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登亮 《四川审判》2002,(1):27-27,34
一、再审中存在的新问题。(一)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审理中的问题。检察机关在抗诉案件的开庭审理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出庭检察官是否可以询问当事人?法庭辩论结束后是否要征求出庭检察官的意见?对检察机关收集的证据是否可作证据使用、由谁举证、谁与谁质证?抗诉案件适用一审程序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找不到的,是公告送达、中止诉讼还是终结诉讼?尤其是受侵权的第三人提出的申诉的抗诉案件,怎么办?检察机关要求撤回抗诉的,人民法院是否准许?准许与否是否需要作出民事裁定?  相似文献   

2.
百度MP3的单方免责条款是否可以使百度真的免责?作为提供链接的搜索引擎,在中国盗版猖獗的现有国情下,其是否有放任的故意呢?不加审查并提供快速链接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帮助侵权呢?如何协调普罗大众的物质文明需求和著作财产权人的权利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呢?是否单方的惩治百度就可以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高校是否有权对学生进行罚款?校规校纪中的罚款条文是否合法?高校的自主权是否体现为自主的制定罚款的校规校纪?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个人本位为民法所倡导,然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否分别为民法与经济法所拥有,且彼此泾渭分明?至少在三个方面存有疑义:个人本位是否指具体的个人本位?现代民法对自治原则的自我矫正是否表明民法已转而追求社会本位?经济法是社会本位。还是国家本位?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过去5年了,但是这场战争是否合法?如何给这场战争定性的问题,至今仍发人深思。《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是否还有效?国际法将走向何方?在这些问题中,战争是否合法是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个律师要代理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政府当局或管理机构的行为,控告行政机关的行为是违法的,他怎么向法院提起诉讼呢?他的案件属于哪个法院管辖呢?他所控告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法院的审查对象?当事人具有诉讼资格吗?对该行政行为起诉的诉讼时机是否已经"成熟"?当事人是否已穷尽了行政救济途径?本文将分别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志武: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烨 《法人》2006,(1):52-53
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中国的金融安全是否会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冲击?这些争论的实质是对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一种质疑  相似文献   

8.
民事欺诈具有可撤销的性质,但是婚姻中有欺诈行为是否同样具有可撤销的可能?二者范围是否完全相同?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彭飞 《法人》2014,(11):56-57
正值此自贸区一周岁之际,政府许诺的利好政策是否都已兑现?投资者是否获得预期收益?接下来自贸区是否会继续开放市场?目前仍旧处于观望状态的企业当退当进?2014年9月29日,距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整整一年时间。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经由政府广泛宣传和媒体轮番报道,各路掘金者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0.
工商局走进医院执法被判越权,由此引发疑问:买药是否消费行为?密码处方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医院是否“特区”,只能由老子来监督儿子,不许别人来管?  相似文献   

11.
人体器官,捐献还是买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千上万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而捐者寥寥,器官供不应求。买卖人体器官是否合法?公民是否有捐献器官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虚假按揭的开发商是否应该承受刑法责任?假业主是否该为自己的轻率买单?司法实践正经受着考验。  相似文献   

13.
公民合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为何被收回?收回土地的法定理由是否成立?有没有遵守法定程序?收回土地用于修路、建变电站的事实是否存在?以这种理由和事由征收的土地政府何以又拍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用于商业性开发?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期到案发地湖南省浏阳市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本案涉及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司登记行为如何进行司法审查的问题: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登记行为负何种责任呢?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责任?法院是否有义务对所涉民事权益作出判决?原告吴燕发是否具备原告资格?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政体的研究自古以来都是政治学和法学的热点,先贤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著是睿智而发人深思的。政体建设是否蕴涵着人类的价值追求?正义究竟由何而实现?民主政体的真正内涵何在?完美的政治制度是否存在?对于所有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法学杂志》第三期裘议同志《这件案子该不该起诉、该不该抗诉?》一文,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该案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二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能否抗诉?我们愿意就此发表一点看法。一、该案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在盜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罪中,部分赃款、赃物的去向不明是不是主要犯罪事实不清?是不是证据不充分?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就业歧视如此普遍的情况下,我国最缺的是否就是一部<反就业歧视法>?立法对反歧视是否能起到根本作用?一些职业人士和专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法律环境下 ,“间接碰撞”是否当然属于“船舶碰撞”的范围内 ?人保 1986年 1月 1日船舶保险条款碰撞责任条款中的“碰撞”是否包含“间接碰撞”,即碰撞法中“碰撞”与海上保险法中的“碰撞”含义是否相同 ?  相似文献   

19.
来信编辑同志: 有的当事人或其家属要求本地律师到外地为他出庭辩护或代理。请问,他们的要求是否可行?如果可行,要具备哪些条件?例如,两地法律顾问处是否先需取得一致意见?甲地律师到乙地担任刑事案件辩护人是否需取得乙地人民法院的同意?否则,甲地律师到乙地法院如何办理阅卷手续?这些问题,应本着什么样的原则来进行解决?请解答。湖北省恩施地区法律顾问处廖燕谋复信廖燕谋同志: 你信中所提本地律师是否可到外地去出庭为当事人进行辩护或代理一事,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十八条  相似文献   

20.
《法学》2006,(5)
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这篇文章到底有没有针对什么实际的或理论的问题?若有,那么 这个问题是否真正是新问题?如果不是新问题,那么作者对老问题的探讨是否有超越前人的新 发现?如此等等,这些是本刊编辑部面对一份来稿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二看文章对读者、对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