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行为充满着自由主义的色彩,其制度从罗马法以来在教会法时期也在发展进步之中。这种发展表现教会婚姻制度中的当事人意思要件,以及却契约法中的反暴利和反强制与胁迫。教会法之所以能在法律行为制度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不仅因为其与后期罗马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为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其教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蒋海松 《现代法学》2022,(1):94-108
我国民法典汲取了优秀传统法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法文化既形塑了民法典的独特人文精神,也对其制度建构深具启示。在精神牵引上,传统文化的德法合治影响了民法典浓厚的道德关怀,重视抽象化的人之德性价值为人格权独立成篇提供了哲理论证,传统民本精神、“法顺人情”、天人合一思想、诚信文化都有其精神传承。在民法典制度安排上,继承了传统的典章治理智慧和通过法典化增强民族认同的政治使命,“有典有册”、律例统编的传统形式启发了民法典简约的立法技术。此外,在具体制度上,传统家事法律制度深刻影响了婚姻家庭编,传统典权制度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行了历史论证。民法典对民族特色的彰显并非偶然,其原因在于民法典是民族特质的法意凝练,法治发展趋势要求从法律移植到“中国之治”,通过民法典提振民族精神也具有世界经验。但传统法文化影响不能过度拔高,其诸多人文主张仅停留在观念层次,而缺乏制度建构。应对传统观念进行现代化的制度转换与批判性继承,引领新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卫平 《中国法学》2012,(3):135-146
价值问题是反垄断立法和实施中的核心和前置性问题,在当前中国反垄断法实施面临制度分裂、"纸面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相背离等背景下,对这一话题的研讨尤为重要。成熟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实体价值主要表现在自由、效率和公平等诸方面,在经济理性的作用下,这些价值呈并存、竞争和融合的矛盾运动之势。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反垄断法表现出来的自由价值和经济理性等先天不足,是该法实施乱象的重要根源,亟待通过制度实践和竞争文化培育凝聚更多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4.
滕祥 《法制与社会》2010,(35):48-49
与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相比较,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非为陪审制而为参审制;非为人民陪审制而为一人参审制;非为当事人权利而为人民陪审员权力;非为人民陪审员分享司法权裁判权而为人民陪审员直接行使司法权裁判权。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转型为陪审团制度存在政治、法文化和诉讼程序配合等诸多障碍,未来仍应以完善该制度为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时效取得制度滥觞于罗马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发展出不同的模式。在确定时效取得制度的要件和法律效果时,应当对这一制度背后的理念进行把握。时效取得制度是所有权人承担社会义务在私法中的折射,维护的是法律的秩序价值,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时效取得制度在知识产权法上有适用的空间,行为人通过时效取得的是知识财产使用权。时效取得与权利失效在构成要件、法律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知识产权法上有其独立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九品官人法作为选官制度,贯穿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被科举制度所代替,在这段时期,对当时选拔士人入仕为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种种缺陷,最终还是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遍选拔官员的有效制度,但其留下的历史意义,很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司法的独立性受到当时当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法律制度的运作,特别是司法运作与社会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主导以及礼制思想文化的盛行,决定了司法独立没有生存的土壤。本文试从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司法不独立的根源加以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家父权作为奴隶制时代社会的特殊文化制度,在中西方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制度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那么,罗马法中的家父权与中国古代的家长制度可以作为中西方家父权文化的代表。通过对于二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罗马法上的家父权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经济格局的变化,逐步减弱直至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中国古代的家长制度则随着君主集中制度的加强逐步凸显,随着封建体系的彻底灭亡才发生变化。本文在分析两种制度中有关家父权的具体规定以及两种制度中家父权的变迁时,着重于分析二者产生不同历史结局的原因,以及对中西方文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法哲学是西方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正如要研究一个社会的法律必须首先了解该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结构、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一样,研究西方法哲学也必须将法哲学置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纷纭复杂,但其中的主要内容均可放在一个大概念之中,这一概念便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是西方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与资本主义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价值观,自由主义“把个人看作是基本的。人比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制度与结构更真实,更重要。它将高尚的道德价值与个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将其与社会或任何集团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政治文化潜移默化、经久不衰地对政治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政治发展而言,俄罗斯要想建构真正的民主政治,就必须建构与转型过程相应的民主政治文化。事实上,自俄罗斯独立后开启了全面的制度转型以来,其政治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在叶利钦时期,自由主义的滥觞导致了政治文化的分裂;而在普京执政后,俄罗斯主要运用权威主义整合政治文化,同时也并不否认民主主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胡帅 《研究生法学》2002,(4):12-17,11
在人类漫长的黑暗与光明交织的社会理性化探索进程当中,法律制度的产生和演化可以说是一个最引人关注的创造历程和社会现象,因为法律制度最能反映出一个特定人类群体和社会模式的整体价值观念和人文关注点,突出体现着当时人们对自然、历史和人自身的看法和认识。历史上许多具有悠  相似文献   

