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的灵魂和基石,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也日益紧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折射出了当代政府公信力的危机。本文分析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作用,从三个维度出发解释了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钟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1,(27):135-135,144
本文简要介绍了法制政府的相关概念,以及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制政府与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促进公众从更深层次理解法制政府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属与种的关系,只有在明确公信力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阐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概念、特征等相关问题。鉴于目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存在意识缺乏、法律监督职能的履行不理想等现状,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提出了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的概念亟待厘清,这是司法公信力研究的起点和司法公信力建设的目标。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它的特征,只有明知这些特征,才能够在构建过程中扬优抑劣。司法公信力具有的独特价值功能应当重新被强调,尤其对于检察实践大有裨益。检察机关要建设司法公信力要面对的困境并不容易解决,有些困境是作茧自缚之结果。检察机关应当将公正廉洁司法作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通过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评判标准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分析,对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分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以促使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徐珏 《法制与社会》2012,(6):152-153
政府公信力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行政问题,它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管理效率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政府的职能正在日益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转变,而政府的公信力正是这一重要转型的基石。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局面,现代行政理论中的依法行政的理念仍需要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本文在对政府公信力与法理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法理路径进行分析探索,以期望为找到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视角下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政府公信力、政府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趋势,从政府公信力的角度,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提升危机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李丽 《法制与社会》2011,(19):148-149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信任和信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介绍政府公信力现状和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策略,即从建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信用的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9.
王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59-260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是司法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互相评价.当前我国民众对司法的公信力普遍不足,本文拟结合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分别从司法与公众两个角度探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公信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介绍了政府公信力内涵及评价标准,并试图以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来分析政府公信力建设,认为应通过正式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创新相统一,进一步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大力发展第三部门,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等途径构建社会资本,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政府官员维度对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腐败、自身能力以及公共精神缺失等原因;同时研究发现公民参与对于政府公信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文章指出通过构建协商民主的制度来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是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于检察公信力的内涵,依据主体可以从检察机关和公众两个方面定义,但从目的论的角度讲,无论从哪个角度定义都要落实到检察机关自身。检察公信力的外延从宏观到微观包含三个层面即制度公信力、执法公信力、检察人员公信力。目前检察工作中提到的公信力多数是指执法公信力,但制度公信力和检察人员公信力同样需要重视。制度公信力建设主要在规范层面,需要检察制度理论研究论述,提出"发起性权力"理论;执法公信力需要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律效果是基础,社会效果是提升;检察人员公信力需要提高检察人员公信力建设意识,杜绝降低检察公信力的私人行为。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证公信力是公众(社会成员和当事人)基于公证职业的诚信本质和服务实践所形成的信任、信赖和信誉。包括对职业道德的尊崇,对公证法律的信仰,对公证职业服务的认知、认同等因素。公证公信力依存于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信力。但是,公证公信力的提升也会对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社会公信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思考——以“躲猫猫”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它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石和灵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等快捷传媒促进了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使公众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一些个案也折射出新的形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保持并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体制和社会三个层面着重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基石.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缺失的表现、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制度的角度来探索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即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资信制度,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和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其公信力也会有所变化。公共危机中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危机预控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法制建设等方面探究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阐释政府公信力的现代理论基础。结合上述影响因素,从建立危机预控机制、建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信息公开等方面入手,寻求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妮娜 《行政与法》2013,(11):10-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执政基础,体现着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政府公信力包括自信和他信两个维度.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主要障碍是行政权力分配不够合理、公共政策过程不够科学、民主参与制度不够规范、权力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备以及问责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赖于国家各项制度的健全与发展,因此,必须在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合理分权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督制度、改进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解读公证公信力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探讨公证公信力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关于公信力的概念.尽管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大多认为公信力包括抽象和具体两方面的内涵。公信力抽象的内涵是指社会的信任,公众的信用舆论:公信力具体内涵则是指信用能力的量的要求。社会学界对公信力的原则性定义是要求个人及组织对其行动和表现负责。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本文对我国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强弱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强弱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本文指出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