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梵社是“近代印度之父”罗摩.摩罕.罗易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为宣扬其宗教主张和政治主张而创建的。它是罗易所领导的一个强大改革运动的最显著的产物,而这项改革明显是针对传统印度教自身的弊端,同时为了应对英国政府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而展开的。梵社运动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学说改变了印度社会的某些传统,革除了部分弊端,改造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它也促进了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代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以提拉克和甘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中,既出现过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也存在一股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宗教民族主义潮流,但两种倾向相互补充与中和,并未形成明显的冲突.以提拉克和圣雄甘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诉诸印度宗教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此唤起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起民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勇气,并提出独特的非暴力策略,对印度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形成了以"民主化"和"公开性"为标志的"新思维"。但是在宗教领域,他及其所领导的苏联党和政府忽略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理论思考,在对宗教本质问题缺乏认识的前提下,单纯地将宗教政策的调整当作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国家声誉以及谋求与西方建立共同价值基础的工具,最终导致宗教矛盾激化,宗教问题延烧到社会政治领域、民族关系领域,演变成为推倒苏联大厦的重要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明忠 《东南亚》2013,(1):80-85,94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宗教文化对印度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性格。从"对永恒不变精神的追求"、"对幻想世界的极度关注"、"业报轮回"和"非暴力"等四个方面可见宗教文化对印度国民性的影响,也便于我们了解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缺乏历史观念、具有某种特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提出的理论体系和一系列概念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所沿用。作为分析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理论的组成部分,他对印度宗教和社会形态的研究形成学术界认识南亚文明的主要根据之一,它始终以某种明显或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当代对印度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理解。一韦伯对印度社会的研究集中见于他的《世界性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其中包括《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80年代 ,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通过宗教改革和社会运动逐步实现了政治复兴。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复兴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政治发展进程。除去经济改革因素的影响 ,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的变化无疑在这个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历史变革的产物 ,并日益参与到印度的政治多元格局中去。其极端主义趋向将影响印度政治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经济改革的实施,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印度民主政治模式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的崛起、地方权势不断壮大、中央权势不断萎缩,印度"去中央化"政治格局明显;为支撑经济发展,政府颁布实施了宽松的政策,促进了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商业利益集团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为捍卫自身的权益,低种姓势力不断扩大在印度民主政治中的影响。在此情形下,由"国家主义"向"多元主义"转变的印度民主模式在其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从民主模式转型视角探究印度外交政策的趋向,既能增进对印度政治制度的理解,也能为人们从学理上探究一国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提供可鉴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9.
甘地的妇女观可谓丰富而庞杂 ,既有对传统宗教习俗的无情抨击 ,具有现代气息 ,同时又融汇了传统的宗教观念 ,构成新与旧的独特结合 ,呈现出浓郁的矛盾性。也许 ,正是这种传统因素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妇女观 ,更容易为深受传统习俗影响而又强烈渴望新生的印度广大妇女阶层所认同和接受 ,更富感召力和影响力 ,从而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力。在甘地的感召下 ,成千上万的妇女以空前的热情和姿态 ,投身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洪流 ,为印度独立作出了贡献 ,也为印度妇女解放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张立  曾春媛 《南亚研究季刊》2020,(1):29-35,I0002
印度经济现代化战略是一种体现了后起国家努力摆脱殖民依附的模式,它最初带有浓重历史印迹,具有较强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随着实践推进,改革与新思维不断涌现,又汇入了开放合作的发展理论主流。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莫迪经济学"其本质也表现在此。然而特定制度环境以及增长的非均衡分配效应等,仍限制着印度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导致印度难以迅速复制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展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但莫迪政府的励精图治和改革进取也给印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印度经济现代化战略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印度近代宗教改革中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实现 ,西方的宗教观及其哲学、政治、社会与伦理思想也渗透、传播到了印度社会。主要在民族独立动机的驱使下 ,印度近代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诉诸西方的理性、人道、自由、平等和入世进取的思想 ,同时汲取印度古代宗教的思想遗产 ,致力于革新本国宗教传统中的不理性、非人道和消极玄虚的因素 ,表现出了一种较明显的世俗主义取向 ,并对印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印度政治现代化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治现代化经历了两个主要演进时期。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逐步确立了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但也体现出某些东方威权体制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印度政治现代化模式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和变化,东方威权体制特征日渐削弱和消解,民主政治进入了新阶段,但传统宗教因素也被激活。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在传统与现代相互作用、延续与变革彼此交织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实现了一场民族意识的自我认同与确证。基于历史、宗教、种姓等方面原因,印度民族主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而后者使得印度民族主义复又出现了内部的自我分化与对立。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至少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和印度锡克教民族主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暂先只对印度教派民族主义中前两大派别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机制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俗化政治的核心 ,政教分离产生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传统中 ,其要义是限定宗教权威与政治权威各自的界限 ,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混杂、相互争斗或利用 ,从而既维护宗教的自由与纯粹又维持政治的公正。在印度 ,宗教的思想与规范广泛地渗透和介入到了社会日常生活之中 ,尤其在近代以来 ,教派冲突和政治的宗教化严重困扰着印度政治 ,这些都与西方现代政治的社会环境相差甚远。政教分离的实行不可能单凭硬性的宪法、制度和法令 ,而更要靠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对信仰自由和政治公正的活生生的关切。据此 ,首先是印度宗教、其次是印度政治都有待于实行某种自我净化和自我改造 ,以为政教分离的充分实现创造基本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 化传统和高尚的道德体系。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因此,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宗教、宗教社团和崇信宗教的民众。而信众占全印人口80%以上的印度教无疑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者。 1980年以后,在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冲击下,在国内穆斯林人口迅速增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周边地区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加人是中国周边民族,其聚居地区与中国西南边疆相邻,人口300余万。大多数那加人分布在印度,也有一部分那加人生活在缅甸。印度的那加人主要聚居在那加兰邦。从19世纪中期开始,绝大多数印度那加人的宗教信仰从泛灵论改为了基督教。印度那加人的改宗是由多种条件共同促成的,对其群体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宗教因素与印度东北边疆那加兰邦的局势发展关系密切,并对中国的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当前,那加传统宗教文化的重新定位及其向基督教的渗入、基督教群体的分裂与冲突、印度教的渗透是宗教因素对印度东北边疆那加兰邦治理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近代的(对外)民族主义斗争和(对内)世俗主义改革的“双重奏”局面中,国大党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两者各自的轻重缓急,并以尼赫鲁为代表,面对宗教传统深厚且教派冲突激烈的社会现实,形成了自己成熟而系统的世俗主义的国家观念。而国大党世俗主义国家观念的形成是印度世俗化在制度的层面得以实现的先导。  相似文献   

18.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印度在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具有典型的意义。近两百年的殖民统治使印度深受西方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在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打下了很深的烙印。西方的影响直至今天仍反映在诸多方面。同时,印度又是一个传统凝聚力极强的民族。文化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宗教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渗透,多语言多民族的排他性,种姓等级制度的顽固,都在表明传统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要从根本上理  相似文献   

20.
"新印度"愿景是莫迪本人的施政目标、行动计划和印度崛起的大国战略。莫迪"新印度"愿景重视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内强化政府,对外推行"印度至上"大国外交,为莫迪政府赢得了国内支持,激发经济增长并在国际上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但如今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宗教民族主义上升等挑战,特别是受印度国情所限,在加快开放与保护国内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矛盾。伴随着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目标,下阶段中印关系的重要课题,就是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安全及人文对话,使"龙象共舞"成为中印关系"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