12.
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公安保卫职能的政权机关。同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过肃反扩大化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的关系问题上,学界始终有着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当时存在的肃反委员会和国家政治保卫局是导致肃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倾向是国家政治保卫局建立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从历史文件的分析入手,试图从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成因、制度设计及其在当时政权体制中的地位等方面,探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当时肃反扩大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在人类政治思想史上 ,1 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几乎和 1 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一样 ,具有划时代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说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是因为她宣示着一个崭新的人类历史时代 ,即独立、民主和人本、民权的时代到来 ;说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是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 ,她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不变的基本精神 ,即自然正义和平等自由的精神。美国后来的国运 ,美国今天的国力在《独立宣言》宣示之时就已经注定和断定。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价值定位与取向 ,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产品 ,《独立宣言》独树一帜 ,震撼世界。但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思想史发展的一个结果 ,美国的《独立宣言》并不独立偶然 ,并不是美国人自己冥想沉思的产物 ,她实际上是人类思想的体现。看看美国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 ,美国所以能有今天的国家实力和世界地位 ,这与她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和思想忌讳 ,善于学习和敢于创新有密切关联。如果说学习先进文化 ,美国人是做得最好最成功的。当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已经是一方霸主和强盛帝国时 ,当他们为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辉煌骄傲陶醉时 ,美国及其思想与文化还不存在 ;美国人从建国之初一无所有 ,到现在应有  相似文献   

14.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三次出仕,两度退隐,最后,于陕西赈灾时以身殉职。纵观其诗文和散曲创作,可见其美好的人格风范。在思想上,张养浩吸取了传统儒学和新儒家思想的精华,追求“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完善;在瘴气窒人的官场氛围中,他独持操守,关心民间疾苦,约己奉公,赢得了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爱好自然,歌咏自然,他的退隐,有别于一般人的“避世”与“逃世”,而是追求品格上的完美。张养浩的人格境界,既属于当时的社会,又包含着个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法学研究》2012,(6):3-37
编者按:清末以降,受西方列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入侵的刺激,法治被绑定于振国兴邦、变法图强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中与"法的治理"相关的因素,得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苏、自省与更新。而西方绵延千年的法治思潮和相关制度实践作为值得追求的现代性因素,也得以在特定的思想、学术和政治语境中嫁接、调试与发展。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东 《法学研究》2014,36(3):95-108
创新是知识产权法的历史过程与时代使命。知识产权法的创新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制度创新与所追求的知识创新两个方面。知识产权法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即为科技、文化创新与法律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历史。理想的知识产权制度应是持续激励创新的制度,也是自身不断创新的制度。现代知识产权法存在可能发生的"制度风险",影响或制约着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具有"政治企业家"的角色担当,作为创新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应在知识产权法的主体意识层面、制度设计层面以及社会运行层面作出理性反思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治信任的心理机制,制度理论主要立足点是空间维度上的现实理性主义,认为个体会从理性计算的角度,在权衡、判断和评估政治组织与机构的业绩基础上形成政治信任的表现。制度在孕育政治信任方面的理性心理表现在便利获取信息的心理促进、经济收入平等的心理期待以及政治认同的心理感染等方面。文化理论主要立足点是时间维度上的早期经验主义,即在个体早期获得的依恋体验和人际信任。在个体层次上,早期经验当中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人际体验都影响着后期政治信任的形成,并且在代际层面上政治信任具有家庭传承的特征。文化理论所反映的政治信任心理机制包括代际传承的心理依恋、学校教育的心理灌输以及知识积累的心理习惯。趋于融合的关系主义认识论取向则试图汲取文化理论和制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将它们具体化结合,重点关注文化理论的早期经验基础性决定作用同制度理论的后期经验适应性调整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共同考虑历时态经验变化和相对稳定心理习惯的多层面功能,考察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经济资源、社会地位、人际关系、认知能力、情感体验是否以及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未来的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从我们党和政府加强反腐倡廉的角度看,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是规范党员干部用权行为和廉洁从政的重要措施。我认为,在当前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建设要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任何制度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都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具有历史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制度在负载其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孕育着滞后的危机,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特别是当今社会,随着经…  相似文献   

20.
顾培东 《法人》2007,(8):86-87
当一个人超越一己功利,倾其心力去关注某一职业或某项事业的整体命运时.人们就有理由根据这个职业或这项事业的社会意义去认知他这种关注的价值,甚而认知他人生的价值。这是一个公平的互视格局。依照这种格局,桂明关注律师,我解读桂明。20世纪80年代末,律师制度在中国悄然恢复。现在看来,律师制度及律师业的恢复,并不完全基于决策层面的理性自觉。对"人有我亦有"逻辑的尊重,以及对律师在匠技意义上的需求或许更贴近律师业恢复的真实原委。律师职业的社会寓意,律师业可能的发展状态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至少在当时是不曾为人们所充分料及的;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现实与作为舶来品的律师职业的原生环境并不一致。这就决定了中国律师业宿命地会在波折、坎坷与探索中前行。20多年来,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