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公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正的道理。”《辞源》解释为“至公至正之道”。《荀子·君道》中说:“公道达而私门塞矣。”何谓正派?《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品行、作风)规矩、严肃、光明”。把公道和正派合起来理解,即至公至正,光明磊落是也。追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长河,公道正派的社会精神无不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林则徐在他的一首诗中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人生态度溢于字里行间,他一生的言行和政绩,也为此作了很好的注释。在当今共产党人的队伍中,公道正派的领导干部更是高风亮节,灿若星河。焦裕禄、孔繁…  相似文献   

2.
一是为人要正。孔子曰 :“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有位作家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好人不见得是好官 ,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 ;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 ,从政肯定要跌跤子。”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 :“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品格 ,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 ,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 ,德才兼备才能开创事业。领导干部形象好 ,就能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正 ,是为政之本 ,更是做人之本。所谓“正” :一是要正派。要坚决摒弃那种溜须拍马 ,拨弄是非 ,打击别人 ,抬高…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路径是:  相似文献   

4.
方建平 《今日浙江》2006,(23):40-41
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最鲜明的一面旗帜,是组织工作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组织部门先进性建设的永恒主题。坚持公道正派,不仅是组织部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全面履行职能的“生命线”,也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正气之源。组工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组工干部如何树立公道正派形象?第一,要在加强党性锻炼中做到靠得住。组工干部保持公道正派第一位的是政治素质。唯物论告诉我们: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人的思想境界、政治觉悟支配人的行动。组工干部只有做到政治坚定,才能自觉地一…  相似文献   

5.
仕欲优必学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意思是学习好才为官,要把官当好必须再学习。在子夏看来,学而不优就不能当官,当了官要达到“仕而优”,就必须不断再学习。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思想,其中“道”蕴涵了生命美学精神。本文从道是“一”,道生万物和美及其法则“无为而无不为”几方面来阐述它的生命美学思想。这些思想认识是来源于其对古代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公道正派”是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力量,对共产党人来说,则是一种政治品质,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对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干部来说,它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组织人事工作的“生命线”。“公道正派”更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是一项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是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8.
组工干部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是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客观要求。对组工干部而言,公道正派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组织工作中的体现。以“公”为“道”,持“正”为“派”,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守于内而形于外,两者辩证统一,不偏不倚,才称得上公道正派,才是优秀的组工干部。所谓“公”,可以这样理解:对人民而言可理解为“公众”;对干部而言则可以理解为“公仆”。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公众与公仆之间的角色分配有时却是颠倒的,一些干部的服务思想和公仆意识缺乏,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对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前进》2012,(8):55-55
魏征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据《旧唐书·魏征传》记载,唐太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非常器重魏征的胆识才能,多次引他进入卧室内,询问政事得失。魏征为人清高,有治国安邦之才,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唐太宗和他谈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采纳他的建议。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中国落后、封闭而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妇女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比男子更深。毛泽东早在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揭示:女子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即比男子多一条绳索。在黑暗的旧社会,“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一而终”、“严守贞操”、“男尊女卑”等像枷锁一样套在妇女脖子上。有一首歌唱道:“旧社会好比是——黑圪隆洞的枯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们最低层。”倾诉了广大妇女在“四条绳索”捆绑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也是封…  相似文献   

11.
“公事公办”就像是一首歌,不仅其“词”字字珠玑,且其“曲”也是阳春白雪,清响绝尘。这支歌,有时能唱出扶危济困的脉脉深情,有时也能进发出穿云裂石般的正义之声。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唱好它,更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唱好它的。 就是说好歌需要好歌手,好歌手才能唱好好歌。“公事公办”这首好歌,也只有让那些公而忘私敢为真理而折腰的正派“歌手”担当主唱,而万万不可让歪嘴子和尚们拿到“演出证”。歪嘴子和尚们就像那些劣质  相似文献   

