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给西部的优惠政策很多,为我们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我们要珍惜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努力干好自己的事情,减轻国家的负担。"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乔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村民们知道我又来北京开会了,大伙儿都非常高兴,嘱咐我一定将感谢带给中央,并希望我再给他们带回些致富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2.
布依唢呐     
曲靖市罗平县长底乡是全省唯一的布依族乡。吊脚楼里、蕉林深处、山涧溪畔处处能感受到多姿多彩的布依文化,古朴浓郁的民风民情。勤劳智慧的布依人除了以悠扬的布依山歌来交友待客外,还擅长用唢呐来渲染不同场合的气氛。布依男女能歌善舞,闲暇时总喜欢三五人聚在一起,一边喝茶聊天识谱唱曲,一边手持乐器吹奏排练,那般专注、那股子劲,一看一听就知道布依人的唢呐功夫是训练有素的。布依人家的唢呐调子包括生产生活、节气调和节日调等不同种类,因不同的节日或场合各异,有欢庆喜悦的、雄浑庄重的,也有悲情缠绵的。布依人婚嫁中所吹奏的唢呐调子…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罗平县居住着23个民族61.7万人,其中布依族人口3万多人,分布在多依河、南盘江、清水江、黄泥河、九龙河、块泽河沿岸及支流地。  相似文献   

4.
哪怕只有气势雄伟的黄果树瀑布和金碧辉煌的溶洞龙宫,就足以说明大自然对中国西南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厚爱,更何况在这方圆百里的土地上瀑布成群、洞穴成串、星潭棋布、奇峰汇聚,集中了无数奇山丽水。饱览了神奇景观,我不由地想知道,生活在这块宝地上的又是怎样一群人呢?安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居住着汉、苗、布依等30个民族。我们记者团来到了黄果树镇一个市依族石头寨c这是一个只有20O多户人家的小寨子,一条小河绕案而过,坝子里是绿油油的田地。寨民的房子集中建在坝子地势稍高创地方,石头铺就的小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各家…  相似文献   

5.
布依戏初探     
布依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戏曲的又一瑰宝,正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有关专家潜心研究的兴趣。 布依戏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布依戏历史沿革及现状的了解;离不开对于布依戏流传的基本原因的探索;离不开对于布依戏的潜力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当然也离不开研究者之间进行必要的商讨。 笔者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文中谬误,伏乞指正。  相似文献   

6.
流布在南北盘江、红水河畔的布依族人民的戏剧样式——布依戏,于1956年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调演荟萃时,方为人们耳闻、悦目。 似星罗棋布洒于乡间村寨并长期为布依族人民喜爱、传承的布依戏,曾多次在省、地、县及中央历届会演或民族戏剧调演中,参加演出并荣获奖励。如册亨县弼佑布依戏队的《玉堂春》、兴义县巴结镇布依戏队的《一女嫁多夫》。《玉堂春》,获省第一届工农业余文艺  相似文献   

7.
现代布依文化二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理论的研究通常忽视布依文化的特点,总是认为布依人的社会发展与汉人无异。致使政权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时,常常忽略布依人社会的个性。因此,工作中不时造成一些失误。近些年来,由于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布依社会的个性不断地被揭示出来,从而使政权部门的决策比较适应布依社会的发展。应当肯定地说,这是我们党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的结果。为了更好地为民族繁荣昌盛服务,笔者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有义务去研究揭示布依文化的个性,以便人们能够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布依人。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研究,笔者认为:现代布依文化是原始文化与封建文化的二元复合体。现发表出来。望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有戏否?众说纷纪。布依戏怎样形成、源于何地?见解各异。 在中国浩瀚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如何认定一个民族的戏剧文化,我自感孤陋,不敢妄言。本文仅就布依戏源流及形成因素,谈一孔拙见,以求匡正。 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争议,首先在于对什么是戏曲,怎样界定戏曲的形成,在概念上、认识上存在着异议。 何谓戏曲?前人云:“‘戏’者,以虚中生戈;‘曲’者,音乐也”。王国维云:“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些定义,包容了戏曲的基本特征;以演员为中心,广泛地调动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项艺术和技艺的表现力,成为众体兼备的综合性艺术。 确定了戏曲定义之后,又怎样来界定戏曲的形成呢?我认为:凡最早具备了上述条件的剧种,就标志着戏曲的形成。反之,只含有某种戏剧因素,某种戏剧动作,只能视为戏曲的孕育或刍形;凡最能以复杂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或艺术表现上高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民族学、戏剧学及民族戏剧学的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着重介绍了布依戏的戏剧艺术形态,并对布依戏这一少数民族戏剧的源流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布依戏产生、发展、繁荣、衰微和新生做了历史的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布依戏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其主要聚居地是龙武、哨冲、龙朋、牛街四个乡镇,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彝族属于石屏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彝族的记载,直到民国年间,仍沿袭旧称“倮罗”、“夷族”。石屏的彝族支系有花腰、三道红、仆拉、山苏。  相似文献   

