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改后,中共中央在解放区确立了恢复与发展生产的工作方针。山东省聊城地区为贯彻执行上级指示,要求各级干部积极领导农民生产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笔者通过爬梳聊城县的地方档案,发现许多基层干部面对领导生产的任务,并非热情拥护,而是表现出犹豫与顾虑。他们或消极怠工,或依赖于土改整党的"运动式"工作方法,或不敢放手领导生产。这从侧面展现出土改"后遗症"对中共生产转型造成"自下而上"的阻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东的土地改革运动由于牵涉到反"地方主义"问题,很长时间相关研究进展缓慢。1994年,广东"地方主义"问题得以彻底平反,土改研究随之迎来春天。以纪念土改50周年为契机,广东土改研究迎来一个高潮。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挖掘新史料、引入新视角,对土改中的华侨、干部及政策变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了广东土改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及上海市委对待上海郊区土改均颇为慎重。为使上海郊区土改稳妥进行,上海各单位先后抽调六批人员组成土改工作队奔赴各郊区。整个土改工作队由驻沪解放军、机关干部、基层干部(含农村积极分子)、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大中小学教员组成,合计1376人,该组织受上级土改领导机关和同级党组织的双重领导。中共对其进行高度思想统合并给予相应经济保障,将其打造为将国家意志贯彻至上海郊区的有效载体。通过对上海郊区土改工作队构建及保障的考察,既可揭示新区土改工作队的特点,也有助于从另一侧面理解新政权在广大新区实现"政权下乡"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鉴于部分干部在土改中存在地富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产生许多不合党员身份的不纯行为,导致土改不彻底,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党运动。以往关于土改整党的研究,偏重于阐述干部的错误事实,较少关注较为缓和的整党复议与教育培训;偏重于对整党前期"左"倾错误的描述,忽视纠偏之后中央政策的调整。冀鲁豫区筑先县的整党运动虽然前期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左"倾偏向,但在党中央和区党委领导下,及时纠正偏差,调整整训尺度,将纪律处分与思想教化相结合、批评整治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在宽严相济、进退有度的氛围中完成对基层干部的整训与教育。  相似文献   

5.
1946年秋至1947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和《陕甘宁边区土地公债实行办法草案》,以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超额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承购的方式进行了和平土改。和平土改的试行,改变了边区土地占有关系,贫雇农因和平土改政策获得了部分土地,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切实改善。土改也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地主开始从事农业劳动,并改变了原来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二流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依靠劳动改变了原来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解放战争初期的和平土改政策虽然时间较短,但为中共的土改政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笔,成绩和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6.
<正>张宏卿的博士后报告《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出版了,嘱我写个书评,作为他博士后的合作导师我很乐意为之。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发行,扉页中的"内容简介"写着:本书运用政治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长时段与短时段、区域比较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江西土改为中心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土改过程中乡村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新"阶级成分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些"新"成分主要包括新富农和新中农。相对于旧成分而言,"新"成分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经济涵义和更多的政治涵义,因此得到了政治上的不同待遇。"新"阶级成分的认定和对待,反映了土改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老区土改问题上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解放初期,广东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至今50年了。今天召开纪念广东土改50周年座谈会,总结历史经验,很有意义。 对广东的土地改革运动,谈几点个人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衡量土改做得好坏的标准与尺度。 对如何开展广东土改?从开始就有分歧意见,争论很大。时隔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土改,应有一个衡量是非好坏的尺度,这就是《土改法》。凡是贯彻执行《土改法》好的地区,就是土改工作做好了,凡是偏离《土改法》的做法,就是不对的。《土改法》是党中央经充分酝酿,征求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肖燕明 《广东党史》2002,(2):39-41,38
广东土改试点运动于1950年10月开始,首先在兴宁、揭阳、龙川三县展开。11月,华南分局根据中央加快土改进度的指示,决定增加8个县作为土改试点县,分别为:普宁、丰顺、惠阳、曲江、英德、遂溪、宝安、鹤山。12月,广州市郊区土改试点正式实施。1951年2月,又增加河源和南澳县。海南岛于2月中旬也展开土改试点工作。对  相似文献   

