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在深圳,田英曾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帮助丈夫管理家族企业,创造了不菲的财富。3年前,她退出了商界,每天开着奔驰车,为深圳市残友软件有限公司的残疾员工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如今,她已融入残友家庭,成为残友们离不开的知心田姐。残友们亲切地叫她“奔驰玫瑰”。其实,田英刚到残友公司做饭时是挤公交车来“上班”的。  相似文献   

2.
正“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这首耳熟能详的《铁道游击队》电影插曲,从一位耄耋老人的手机里传来时,我心头一热。这位老人就是刘知侠的夫人、82岁的刘真骅老师。刘真骅说,自从有了手机,  相似文献   

3.
司恩平 《支部生活》2008,(10):34-35
云山村明星小学在昆明世博园附近的云山村里。 两年前,一位同行告诉笔者,应该去这个学校看看,那些贫困的孩子,那些敬业的老师给来访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她说,在这所小学里,好学、朴素、礼貌、纪律严明、艰苦奋斗、敬业的感觉无处不在,许多孩子还会用英语同外国人对话,因为这些客人给学校赠送过教学设施,而且还多次来看望过他们。那时,这所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叫昆明市传知学校。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到一个乡镇调研,只见政府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乡里一些负责同志的去向、所办何事及办事大致时限等都历历在目。笔者不禁为这个乡的干部去向公示制而叫好。 时下在某些地方,干部的去向,是一个说不准、道不明、捉摸不透的问题。有的干部早上到单位点个卯,屁股一转就不见了人影,至于公干何事,只有天知、地知、己知,有的干部言称下基层办公!结果两处茫茫皆不见;如此等等。干部的去向不明,不仅使来办事的群众跑上一趟又一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影响工作效率!损害单位形象。有鉴于此,推行干部去向公示制值得提倡: 一是…  相似文献   

5.
深秋的一天,笔者听刘松林讲述了与毛岸英之间鲜为人知的往事。打开记忆的闸门,她畅谈自己与毛岸英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传奇,并披露了真实的红色家史。整个采访,笔者和刘松林一样噙着泪水。老人深情地说:“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骄傲!”  相似文献   

6.
春夏 《廉政瞭望》2010,(13):58-59
王倩是一名来自山东青岛的留美大学生。在留美期间她亲眼目睹了一位国内西部某市的高官之女,她向笔者讲诉了这位高官之女是怎样从一个奢华无比的拜金女沦落到可悲窃贼的变身过程:无心读书,疯狂挥霍,随着她的高官父亲被查落马,她的人生轨迹骤变……  相似文献   

7.
“留守孩,留守孩,留守孩子早成才。不贪玩,不依赖,不挑食来不学坏。当天事情当天做,勤学善思乐开怀。留守孩,留守孩,知荣明耻展风采……” 在开县南雅镇书香中心小学对面的郭辉雄副校长家,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正和她的伙伴们跳着橡皮筋,唱着歌谣。看着她们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地嬉戏,郭辉雄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8.
郭红敏 《廉政瞭望》2011,(15):56-57
总理弟妹隐居闹市少有人知在河南省焦作市曾经生活着这么一个人,她叫王兰芳,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弟妹,也是颇有资历的老革命,但她却不拿国家的工资,一直到去世,她和儿子、儿媳、孙子都过着极为低调的隐居式生活。周恩溥是周恩来的亲弟弟,1944年在山东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46岁,  相似文献   

9.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陈云是一位严肃的政治家、卓越的领导人。而对于他的5个子女来说,陈云则是一位真正的慈父,他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着子女。在与陈云的女儿陈伟华的接触中,笔者能从她与父亲特有的父女关系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并进而更全面地了解世纪伟人陈云。  相似文献   

10.
齐耳的短发,沉稳的眼神,简洁而明快的套装,一看便知是位精干的职业女性。然而她并不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女性,她的勇气和魂力,她的医术与爱心,都在诉说着她不平凡的追求。她,就是中国性学会会员,全国特色医疗专家,西安市红庙坡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汪桂范大夫。   早在 1987年,当她还在河南医科大学进修时,她就深刻体会到性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和中国医学在一定领域中的空缺,她决心去闯荡这片荒原,决心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千千万万在痛苦中煎熬的病人分忧解愁。于是她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相关书籍,辑录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春,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里,笔者来到上海华东医院,拜访了正在这里疗养的贺子珍。笔者拿出 10多张几十年前的已经发黄的老照片,请她辨认。贺子珍一张一张地细看。突然,她眼睛一亮,指着一张年轻人的半身照片,显得十分激动,连声道:“欧阳洛 !欧阳洛 !”   贺子珍凝视着欧阳洛的照片,思绪把她带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令人难忘的岁月…… 初识欧阳洛   1926年 6月的一个夜晚,永新县城秀水小学的一间教室里,灯火明亮。一位身穿长衫、面容清俊的青年正在讲课。黑板上写着“阶级、阶级斗争、革命”几个刚劲秀丽的粉笔字。   贺…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白毛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田华。笔者也不例外,直到2010年初,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召开的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我惊喜地获悉,在当年华中新四军中,还有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演员晓苇,她扮演的白毛女同样出神入化,受到了华东广大军民的喜爱。之后,我有幸对她作了专访。走进晓苇家一尘不染的客厅,  相似文献   

