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杀戏,又名“老砍刀戏”,是现今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者干河一带流行并得以较好保存、世代传袭的一种古老而独具区域魅力的民族民间稀有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学术价值。2000年,杀戏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
桌戏是早被戏剧学家称为戏剧“活化石”的贵州地方戏的一种,但大山深处的民间桌戏由于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显得比传统地戏更为古典、精彩和珍贵。桌戏与地戏一样,始终讲述着五六百年前屯堡人从北迁南的征战章节与历史上的一些古典故事,其纯朴的演艺、唱腔及超凡的表演形式给桌戏奠定了独具魅力的感染力,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唯独大山深处的贵州省安顺市新寨村所独有。 已忙过春种的山里人,为有客来不亦乐乎,他们来  相似文献   

3.
地戏见诸于史料记载,最早应是明嘉靖年间的《徽州府志》记歙州一带迎汪公时"设俳优、狄、胡舞、假面之戏"。这里的"假面之戏"与安顺一带农村抬汪公时地戏队参与活动应是一脉相承。地戏的产生与延续离不开屯堡人。屯堡人保存了地戏,而地戏又增强了屯堡人的依托感和内聚力。屯堡人定居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1,(1):144-145
黔江,四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民俗文化,是国发[2009]3号文件定位的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重要组成部分。小南海地震堰塞期被专家称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濯水古镇商贾文化闻名渝东南,土家建筑别具特色;武陵仙山宗教文化久负盛名;南溪号子、后坝山歌、帅氏莽号、向氏武术被评为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民俗文化独具魅力。摆手舞、"哭嫁"、薅草锣鼓、后河古戏等土、苗民俗风情在民间保存良好。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浓郁民俗风情,构成黔江旅游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达宁 《当代广西》2012,(24):41-41
“家事国事,牛娘传唱天下事;党情民情,戏子道说世间情。”这是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新村戏台的一副对联,它充分写照了该市由卉时“放牛妹”练嗓子兴起的“牛娘戏”的巨大魅力。“牛娘戏”如今成了岑溪市实施“文化兴市”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整体素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新载体,为伞市创新基层党建、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和倡导时代新风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越 《江苏政协》2010,(4):14-15
3月9日下午,窗外寒风凛冽,雪花飞舞,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音乐厅内却洋溢着夏日一般的热情,第四届"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启动仪式正在这里举行。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我省京剧、越剧、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梆子戏、滑稽戏、评弹等戏曲名家的精彩表演,频频展现了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深深吸引了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等四所高校的500多名师生,并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7.
“角Er”     
正"角Er",一个很有魅力和吸引力的词儿,一个有着成功者姿态的符号,一个富有标杆意义的目标,一个具有理想色彩的称谓。"角Er"一般是指戏曲行内有绝活的演员的尊称,古时是针对戏曲界内比较有名气人物的尊称,保留至今也延伸到各行各业,专指在各行各业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再好的"角Er"也只能是一部戏的一个"角色"。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概念是从戏剧舞台用语中借用过来的。"角色"原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8.
吴钩 《同舟共进》2016,(4):20-24
包拯是宋朝人,但宋代的戏曲并没有什么"包公戏"。"包公戏"是在元朝兴起的,至晚清时终于蔚为大观。数百年间,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杂剧、南戏、话本、评书、小说、清京剧,以及众多地方戏中;近代以来,"包公案"还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无数中国人都通过"包公戏"了解古代的司法制度与司法文化;一些学者也以"包公戏"为样本,煞有介事地分析传统的"人治司法模式",反思"中国传统司法迟迟不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我也是中国人,我要让佛首回到它原来的地方。——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潜入幽居寺"杀佛"中国的武侠片或者功夫片中,强盗恶霸等浑不论的反面角色,有时候会有一两句这样发狠的台词:谁敢拦我?我遇人杀人,遇佛杀佛!直白理解,他们口中的杀人,就是要残害他人性命,可是这佛又怎么杀得了呢?况且,"遇佛杀佛"此类说法,源自禅宗一  相似文献   

10.
钱益清 《今日浙江》2014,(23):58-59
正调腔一名,最早见载于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彭天锡是晚明高士,雅好音律,现在看来就是个文化界的票友,里面提到的楚生、素芝都是当时的女伶人,彭和他们串调腔戏,张岱赞为"妙绝",其中或许有文人夸张之嫌,但既已"妙绝",则当时的调腔就应该不是草创,而是已经比较成熟、受文人欢迎的一个戏种了。新昌调腔是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  相似文献   