10.
综合新区土改研究成果,会发现这样几个问题:新区土改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落后,且资料编纂重复;在著作方面,由于书写时段较早等缘故,土改通史性著作基本上是对政策的描述较多,政策执行、执行效果方面并没有过多涉及,对新区土改更是没有深入展开。区域性党史著作,由于着眼于宏观描述和整体考察,对新区土改情况的梳理着墨较少,叙论不多,有的书写比较凌乱,有档案堆砌之感;在论文方面,对新区土改中央或中央局层面的政策考察较多,很少涉及到政策的效果,更是没有做微观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新区土改研究虽然使用了政治学、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但新方法的运用有削足适履的情况;另外,1948年5月新区停止了土改,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学界对此的研究欠缺。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表现出不同于老区土改的若干特征。土改有步骤、分阶段、分地区进行,除了农区,还包括牧区、渔区、林区、侨乡等。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建立和巩固了农村基层人民政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为中国的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6,(10)
第七、进行土改、建党建政。一九五一年三月五日,召开了县委书记扩大会议,在总结减租反霸斗争的同时,布置了土改工作,要求沅、辰、溆、泸、麻五县在已完成减租反霸的地区,先搞土改试点,然后以点带面。永、凤、乾三县剿匪开展比较晚,只要求在清明前全面铺开反霸剿匪,发动群众为土改打好基础。会后,地、县、区组织了一千多名干部投入了土改工作。我们根据掌握的情况和上级指示,对土改做了十条原则规定:一、坚定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相似文献   

13.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通过后,各解放区派遣工作组到乡村开展土改运动。石达康在佳县店区五乡木头峪村按照中央新的土改政策,展开了对地主轰轰烈烈的斗争。当中共十二月会议决定土改纠偏后,石达康并未认识到原来的"左"倾错误,鼓动木头峪群众到县城请愿。本文通过分析木头峪群众县城请愿这一反常事件,认为土改工作组是中共在农村的代理人,而个别工作组干部因个人利益关系,并非一贯是中共政策的坚定贯彻者,理性人的身份导致石达康为了保护自己而发生鼓动群众请愿事件。  相似文献   

14.
有关土改以后至高级社前乡村地权变化连贯性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对土改后地权变化传统的认识是,土改以后土地自由买卖,出现了新的阶级分化,阶级分化的程度与村庄组织起来的好坏存在对应关系。吴村土改以后,出现了较多的土地买卖,这也可能导致地权集中。但吴村地权分配吉尼系数统计结果显示,村庄的地权分配趋于平均化。究其原因,土改后农村家庭结构及其变动模式均发生变化,农户分家对地权分散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中,党由于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出现的不纯洁,严重影响了土改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为了推进土改,发展农业生产,更大程度动员力量投入解放战争,党中央结合土改开展了以整党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纯洁性建设。整党的积极效应纯洁了党的队伍构成、工作作风与思想观念。同时,对整党中出现的问题的准确认识、判断和处理也成为党改善思想、作风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6.
向乡村、厂矿、高校、机关等派驻工作队(工作团、工作组)是中国共产党惯常的一种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一直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各时期。土改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队史链上的一个环节,它具承上启下的地位。相较于丰厚的土改研究,有关土改工作队的系统性探讨尚显薄弱,这与其在土改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符。目前学界对土改工作队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土改研究中,且呈现描述者众、分析者寡;区域史多、总体史少等状况;在未来的研究中,亟需明晰并提炼“问题意识”、利用多元史料相互佐证、不断拓展新的学术增长点等。总之,关于土改工作队的研究,尚有广阔的学术空间有待进一步推进及日趋深化。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大陆和台湾分别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规模之巨、影响之远、意义之大,在海峡两岸均可谓史无前例。这两次土改,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着巨大差异,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大陆和台湾的土改全貌,以及国共两党在土改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和实践,从而使我们能够对这两次几乎发生于同一时间,但在不同地域、不同政权之下的土改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对土改前乡村土地占有状况、土改动员方式及效应、土改中农民的心态、土改意义的评估作一述评,总结其研究趋向:宏观研究趋向微观研究、整体性研究趋向个案研究、传统史学研究趋向多学科交叉研究。以便进一步拓展并深化土改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晓剑 《世纪桥》2014,(4):16-18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法宝。在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关于陕甘宁边区土改的思想观点、工作建议并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的赞赏和采纳。在土改中,习仲勋及时发现和纠正"左"的偏差,使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颇大成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边区的经济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整党是中共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基本路径。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和土改运动的发动,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行为再次膨胀。为了纯洁党员干部集体、动员普通农民参军参战并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中共于1947年至1949年在推进并深化土改的过程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层整党运动。作为个案的太岳解放区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此次土改整党,中共肃清了党内阶级不纯的现象、克服了党员发展中的"拉夫现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并将政权逐步植根于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