12.
郑培民同志是我们党新时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公道正派、执政为民的优秀代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郑培民同志生前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我作为郑培民同志曾经工作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的一名领导干部,受到郑培民的教育更加深刻,学习郑培民的感受更加深切。我们要以郑培民为榜样,坚持公道正派,树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一、坚持对己清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郑培民同志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他自觉为党分忧,服从组织分配,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到边远贫困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在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13.
镜子.是日常生活端貌正冠的工具,它能弥补眼睛的生理局限,直接、客观地展现自己;镜子,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镜子以自省”,这样的典故不胜枚举。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他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而魏征又何尝不是太宗的一面“宝镜”呢,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太祖朱元璋“守井之道”也是一种“秉镜”以自律的智慧,他也常教育大臣老实为官。守好“一口井”,方能天天汲取,用之不竭;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辈子简朴,无论对待革命事业或是私人生活,简朴精神就是“明镜”,照亮革命道路,带来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带领中华儿女走上康庄大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肯于用“明镜”照自己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道应训》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一个着粗布衣服的汉子到公孙龙门上自我推荐,公孙龙问他有何特长,这汉子说:“我嗓门大,擅长呼喊。”公孙龙环顾众弟子问道:“你们当中有善于呼喊的人么?”众弟子回答:“没有!”于是公孙龙便收留了他。过了几天,公孙龙带了一班人去游说燕王,走到一条大河边,那摆  相似文献   

15.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封建主义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他功不可没。《旧唐书》说他与李世民“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  魏征少年时代孤贫落泊,后出家当了道士。隋朝末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再投窦建德,出任起居舍人。窦失败后,他投太子李建成。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并代李渊为帝后,擢魏为谏议大夫。此官的责任就是“掌论议”,可对皇帝“规谏”。  其实,魏征原来是支持李建成的。因为李建成既是长子,又是太子。只待高祖李渊死后,他就是皇帝。但此人却是酒色之徒,…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衡量一个组工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干部群众看组织部门的形象,也是首先看这一条。”可见,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政治品格、一种思想作风、一种道德情操、一种人格力量,是党性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组工干部是否具有坚强党性的重要标准。1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从组织工作的实际出发,把“公道正派”的内涵概括为四句话:“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对己清正”,就是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作风上清正廉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任何情况下都能抵得住…  相似文献   

17.
胡主席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弘扬“八种良好风气”,其中把“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还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绝不是个人生活小节和品行问题,而是关系党性原则、政治立场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忠与大忠     
《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楚晋交战,楚军战败。楚军的主帅子反厮杀得口干舌燥。待从谷阳知道子反嗜酒如命,就端来一大杯美酒。子反清楚,两军鏖战,主帅岂能饮酒?于是强忍欲滴的馋涎,喝道:“嘻!退!酒也!”对主子忠心耿耿的谷阳为解子反的难耐之渴,就假说道:“非酒也。”于是子反一饮而尽,且喝个不停。当楚国国君为挽回败局而想整军再战时,子反已醉成了一摊泥。君大怒道:“这次大战,我依靠的就是子反将军,现在他竟然醉成这个样子,如何能再战?”只好带败军而归,并将子反斩首示众。《史记·楚世家》中也有类…  相似文献   

19.
夏商时期的道路交通管理 :夏时期已出现了交通工具———车 ,也出现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车正”。商王朝和周围的方国以及部落的交往比较频繁 ,道路交通网络发达 ,市区路段有商业区道、住宅区道等功能分区。夏商时期的消防管理 :夏时期难以详考 ;“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是殷王朝的一项法规 ,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一项消防法规。夏商时期的宫廷治安和边疆治安管理 :夏代设有“守门者” ,相当于维护宫廷门卫安全的职官 ;在“司马”的职责中有维护边疆治安的职能。商王朝维护宫廷和边境治安职责的任务多由“多马、亚、卫”等武官承担。  相似文献   

20.
中回答子张、子路等弟子所云:“政者,正也”,意即为政之道在于正。孔子这一为政的基本思想,对于几千年来的政治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正”,是个高度概括的词,正派、正直、正义等,都离不开一个“正”字。不同政党,不同时代,对“正”字有不同见解。那么,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正”字应作何解?我想,是否主要有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