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葆珉 《国际观察》2005,18(6):40-46
美日同盟一直是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但这一同盟建立在美国的军事控制上,以牺牲日本的自立为前提。冷战后美日同盟重新定义,有不断强化的趋势。然而在这种表象之下,潜藏着美日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日本寻求独立外交与防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的崛起以及中日经济的融合为寻求自立的日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日本的未来在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寻求和解。  相似文献   

2.
杨扬  王文余 《亚非纵横》2012,(3):52-57,60,62
美日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冷战后时代,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东亚安全秩序并不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要构建良性的东亚安全秩序,必须把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美国同盟体系和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并重,协调处理东亚安全事务。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而紧张升级,美日同盟出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中国国家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中美的深层次博弈也已经展开。在此背景下,2012年11月3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举办了国际关系学院第12届国家安全论坛——"中美日安全形势与对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南海局势的复杂化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初期形成的美菲同盟,70年代菲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侵占南海岛礁,南海一度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菲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美菲同盟出现弱化,但同盟协议依然存在,为美重返菲、干涉南海留下了历史条件。90年代中期起,美菲同盟获得调整和巩固,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菲同盟进入优化和提升阶段,美逐步增加在东亚的军力部署,企图在军事上遏制中国。冷战遗留产物美菲同盟的强化,加上美、日借助南海问题与东南亚国家联动,使南海局势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出现的新变化是深化和细化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中的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今后的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共同应对周边事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利用日美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依赖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地区危机;依靠日美军事同盟,管理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6.
“阿米蒂奇报告Ⅱ”顺应当前世界和亚洲局势的新变化,从保持美国在亚洲主导地位这一核心战略目标出发,对美国面临的挑战、追求的基本战略目标及相应政策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在归纳该报告主要内容与核心要点、剖析美国在亚洲的基本战略利益的基础上,总结其亚洲战略可能出现的四个新动向:提升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重视与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重新定位美日同盟,以及重新审视亚洲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7.
美菲同盟是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进最为同步的一个同盟,美国视其为该战略的"核心"。美菲同盟的强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菲律宾对南海领土图谋之间存在契合。美菲同盟在美国再平衡战略背景下迅速机制化。美菲同盟在美国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着进入东南亚地区多边机制的介入功能,承载着重空间轻基地、少投入多产出的威慑功能,体现着由关注非传统安全向关注传统安全的调整功能。  相似文献   

8.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美韩军事同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韩军事同盟是研究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析变量。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战后以来美韩军事同盟的结构调整与功能转化 ,特别是该同盟在由“双重遏制”向“双重规制”转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延续性 ,以求对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认为 ,美韩同盟作为“战略稳定的杠杆”将继续在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9.
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撑,其调整变化对于地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特朗普执政以来,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孤立主义、少边主义、交易主义等特点,美日同盟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尽管仍不明确,但其对美日同盟的倚重不会改变。美日同盟走向将深受地缘政治、中国因素、防务分担、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美日同盟关系仍然紧密,但并非线性发展,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军费分摊问题在特朗普上台后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美日在网络及太空等新空域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互动。美日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由关注经济向关注国家安全过渡,表现出起点高、跨机构、机制化、功能明确等鲜明特点。美日太空合作其趋势是合作内容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合作领域由民用向安全深入,合作对象由双边向多边拓展。美日太空合作与网络空间合作相比,表现出起步早、近期提速快等特征。目前,美日网络合作与太空合作出现战略设计、机构协作以及机制推进的同步化。美日欲打造"网络同盟"、"太空同盟",还需要面临战略设计、法律界定、技术合作以及互信确立等方面的挑战。同时,美日在新领域迅疾而富有特色的合作,迫使我们不得不审慎地思考网络与太空安全议题。  相似文献   

11.
梳理日本关于"一带一路"的舆情,回顾日本自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外交的特点可以看出,日本通过鼓吹"中国威胁论"巩固日美同盟,渲染中俄不睦,企图以此遏制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在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诸多国际事务中,日本遏制中国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在中日竞争中,日本自身技术成本高、中亚战略推行缓慢都令其自身危机感十足。此外日本对日美同盟还存在猜忌与不信任,惧怕美国跳过日本对华进行"越顶外交",因此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日趋成熟,日本不会放弃在"一带一路"问题上与中国进行战术合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伴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进,美日、美韩同盟呈现出三个新的变化,即同盟展开"三扩",即扩边、扩容、扩功。扩边,指的是在强化双边同盟的同时,谋求推进三边互动。扩容,指的是在强化同盟传统军事内涵的同时,为同盟注入新的、非传统安全内容。扩功,指的是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展开,美日、美韩同盟在功能上进行拓展。美日、美韩同盟诞生于冷战最初的岁月,至今已经运行六十余载,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美日同盟、美韩同盟都是我们思考东北亚安全战略时不折不扣的硬结构。因此,我们需要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对美日、美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朝鲜半岛核危机正在挑战美国的反恐新战略。同时 ,朝鲜南北和谈、日朝平壤宣言 ,东北亚两大历史事件也冲击了美日、美韩同盟。在这历史性的转换中 ,日、韩、美 3国协调体制将从同盟向外交转换。构筑TCOG和KEDO的新协调体制 ,是这一转换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张杨 《现代国际关系》2023,(3):24-45+149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出现了新变化,走向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全领域威慑”战略。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拜登政府回归同盟战略增强了日本联美“以台制华”的能动性;新冠疫情冲击下,美日提升了台湾在东西方价值观竞争中的重要性;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后,美日更为重视台湾地缘战略的前沿位置;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也为美日关联欧亚大陆地缘热点、强化同盟并协同配合台海战略提供了外部动力。未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将出现美日台三方互动高频化、政治红线试探常态化、武装力量部署分散化、战时分工精细化、经济安全合作全面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美国出于维护和加强美日同盟、利用并联合日本防范与遏制中国及俄罗斯的战略需要,对日本歪曲、篡改历史的错误言行以及围绕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争端采取沉默、不介入以至听之任之的态度,这实际上助长了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歪风.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及其对朝核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使得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将具有很强的求稳要求:在以美日同盟为亚洲战略之锚的前提下。努力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力量之间保持平衡。美国东亚战略的求稳倾向可能助长朝鲜的求变心理,美朝关系将进入朝进美退的轨道,而美国内的社会生态又不可能给奥巴马太多的退路。朝核问题的未来走向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特别是在近期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与从阿富汗准备抽身而退之时,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尤其是美借天安舰之机,趁势强化美韩与美日同盟,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与东南亚伙伴强化军事互动,积极谋求南海争端的国际化。美国正沿太平洋,从东北亚至东南亚一线,事实上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美国近期升高西太平洋紧张局势的一系列举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将对中国实施远海战略与拓展战略纵深以及推行和谐周边的外交战略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9.
徐万胜 《和平与发展》2012,(2):60-64,72
日本历届内阁上台均坚持以"深化日美同盟"为核心的同盟战略。民主党上台后发展"同盟战略",更加突出"中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日美基轴"战略对内阁的约束作用日趋增大,限制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中日关系的发展;突出"日美安保"战略,加大与美国联手应对传统安全的力度以防范中国;"同盟拓展"战略不仅不利于解决亚洲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南海问题),而且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日美同盟以中国为“战略对手”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构成重大挑战,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成威胁,同时日美同盟以台湾问题为利益指向,严重干涉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面对挑战,中国外交战略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与日美建立更多的“共生利益”,加强相互依存度;正确处理台湾问题,维护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施“伙伴战略”,推进中国外交战略建设;并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增强综合国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