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品是诱发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打击毒品犯罪是我国一贯政策。但是应该看到,吸毒行为和其他毒品犯罪的区别,吸毒行为本身而言是对吸食者的伤害,国家应该运用强制戒毒、或者通过其他强制措施让吸食者能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定性关于吸毒行为的社会定性,惯常提法有:社会病、社会消极现象、社会问题。其中,最常用的概念是'社会问题",它成为当今世界四大问题之一,即失业、犯罪、吸毒、环境。说吸毒行为是社会问题,是有理由的,因为人们的思维惯性,在提到"问题"时是把它做负面理解和表述的。换句话说,这种行为是社会的负面现象,消极行为,为人类社会所谴责的行为,它给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害性后果。我们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换一种思考角度,即从吸毒与犯罪之间关系开始讨论。换句话说,既然吸毒即是犯罪,为什么国际上通行的观念把吸毒行为与犯罪行为并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我们想从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展开对吸毒行为所独  相似文献   

3.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自20世纪60年代起,无被害人犯罪的问题一直颇受国外学术界关注。对于无被害人犯罪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将对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问题进行探讨,并就中国的赌博、吸毒的犯罪化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应当将吸毒行为纳入刑法调整;但是,从吸毒行为的本质、刑罚的效果、刑法的原则、借鉴立法的条件等方面看,吸毒行为不宜入罪。与其争论吸毒这样一种病态行为是否应当入罪,不如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怎样尽最大努力防治吸毒上来,这才是理性的、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吸毒型犯罪正呈现高发态势,《2010中国禁毒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上网入库的吸毒人员为133.5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吸毒人群及毒品对社会稳定和谐所产生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严厉打击吸毒型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导言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吸毒引发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健康和社会治安的严重社会问题。全球现有各种毒品吸食者约1.8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1%。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从1990年的7万人增至2002年的100万人,11年中增加了近13倍。吸毒问题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吸毒人员中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据估算,2003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84万,在确认的4万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63.7%因静脉注射吸毒而感染。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对吸毒行为刑事政策的应有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吸毒人员一贯采取治病救人、教育改造的刑事政策,惩罚色彩很弱。至今为止,我国法律对吸毒行为的最严厉措施仅限于劳动教养。然而,走私、贩卖毒品等犯罪的愈演愈烈与对吸毒行为的控制不力是有密切关系的。鉴于吸毒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以及现有保安措施的缺陷,《刑法》应对某些严重的吸毒行为增设吸毒罪予以刑罚规制。与此同时,其他法律法规中对吸毒人员所制定的保安处分措施也应加以完善。只有打防并举、多管齐下,才能遏制日益严重的毒品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8.
于改之 《法学家》2007,6(4):54-63
我国当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其实也就是刑法的调控范围之理性思考的问题.我国刑法应否对某些行为予以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关键不在于行为是否仅具有法益侵害或违反规范,而在于行为是否达到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的程度.以此为实质基准,就可以对当前刑事立法中的某些热点之"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吸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对吸毒防治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甚至脱节,手段单一,在戒毒工作中无法为戒毒人员提供强大的情感、经济支持,社会支持网规模小,戒毒成功率较低,复吸率高,不注重吸毒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不重视在吸毒防治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本研究以社会工作方法对戒毒的介入为视角,尝试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去探讨戒毒工作,旨在戒毒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方法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吸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提示,以有效遏制吸毒行为,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10.
【裁判摘要】 行为人因吸毒后产生神志异常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李文胜 《中外法学》1996,(1):28-30,36
<正> 我国刑法学者通常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一观念在我国刑法学界处于主导地位,被认为是通说。但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二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两个: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2.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四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四个: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2.犯罪必须是触犯刑律的行为;3.犯罪必须是有罪过的行为;4.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三)六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六个:1.行为的客观性;2.行为的质物性;3.行为的客观危害性;4.行为的主观意识性;5.行为的违法性;6.行为的应受惩罚性。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观点,也有学者提出异议,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  相似文献   

12.
聚众吸毒较容留他人吸毒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且聚众吸毒行为与容留他人吸毒行为是不同的行为,前者具有相当的独立性。鉴于此,聚众吸毒行为是一种独立危害行为,应独立于容留他人吸毒罪加以评价。合理调整刑事政策,兼顾打击容留吸毒行为和聚众吸毒行为,将聚众吸毒行为入罪化。本文提出规范化的设计思路,设置聚众吸毒罪,从法条归属、法定刑设置、行为定型等方面对聚众吸毒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碹  卫晓菲 《政府法制》2008,(17):46-46
作为当今严重的世界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甚至有学者将其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一起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对青少年问题愈加关注,青少年暴力事件、吸毒事件等各类违法事件频繁爆出.青少年在社会、家庭和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对各种事物缺乏分辨变好坏的能力,容易被引入歧途,尽管青少年的年纪较小,但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是十分恶劣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妨碍社会治安的维护,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最重要的是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格品质,给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5,(1):111-112
17劳教戒毒的法律依据和收容对象是什么?问:当今,吸毒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吸毒引发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健康和社会治安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劳教戒毒作为一种重要的戒毒手段,其法律依据和收容对象是什么?(甘肃晓河)答:劳动教养是对具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符合劳动教养收容条件的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改造措施,其目的是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劳动教养成为一种戒毒方式和国家戒毒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关于猥亵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上界限失当,远没有实现严而不厉的理想状态。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必须立足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对公然猥亵行为、强制猥亵及强奸男子的行为应该予以犯罪化,以弥补刑事法网的漏洞;同时也要坚守刑法谦抑主义,对聚众淫乱行为应仅处罚组织者而不处罚参加者,并调整法定刑设置,力求严而不厉。  相似文献   

17.
许霆案件在司法机关处的定性是盗窃罪,但学界对其行为的争论依旧激烈。本文试从我国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去分析许霆案件,从其行为社会危害性到主观方面进行分步剖析。但文章并非每一部分都均衡着墨,而是对大家争论比较激烈的许霆行为是否有社会危害性和其行为到底符合哪一种犯罪构成要件进行了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18.
赵毅  王平  郑振玉 《中国司法》2007,(11):34-36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吸毒以及所引发的违法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减少毒品供应、减少毒品需求、降低毒品危害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战略。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吸毒人员的感化和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减少毒品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劳教戒毒工作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安强制戒毒、社会自愿戒毒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戒毒工作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禁毒委的统一部署,劳教系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正>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有关毒品管制法规,非法从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其他与制毒、贩毒、吸毒有关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在大陆,毒品犯罪本早已禁绝,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不断渗透,将大量毒品从“金三角”地区偷运我国转运境外,使我国深受其害:毒品犯罪死灰复燃,贩毒、吸毒活动呈迅速蔓延之势,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也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形势亦十分严峻。据报道,1991、1992两年破获的制贩毒品案件有22,050起,缴获海洛因6409公斤,鸦片4661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同性强奸,女性强奸男性等强奸行为已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强奸主体的增加,强奸行为的多样化,使我国现行刑法有关强奸罪的规定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立法比较,分析我国强奸罪的立法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强奸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