.能不能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管理能力的试金石.只有不断地加强政府管理的效率,加强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监管,区分事件性质,打击网上敌对分子,网络才能成为一片净土,成为广大网民的“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