11.
冰棱 《传承》2008,(19):36-37
水乡淮剧,发源于清代中叶江苏建湖、阜宁一带,先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成为说唱形式"门叹词",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被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从而形成了淮剧。它以建湖、阜宁为源头,渐渐流行于江苏全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吴心 《黄埔》2011,(4):58-59
中国古代戏曲渊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这里先弄清楚几个名词:优: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为业的艺人之统称;倡: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俳:指杂戏、滑稽戏;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汉时又称"角抵戏"。一般认为,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另外,传说黄帝时有乐官名伶伦,后即称乐工为"伶人"。在古书中,  相似文献   

13.
宁津杂技     
《春秋》2021,(2)
正宁津地处鲁北,旧属古冀州,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祥地。杂技源于古代"角抵",冀州多有"角抵"。《史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据考证,"蚩尤戏"即为中国杂技之雏形,又称"角抵"。  相似文献   

14.
<正>名伶别戏,是时代的产物。脑袋改变了肚皮,治政改变了文化。名伶别戏,折射出一个时代如何从"没文化"到"没人文"。陈导演凯歌,新近拿出了电影《梅兰芳》,据说感情纠缠神似《霸王别姬》,据说而已,我没有亲见。前些年,我实在无法喜欢他那无聊至极的《无极》,但我毕竟还怀  相似文献   

15.
饹馇     
过了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饹馇。饹馇是什么?好吃的。我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父母忙着革命,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给我叔婶儿。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没边儿的平地,没边儿的高粱,与乐亭隔滦河相望。河水清亮,乡音混浊。滦南叫"兰南",乐亭叫"涝亭"。叔婶儿当亲儿子养我,第一天就杀鸡。我听见鸡叫,就哇哇哭,不让杀,心疼它。叔还是杀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我就不吃。怎么央求也不吃。叔就  相似文献   

16.
罗屿 《小康》2011,(11):94-97
作为"戏剧活化石"的安顺屯堡地戏,其尴尬处境,已不是和张艺谋电影关于"正名"的种种纠缠。更多的,是很多"专职演员"却只会那么一点在"风风光光"拍摄电影《千里走单骑》时,地戏"神头"詹学彦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为这部片子,两次出现在法庭上。拍摄时,作为"演员"的詹学彦其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6)
正戏里关羽、诸葛亮、岳飞等角的"名段"信手拈来,除了曲调段子,还有那积淀在身上的一股正气。老台胞陈炳楠戏里尽是英豪气,戏外时现蹉跎路,不过却是把戏看成人生,亦把人生当戏,诸多笑言中,不变的却是自立自强、问心无愧、懂得感恩的家风遗传。古稀之年的陈炳楠老先生嗓音干脆浑厚,做派架势则透着一股京剧老生的板正身直。采访结束之时,老先  相似文献   

18.
腾冲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古称"影戏",是中原民间古老的一种造型戏曲艺术.各地对其称谓不一,北京称"老虎影",四川称"灯影戏",广东、湖南称"影戏",东北称"老耷影",山西称"纸窗皮影",云南称"皮人戏" (保山等地俗称"靠子戏")等等.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22)
正时髦的剧本杀从大城市辐射到小县城,一经出现就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选择。"我问初一小孩,暑假你们同学出去唱K不?初一小孩:你好土啊。再问才知道,人家六年级就约出去玩线下剧本杀了。"网络上,这条微博引起很多人的讨论。高赞评论里,有网友说"我们最爱的娱乐活动被现在的小孩狠狠鄙视了。"  相似文献   

20.
"莲塘乡情总入梦,桃花园里会陶公。"感悟灵山秀水,相约茶乡罗山。美丽的罗山县魅力无穷:古老罗山文化灿烂,红色罗山丰碑林立,绿色罗山风光无限。顺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势潮流,中共罗山县委、县政府在绘制"十二五"蓝图时,明确提出了建设"魅力罗山"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任务,罗山县人大常委会以发展为主线,贴近民生选监督议题、开展监督工作,全力支持、保障"魅力罗山"建设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