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骆朗 《江苏政协》2013,(11):52-53
<正>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门类,每个剧种都具有中国戏曲的共性,然因各个剧种的形成不同、活动地域不同,受不同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呈现出独具风味的表演特色。戏曲演员是戏剧艺术的直接体现者,以自己的实体作为舞台角色的载体,利用剧本和舞台提供的一切条件,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言谈和内心活动等在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展示,把故事发展、人物感情变化、以及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演绎成为鲜活的舞台形象。戏曲艺术是以歌舞表演故事,不论什么剧种,所演哪些戏,什么风格、戏曲表演都要讲究基  相似文献   

2.
王玮琦 《春秋》2012,(3):35-38
河南梆子(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豫剧”)与山东梆子同源于古秦腔,前者是河南地方戏的代表,后者则作为山东地方戏的主要剧种.存世留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走进岑溪听原生态的牛娘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锐 《当代广西》2010,(20):57-57
提起岭南特色的本土戏曲艺术,除了粤剧之外,岑溪市的牛娘戏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地方特色剧种,许多人对牛娘戏情有独钟,赞赏有加。在岑溪,牛娘戏剧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独具韵味的民间大戏。它融戏曲音乐、唱腔艺术为一体,以唱吟为主,唱腔音乐简洁、柔美和动听,演唱时不分角色行当,男女同腔,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哀牢山,峰峦叠嶂;巍巍无量山,风光无限,在这两山怀抱中滋养了勤劳智慧的景东各族人民,创造了最具魅力的地方戏曲——"杀戏"。杀戏,又名"老砍刀戏",是现今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者干河一带流行并得以较好保存、世代传袭的一种古老而独具地域魅力的民族民间稀有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2009年,杀戏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有戏否?众说纷纪。布依戏怎样形成、源于何地?见解各异。 在中国浩瀚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如何认定一个民族的戏剧文化,我自感孤陋,不敢妄言。本文仅就布依戏源流及形成因素,谈一孔拙见,以求匡正。 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争议,首先在于对什么是戏曲,怎样界定戏曲的形成,在概念上、认识上存在着异议。 何谓戏曲?前人云:“‘戏’者,以虚中生戈;‘曲’者,音乐也”。王国维云:“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些定义,包容了戏曲的基本特征;以演员为中心,广泛地调动诗词、音乐、舞蹈、绘画等各项艺术和技艺的表现力,成为众体兼备的综合性艺术。 确定了戏曲定义之后,又怎样来界定戏曲的形成呢?我认为:凡最早具备了上述条件的剧种,就标志着戏曲的形成。反之,只含有某种戏剧因素,某种戏剧动作,只能视为戏曲的孕育或刍形;凡最能以复杂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或艺术表现上高度  相似文献   

6.
《春秋》2007,(5)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明清时代就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誉,它由明代"弦索"戏演变而来,有40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北方剧种产生过极深刻的影响,是我省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华夏戏曲百花园中一支瑰丽的奇葩。旧  相似文献   

7.
中华戏曲艺术历史悠久,蒲剧在戏曲百花园中犹如一朵艳丽的奇葩,绚丽多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副所长刘文峰说过:看戏,不能不看蒲剧,研究戏曲,不能不去蒲州。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为古老的一个剧种。1950年山西太原曾成立山西大众蒲剧团,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任团长。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若把戏曲艺术比作花朵的话,那么我们敬受的周恩来总理则是呕心沥血的育花园丁。江苏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个多剧种的省份,号称"戏窝子"。敬爱的周总理推崇民族文化,无论对植根于大江南北的江苏地方戏,还是对从江苏走出去的戏曲名伶,抑或是从外省流进江苏的戏曲艺术,周总理都倾注了满腔热情。旧社会有句戏谚:戏子不是人,死了不入坟,按传统观  相似文献   

9.
地方“戏宝”扎根本土提起广西梧州市的本土戏曲艺术,除了粤剧之外,岑溪市的牛娘戏也是响当当的特色剧种。牛娘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桂东南的群众对牛娘戏都情有独钟,赞赏有加。在岑溪,家家户户都爱唱牛娘戏,男女老少都会吟牛娘词。牛娘戏在岑溪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逐渐成为独具韵味的民间大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山西省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山西省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就出剧特现了乐师及唱班、杂耍。汉代百戏流行,到了汉代中期,百戏活动在我省晋南更是风靡一时,虽说当时的百戏还算不上戏曲,但它已经形成、孕育出戏曲艺术的胚胎。从汉代到宋代,经过一千多年的孕育和演变,戏曲日趋成形。到北宋年间,在我省晋南、晋东南的一些乡村已出现了专供演员演戏的大戏台。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晋南、晋东南的戏曲艺术已达到一定规模。我省戏曲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剧种繁多。除京剧、豫…  相似文献   

