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几年,一个芬兰IT精英开车超速,被警察开了约合60万人民币的天价罚单,这个价码差不多可以买下他那部车。原来,芬兰的交通法规定,罚款是按肇事者的收入比例开出的,因为同样罚1000元,富人可能不在乎,穷人却会很痛苦,而事故是一样的,没理由让富人和穷人的痛苦程度不同。把平等做到这个份上,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2.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大陆,"穷人经济学"之说,其实是作为 "富人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并迅速流行的。这种"富人经济学"早已悄悄地出现,人们已早已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即替富人着想、为富人说话的"经济学"。比如说, 用所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来排斥对穷人的"怜悯、帮助";用"富人消费多了,穷人就少"来为富豪们的挥金如土辩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经济学", 缺乏客观科学性,因而被人视为利益驱动受富人牵制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核心问题不是富人太富、也不是富人太多,而是穷人太穷。解决穷人贫困问题,关键是要通过经济发展,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穷人提供越来越多的谋生手段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经济追求无止境,社会道德有底线信任日渐式微,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的伴生物。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不发达相关的普遍平等产生普遍信任。信任不会在一个等级社会中生根。贫富过度悬殊,富人警惕穷人,穷人不会信任富人  相似文献   

6.
盈竹 《小康》2005,(8):20-20
在前不久的成都和谐论坛上,有专家发布观点,中国的富人安全感下降。有的媒体据此得出结论,富人安全感告急。这个判断来自几个理由。第一个是铁证如山的数据,公安部公布的2004年3863起刑事绑架案里,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另一个是穷人的仇富心理。看到富人致富,有的人就犯红眼病了。而听说富人被绑架敲诈,不少人冷淡以对,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富人活该。再一个是政策问题。在转型期间,政策不大稳定。因为担心第一桶金的获取方式,很多富人缺乏安全感,担心政策变化,资金会被收归国有。因此,不少人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记者对几位富人进行采访,发现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随感录     
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8.
<正>在美国,根据家庭收入的高低,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层: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一般将年收入在3万到几十万美元之间的家庭视为中产阶级,低于3万美元的为穷人阶级。与我们通常理解不同的是,在美国日子最艰辛、生活压力最大的并不是穷人,而是占美国总人口80%左右的中产阶级。目前,中产阶级的贫困化  相似文献   

9.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10,(16):5-5
<正>《新民周刊》2010年第31期富人穷人距离多远富人穷人究竟距离多远?执政党和中央政府一直努力阻止这个危险距离扩大的趋势,但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良好意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贫富分化是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控  相似文献   

10.
至理名言     
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梦想富人的财富。——"财富"的不同见解当男人终于明白父亲说对了的时候,通常,他已经有了一个说他错了的儿子。——父与子的矛盾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有此一说     
邓伟志批评『富人理论』对社会生活勿『片面关注』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教授在引述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中关于“一个社会的消费者中穷人太多、富人太富,迟早要出问题”这个观点时说,贫富差距各国都有,并将长期存在,问题是差距不能太大,因为贫富悬殊会成为社会的振荡器。邓伟志  相似文献   

12.
曾有幸两次去美国探亲。耳闻目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感触较多,觉得应该写出来让大家有所了解。住房宽大,设备齐全美国人的住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环境优美,设计新颖,设备齐全,名列前茅。与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穷人住楼房,富人住平房,穷人住城内,富人住郊外。美国...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一个房地产业者声言他“只为富人盖房”。这番话立即招来一片谴责声。这话讲得是难听,但仔细想来,其实为社会福利或公益目的而建房本是政府的责任,对民间商人而言这样要求他们显然是勉为其难、做不到的。为慈善而建房的商人可能有,但对于绝大多数房地产商来说,盖房就是为了盈利。为富人还是为穷人盖房并不是一个问题,哪怕是为穷人盖房,一般说来也要赚钱的,不大可能是给穷人搞慈善。而到底是赚富人的钱还是赚穷人的钱更合乎道德,恐怕也不那么好定论。如今社会上对某些房地产商(不是房地产业)的主要抱怨是商业信誉不高,欺诈圈套不少。而…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数十名经济学家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的加重趋向。这被经济学家认作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穷人的孩子往往也是穷人的同时,富人的孩子更多地成为了富人。这种贫富代际转移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5.
《干部人事月报》2011,(5):21-21
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相似文献   

16.
无意漂泊     
出了门我就是那个去挣世界的富人,而回了家我就成了那个在沙滩上晒太阳的穷人。那无际无涯的世界不过是我的梦,而那沙滩才是我实实在在的根。  相似文献   

17.
穷人比富人更慷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皮弗表示,对于富翁爱捐款的看法其实是个误解。从捐款和财富的比例来说,美国的穷人比富人更慷慨。皮弗带领学生们做了一项社会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在最近的《个性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他们请民众参与一项网上调查(实际目的是了解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然后从中选择了115位志愿者,请他们到实验室“做游戏”(“掩护”实验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富裕与贫困本来就是相对的贫困、小康、富裕,富人与穷人,都是表征人们富裕程度的概念。收入的高低,财富占有的多少,本来就是呈等级式分布的。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收入总会有高有低,财富的占有总会有多有少。正因为这样,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穷人,也会有富人。问题是谁是  相似文献   

19.
富裕与贫困本来就是相对的贫困、小康、富裕,富人与穷人,都是表征人们富裕程度的概念。收入的高低,财富占有的多少,本来就是呈等级式分布的。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收入总会有高有低,财富的占有总会有多有少。正因为这样,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穷人,也会有富人。问题是谁是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追求幸福一直是天经地义的个人目标和国家使命。看看当代中国人活得多累,领导有领导的累,百姓有百姓的累,富人有富人的累,穷人有穷人的累,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就累,我们的生活幸福吗?这好像还真是一个问题。不过我要说,这个问题是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