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华 《人民论坛》2012,(22):48-49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  相似文献   

2.
道德滑坡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滑坡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道德现象,严重影响 社会和谐发展。造成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法 治不健全、腐败及道德权威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价值阙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进步以及社会进步视域下的"道德滑坡"现象,分析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学中国在场的表现,是国民经济学体系内"财富与德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揭示"道德滑坡"现象的本质,后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精神现象学分析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体化时代社会进步与"道德滑坡"现象的不可避免。异化劳动和对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造成的现实社会关系给予了积极的批判,对"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东人大工作》2012,(8):59+61
二论:认清道德领域的成绩与问题、主流与支流,坚定道德信心《认清道德主流坚定道德信心——再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一文认为,2011年我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图景。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真正危险的道德状况,不是人们对失德现象的义愤,而是对道德滑坡的冷漠。无论是感动还是疼痛、谴责还是反思、忧虑还是希望,都传递着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5.
曹玉凤 《传承》2011,(24):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甘英 《传承》2011,(9):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8.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合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9.
李昌娟  刘娉 《岭南学刊》2015,(3):117-121
关于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重提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探讨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期冀能找出缓解当前中国道德焦虑情绪,走出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一点理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确实正在遭遇一些道德上的发展困境,社会上弥漫着道德焦虑情绪,存在道德崩溃的论调,但现实上远不到道德崩溃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我们时代的道德焦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滑坡"之类的说法既体现了不满和谴责,也是我们对诸多不如人意的社会现象的一种常见解释.何以会如此?本文首先从"泛道德化"和"去道德化"两种趋势,分析了我们目前道德状况的主要成因.进而指出从超越功利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的必要性,即道德除了作为可以起到社会控制作用的行为规范之外,也赋予人生以意义,道德使人成为人.目前普遍存在的道德焦虑,其实折射出我们对于更高更好的生存境界的期待.最后从意义共同体和道德对话的角度阐述了道德重建的可能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面是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面则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而当诚信问题、道德滑坡成为整个社会的风气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一些领域社会成员中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经济秩序,毒化人们思想,损害社会公正,增加社会运行成本。造成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德育虚化,利益驱动,官员腐败,社会转型,法制不全,监管不力等。要采取加强道德教育、健全法律制度、加强道德监管、加强官德修养、发挥媒体功能、把握政策导向等措施,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艳艳  朱继东 《传承》2013,(1):89-91
一、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 美闻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显著的社会道德滑坡时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准的非函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清 《前沿》2009,(1):68-70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道德领域却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显著进步;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大滑坡。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与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全民道德水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宁健  娄章胜 《桂海论丛》2002,18(2):56-58
在社会转型这一社会结构调整变革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 ,必须在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道德与日常生活道德的基础上 ,根据日常生活道德的经常性、相对稳定性和习惯性等特征 ,通过制定规范、加强教育和营造生活环境等措施来加强日常生活道德建设 ,以解决目前面临的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等现实问题 ,促进日常生活的道德完善  相似文献   

17.
尤记得十五年前对著名哲学家李德顺教授的采访,谈及中国伦理和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时,李教授显得忧心忡忡,他用“价值失范、道德滑坡、江河日下”这样语词形容当时的社会道德状况,市场经济肇始之初,拜金主义、拜物主义大行其道,笼罩在960万平方公里广阔国土的上空。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社会道德状况如何,似乎仍然是一个不由分说、简单明了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19.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20.
杜宇 《桂海论丛》2002,18(5):85-88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滑坡”现象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目标 ,对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