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通过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评判标准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分析,对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分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以促使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杨妮娜 《行政与法》2013,(11):10-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执政基础,体现着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政府公信力包括自信和他信两个维度.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是行政权力分配不够合理、公共政策过程不够科学、民主参与制度不够规范、权力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备以及问责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赖于国家各项制度的健全与发展,因此,必须在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合理分权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督制度、改进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李丽 《法制与社会》2011,(19):148-149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介绍政府公信力现状和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策略,即从建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信用的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思考——以“躲猫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它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石和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等快捷传媒促进了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使公众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一些个案也折射出新的形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保持并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体制和社会三个层面着重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基石.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缺失的表现、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制度的角度来探索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即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资信制度,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和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6.
徐珏 《法制与社会》2012,(6):152-153
政府公信力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行政问题,它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管理效率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政府的职能正在日益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转变,而政府的公信力正是这一重要转型的基石。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局面,现代行政理论中的依法行政的理念仍需要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本文在对政府公信力与法理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法理路径进行分析探索,以期望为找到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山西疫苗事件看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帆 《法制与社会》2010,(11):151-152
政府公信力是一个政府赢得民众支持并顺利实现政府职能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可程度。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通过履行各种职责和为公众服务的态度中体现出来。目前在公共事件中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维护政府形象,提升公信力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政府形象塑造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政府对公众的亲和力与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应对经常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必须重视政府形象的塑造,保持对公众较强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也就是说,只有继续深化行政改革,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快公民社会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畅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化渠道,才能塑造良好的现代民主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秦娟 《法制与社会》2014,(6):295-296
政府公信力在公共管理领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行政合法性的基础,本文从公信力本身的来源和语义涵义入手,分析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内涵以及政府公信力的特点和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并且在综述的基础上从信任和信用两个面向阐述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政府官员维度对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腐败、自身能力以及公共精神缺失等原因;同时研究发现公民参与对于政府公信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文章指出通过构建协商民主的制度来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是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政府诚信的基本内涵及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争谐社会。不仅要求政府有明确的服务宗旨,更要求政府行为取信于民。只有以诚信为基础,坚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争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行政的建设争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政治文明的实现。提高政府公信力应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作为行政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应在深化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和营造执法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唐葵  肖龙 《行政与法》2010,(8):40-42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与政府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相辅相成。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理念,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为准则,以"大部制改革"和"公共财政"打造为推手,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切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蔡德林 《行政与法》2010,(10):11-12
在广州番禺和北京六里屯等地发生的垃圾焚烧事件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在其背后却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面对垃圾围城,政府极力推进垃圾焚烧受阻,反映了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王艳 《行政与法》2013,(12):6-9
政府缋效管理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增强干部执行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分析吉林省政府缋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科学评估为依据,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认证认可行业存在着严重的政府失信问题。认证有效性不足意味着认证认可得不到信任,不具备公信力,这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即政府信用密切相关。政府信用是认证认可的根基,而认证认可是政府信用的具体表现。本文认为,在认证认可领域,政府失信主要表现为公共权力的使用不当、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以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及社会出现的严重不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