13.
就业电话     
三个月以来,她一直在就业的路上奔波着。这一次她又无可奈何地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家。路边的六七个青年男女正散发广告单。她接过一张,那是就业电话广告单。她迫不及待地跑进路边的IC电话亭,飞快地拨了号码。电话听筒里先是传来一阵轻音乐,接着发出一串甜腻柔美得让她直起鸡皮疙瘩的女声:“亲爱的先生们、女士们,  相似文献   

14.
在纪检监察战线她是默默无闻的一员。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她说:我太平常了。她的确是平凡的,在家中她要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在单位她是部下、是主任、还是同事。她几乎承担着所有职业女性都要承担的多重角色,她用她孱弱的肩膀无怨无悔地挑起了这一...  相似文献   

15.
陈建平  常猛  石强 《新湘评论》2014,(10):48-48
忧愁和烦恼会使人的心境灰暗,抑郁寡欢,长此以往必然有损健康。冰心,原名谢婉莹,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她在94岁高龄时,曾给《祝您健康》杂志题写了一副对联:"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道出了"知足""无求"能够养生的道理,也道出了冰心老人一生乐观豁达的养生之道。冰心之所以成为文坛不老松,在于她有一颗永葆年轻的心,始终热爱生活,喜好运动。她自幼体弱多病,但生性爱动,经常登山涉水,是出名的“野孩子”。成年后,她经常去各地参观采访,到世界各国从事文化交流。她关爱儿童,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赤诚的童心、乐观的性格、勤奋的笔耕,是她健康长寿、精神不老、诗文长青的秘诀。  相似文献   

16.
错误的选择     
“我说啥也想不到会到这里来……”这是任俐于2000年3月26日接受讯问时,泪水涟涟,从心底发出的一句喟叹。是啊,不仅是她,就连她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周围所有的人,谁又能想到她会成为一名杀人犯呢但她确实成了一名杀人犯,她亲手杀死了她的丈夫。是毒品害了他,也害了她。人们在诅咒毒品的同时,也责怪任俐在关键时刻没有依靠组织、依靠法律、依靠同事,而是自己固执地做了一件追悔莫及的蠢事。任俐是1982年接父亲班到宝鸡机务段上班的,1986年到临潼铁路成人中专上学,1988年毕业并于年底结婚。1990年当…  相似文献   

17.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18.
陈雷  黄建河 《党史纵横》2013,(11):44-46
前不久,笔者利用国庆节长假专程赴丹东约见了曾在林彪专机上工作多年的孙福荣大姐。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她见我们时,身后竞跟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伯,她说那人是她多年的老战友、老朋友,原任驻地某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9.
菜玉     
周伟 《新湘评论》2004,(12):37-37
一辆辆彩车开过来开过去,一队一队的腰鼓队、乐器队、舞蹈队敲敲打打、蹦蹦跳跳、飞红挂绿地从街口晃过。这时,街上的人成排成堆。唯独我那丈母娘端坐在街口,守着那个菜担子。她关心的是她的菜,她要不停地翻看,时不时地浇一点点水,蔫了黄了焦了的尾叶子要脱下来,  相似文献   

20.
张启珍是受省妇联表彰的“女强人”,也是息烽县和九庄镇历任领导公认的“女强人”,但她却是柏茂村最爱流泪的女人。“不怕你们笑话,我流的眼泪起码有一脸盆。”当笔者前往柏茂村采访她10年来带领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事迹时,她这样告诉我们。张启珍是柏茂材率先富起来的人中的一员,改革开放初期,她带头种烤烟、种油菜、养猪,在全村第一批盖起了新房。她能干、泼辣。曾任过村妇联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1986年,46岁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她立下“军令状”;要在全村实现组组通公路、家家点电灯、群众饮上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