11.
试论侗戏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般说来,这种特性是本体所独有的,与本体以外的其它异体特性不相雷同。否则,即不为个性,而成共性。 侗戏作为一个民族戏曲剧种,与其它兄弟剧种一样,自有它的个性特征。如戏剧题材、  相似文献   

12.
胡克庆 《世纪行》2006,(11):38-38
只要我们提到楚剧便会想到《葛麻》,就像提到黄梅戏便会想到《天仙配》,提到越剧便会想到《梁祝》一样,它们都是一个剧种的代表剧目。虽然仅此“一个”,却能淋漓尽致展示剧种特色,让观众从中有充分的艺术享受。代表剧目对本剧种来说具有经典意义,但其经典过程往往不太为人所知,或被忽略,这是很可惜,也是令人遗憾的。近日。笔者收到一本书名为《戏曲教育家黄振》的文集,有一篇文章,谈到《葛麻》由一个“玩笑戏”,成为一个“经典戏”的故事,我以为这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西是戏剧大省,有戏曲摇篮的美称。自地方戏曲产生以来,相继有53个剧种活跃在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黄土地上,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与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这些剧种也经历了自己的生与死、荣与衰的艰难历程。现在山西虽有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剧种,其实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剧种而流行于现代戏曲舞台上的不过仅有二十几个了。一个剧种诞生后,它总是要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生存环境。剧种的生存环境应包括地球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时代环境。适应者,便可生存、繁衍下去;不适应者,可能…  相似文献   

14.
张宝申 《春秋》2012,(1):59-61
评剧,曾被封为除京剧以外的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尤其在京津、华北和东北的广大地区,评剧的影响十分广泛.甚至超过了京剧,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在评剧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诸多艺术家为评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小白玉霜和喜彩莲就是评剧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她们都是山东掖县(今莱州)人。  相似文献   

15.
亓好贵 《中国人大》2013,(18):50-51
山东省莱芜市的生姜是全国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就已有2500多年。1997年,莱芜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莱芜生姜,常年种植面积约25万亩,约占山东的五分之一;常年产量60万吨,占山东的20%左右,因此,素有"世界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山东、山东生姜看莱芜"的说法。而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之一,就是莱芜市人大代表柳建增。"发展生姜产业,仅仅依靠以家庭  相似文献   

16.
琼剧     
王静 《新东方》2009,(4):F0002-F0002
琼剧又称“琼州戏”“海南戏”,是海南地方大戏剧种,兴起于海南岛,远播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  相似文献   

17.
一、苗戏的产生 苗戏,或称苗剧,在我国社会主义戏剧百花园中是客观存在的。关于这一剧种,由钟敬文先生题名的《中国民间文艺辞典》中,有这样的辞条:“苗剧,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苗族居住区,是在本民族民歌、舞蹈、巫师音乐和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腔多来自苗族山歌、民歌,伴奏乐有苗笛、芦笙、牛腿琴等,剧目多为现代题材,也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主要有《哈迈》、《友蓉伴依》、《雄当和配利》等。”辞条中未提及苗剧的产生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18.
禾源 《福建乡土》2011,(5):7-9,12
“四平戏”俗称“庶民戏”,是一古老剧种。明末,从江西传到这个山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带着感受蕴育四平戏这一梨园奇葩土壤气息的冲动,在那个山坳的村子里住了几天,走访了几位老者,旨在了解他们怎么传下古老剧种“四平戏”。  相似文献   

19.
媒介地理学观照下的中国戏曲地理景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技法、优美的唱腔舞姿,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繁衍出众多品种,称为戏曲剧种。目前尚有据可考的有275种戏曲剧种,有京剧、昆曲、粤剧、川剧、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和越剧八大剧种,也有  相似文献   

20.
王寅 《统一论坛》2004,(3):50-52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有极高的技巧,戏曲的表现手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