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媒介渲染和符号传播的双重作用下,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社恐”成为青年文化的时代语义。它指向了青年交往的生动展演,蕴含丰富而复杂的研究旨趣。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阐释“社恐”如何作为青年交往方式的研究议题,以不同视角呈现“社恐”青年的生存面向、交往文化及其时代出路。当前,“社恐”青年的社会交往建立在数字媒介和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之上,杂糅了恐惧、焦虑、向往等多重心理状态与情感诉求。“社恐”不仅指涉了当代青年对社会交往的个体理解,也表征了他们在时代转型中的生存境遇。因此,交往意愿和生存方式的动态转变促使青年一代开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交往关系。他们需要在自我接纳的过程中建构个体认同,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主动拓展社交路径,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兼顾自洽与自信的交往能力与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2.
闹得满城风雨的马家爵事件虽已逐渐平息,但它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值得我们不断推敲和反思.室友的一句话成了整个恶性杀人事件的导火索,寝室交往问题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进程.寝室是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细胞"组织,也是青年大学生每天相聚的最稳定的生活场所.寝室交往是青年社会化的台阶,对青年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迫切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现代化因素影响下,中国家庭的结构、规模、功能呈现弱化趋势,而结婚之前的青年异性交往则呈现自由化、公开化、普遍化倾向。根据2013年对江苏N大学完成的恋爱与婚姻家庭观问卷调查而形成的"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的数据,对其进行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以江苏N大学为例,"90后"大学生的交往观念向"开放型"深化;在大学生是否接受婚前性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个体的性别因素、年级因素,以及家庭特征的核心家庭因素、城乡户籍因素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对1980到2009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青年人物报道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通过抽样、编码、阅读,本文基于527篇报道样本描述和分析了被报道青年人物的“地区形象”、“生理形象”、“文化形象”、“婚姻形象”、“身份形象”及“事迹形象”,初步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青年媒体形象的特征及变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表达的变化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在青年学生的身上得到了集中反映.高校青年学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爱国行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在这30年中,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表达走过了一个从激进盲动、反思克制到理性参与的过程.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当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表达也日渐纷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闹得满城风雨的马家爵事件虽已逐渐平息,但它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值得我们不断推敲和反思。室友的一句话成了整个恶性杀人事件的导火索,寝室交往问题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进程。寝室是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细胞”组织,也是青年大学生每天相聚的最稳定的生活场所。寝室交往是青年社会化的台阶,对青年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迫切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走近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表达以及性观念,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当代青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转型.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历史地产生与变化.总体而言,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体制转轨同步,同青年主体意识的觉醒相生相伴,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和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进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青年网络使用的现状与特征透视——以广东青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青年如何使用网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总体上,青年可以分为农村青年、城市青年、青年学生、务工青年这四大群体,为此,我们分别调查了这四大群体的网络普及率、网络经济、网络交往、网络使用时间、网络政治等等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青年网络使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10):93-94
高崇在《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转型的农村社区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使用日益呈现出“后喻文化”特征明显、与虚拟空间的交往多于家庭内的交往、单向交往多于双向交往等特征。农村青年的代际交往出现了文化反哺、核心家庭下的代际交往质量受到影响、农村青年的家庭责任意识日益弱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根基,交往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始终.青年学生道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的交往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交往.构建主体间性原则、客体指向性原则、现实生活原则和平等对话原则是实现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提高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欧美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其中以1968年的联邦德国为代表.这次学运源自20世纪50年代整个西德所经历的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的物质繁荣致使青年人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文化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它具体表现在青年人的音乐、杂志、嬉皮士运动和公社运动上.致使青年文化迅猛前进的因素包括联邦德国大众教育的扩张、时间的充裕和财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展等.于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发生着由追求效率到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变迁,但这也使西德社会两代人之间产生一条价值观鸿沟.通过对这一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代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继承.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12):40-41
如今,夏令营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了,即便是台胞青年夏令营。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举办台胞青年夏令营那可是件新鲜事,且新鲜事一直坚持到今天,成为两岸交流交往中的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填式问卷法,通过对2014年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抽样选取的3417个维、藏、蒙族及1930个当地汉族青年学生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1)三个族群与汉族青年在通婚、邻里、语言、交友等方面表现出较少的交往,在文化上表现出较多的融合状态;(2)民族地区的汉族青年表现出了对当地少数民族较高的亲近感,相应的,也有超过半数的维、藏、蒙族青年认为与汉族青年成为朋友是比较好的;(3)大学生群体、党员群体以及男性群体似乎表现出了更多的交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社会交往成为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异地恋情侣网络交往过程的质性研究呈现其交往的感性化特质,即网络交往语言亲密化,网络交往拉近心理距离,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网络是中国异地恋青年维系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新空间,青年通过网络空间产生比网下空间更为亲密的“文恋”的感性交往形态。网络也是青年延续传统社会交往规范进行感性交往的新空间,青年通过“交心”“心近”等交往模式维系和发展异地恋爱关系。分辨并适应网络空间中的感性交往和理性交往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青年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流动的加速推动了农村青年群体的分化.深受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熏陶的农村青年群体在面对随礼现象时,呈现出既被动又激进的矛盾心理,高数额、高集中的特性以及双重社交圈的经济压力.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群体随礼行为体现了该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与遵循,另一方面,人情交往中的平衡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是促使该群体承受巨大人情压力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青年群体的环境关心水平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利用三期CGSS数据,探寻在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群体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替变化的。研究发现,青年环境关心的历时性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转轨、生态环境状况和政府环境治理等时代特征密切相关:1.经济收入对于青年环境关心的影响呈现倒“U”形曲线,出生于20世纪60—80年代的个体,收入对其环境关心水平的影响效应整体上在波动增强,对于“80后”的青年群体,收入的影响效应在持续减弱。2.政府环保工作评价对青年个体环境关心的影响效应则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而减弱。以上发现对于国内环境关心经验研究的整合与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共青团90的奋斗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动员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青团从革命年代动员青年学生罢课、青年工人罢工、青年农民参军参战,到建设时期动员各行各业青年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再到改革时期动员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始终服务服从于时代发展和党的要求。不同时期的青年动员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参与性、协同性、反复性等特点,动员的内容与方式随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所有这些,对于当前共青团动员的思路、机制、模式的拓展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的联系和接触,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交往”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从狭义上讲即是信息交流。 在对军校青年学员的社会人际交往关系进行调查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人际交往,不仅是军校青年学员传播或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而且在这种交往中,由于人们相互之间互为主、客  相似文献   

20.
青年手携手,友谊世代传。今年8月25日至29日,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在广西举行。在联欢活动中,3000名越南青年朋友被分别安排在桂林、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百色7个地市,在不同的地方与当地中国青年朋友开展形式多样的联欢活动。这样别开生面的“大联欢”,无疑是新中国对外交往史上的一次空前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