11.
田心 《中国妇运》2002,(4):46-47
去年,我到农业大省河北、河南,西南边陲广西,东部沿海福建等地搞调研,深入基层,走访农户,收获顿丰。在那些发展较快的农村,宽敞、舒适的庭院,满地、满院、满架晶莹剔透的果实,让人对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产生无限遐想,受惠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民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多样化追求更令人备受鼓舞。但是,一路走下来,印象最深、在心底挥之不去的却是广西凌云县下甲乡陶化村的岩流瑶寨之行。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5 0多年间 ,有关布依族的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促进布依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布依族研究的深入和布依学学科的建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调查也存在手段和角度单一 ,缺少纵深感等缺点 ,在当前形势下重新认识布依族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原有基础上充分总结成功经验 ,弥补不足 ,进一步提高布依族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不仅关系到布依学研究的深入 ,也关系到布依族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这些彼此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或家庭,不仅同居于一个村落内,维系着彼此的物质联系,还共同崇拜着一个图腾动物,维系着彼此的精神联系。怒族称氏族为“起”,蜂氏族叫“别阿起”,虎氏族叫“拉么起”,此外还有马鹿氏族、麂子氏族、巨蛇氏族等……。各氏族或村寨都以所崇拜的图腾动物作为氏…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审美活动,包含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两方面。而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又是审美意识中主、客体的“双向”交流。本文试就布依戏、侗戏这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艺术审美的奥秘,进行探究。 地处西南边陲,与湘、鄂、滇、桂等省毗邻接壤的贵州布依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布依戏、侗戏,它们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特视角和风格独异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审美参照。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寂静还是浮华,我知道它们都是暂时的,静者终要被浸染,闹者终要小憩。  相似文献   

16.
羌族村寨旅游环境污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旅游业是一种无污染的产业。但是,在羌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村寨旅游,却面临严重的旅游环境污染。着重剖析羌族村寨旅游环境污染的现实表现、环境污染的成因,探讨治理羌族地区环境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傩风很盛。我省众多的专家、学者,为此而写出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贵州省有关民族的傩文化,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在研究中,有少数同志由于调查了解不够,其论述不免也有偏颇之处,如《布依傩戏探秘》一文。(以下简称《秘文》。见《贵州民族研究》90年第一期)。对于傩文化,笔者纯属门外汉,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只是生活在黔西南地区近甘年,因工作之便,曾对有关史料和布依族的有关传统文化,有过一些接触。从争鸣的目的出发,笔者不揣冒昧,借此也谈谈“布依傩” 与“布依戏”的问题,并对《秘文》的某些引证和举例,略陈拙见,敬祈指数。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复活在现实之中的那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只有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内容的前提下,置身于几近原生态的保护中,才会奇妙地感觉到。笔者到边疆挂职,有幸到很多民族村寨调研,得以了解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现状。和我梦想中的村寨不同,很多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民居荡然无存,让我十分失望。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其生存特点、文化不无关系。文化代表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居所、服饰和交往伦理。在  相似文献   

19.
佤族喜爱木雕,其木雕作品散发着浓浓的原始宗教气息。在佤族聚居的村寨中央空地上大多筑台立有寨桩,佤语称“考司岗”。寨桩是用楮栗树雕凿成一个长着双角的人形,比人稍高,宽厚大致与人体相近。据说是由人的躯体、脸、蛤蟆的长腿和牛的双角组成。小圆墨点象征天上的星星,菱形代表酸木瓜。整个形象浑厚、粗犷、朴实,具有一种抽象化的浓缩感,充满着原始而朦胧的神秘色彩。寨桩是佤族用来供奉万物之主达梅吉的所在。传说,古时洪水泛滥,万物逃生,有一只青蛙被人踩伤,达梅吉将它抬到高处免被踏死。青蛙见他善良,于是给他一把刀,让他…  相似文献   

20.
山岭上的基诺村寨榕叶悠乐山上的巴飘村。陈日浓摄公路离开澜沧江畔向深山密林延伸。从车窗前掠过的近山是浓绿的茶园、橡胶林,而那远山的热带雨林之上飘拂着轻纱般的云雾。“基诺族还是住在大山里,但现在有公路可通向他们的山寨了!”老龙指着前面的群山说。今天他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