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晓萍 教授     
姜晓萍,女,1963年生,重庆人,教授;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地方政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顾问;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地方政府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地方政府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昌桥 《求索》2008,(10):75-77
美国地方政府组织模式是指州政府以下的所有地方政府组织模式。它的类型主要包括市乡镇长制模式、委员会制模式、经理制模式等。其特点表现为;数量种类多,名称不一;层级少而结构扁平;具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一般由两或三套政府班子组成。美国地方政府组织模式的这些分类与特点,造成了美国地方政府组织模式的优缺点共存.从而为我国地方政府组织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4.
梁琴 《桂海论丛》2007,23(2):65-67
地方政府决策者要实现决策的成功,必须充分发挥群体的聪明才智,实现地方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必须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实现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把决策置于法律的监督制约之下,实现地方政府决策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左伟  黄成华 《前沿》2011,(11):173-176
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迫切要求优化政府的功能。地方政府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偏向后者。改变地方政府绩效的评估方式,以责任型政府的构建,强化政府的环保意识;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环境治理的水平,从主要运用运动式治理转变为日常化的制度管理;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变为完善资源要素的价格、税收、财政等制度;从主要运用道德建设来保护环境转变为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从主要依靠政府力量转变为综合利用各种力量包括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但整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成因,但都与发展型政府内在的扩张机制及政府预算约束的缺失有关。理性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地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树立起防范化解风险的信心。要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的企业债务融资通道;加快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全口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7.
2004年,在中国第二届地方政府创新奖的20个入围候选项目中,浙江独占5项,温岭的“民主恳谈会”更被专家称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新曙光”;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太军 《新东方》2000,(1):28-33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跳出以往历次机构改革所未能跳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主要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实际成效。作者分析了地方机构改革的阻力或制约因素及其成因,指出要更新观念,形成改革的精神动力;减少增资和竞争上岗,增加留任者的动力和压力;实行离职补偿和加快配套改革,减少人员分流阻力;依法定编,为改革提供制度动力;因地制宜,发挥地方政府的创造力;内外并举,培植改革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专家在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既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实现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就在于充分发挥专家在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综合解决下列四个问题。一、充分依靠专家而又不依赖专家地方政府决策中,专家的辅助作用之所以发挥不够,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在于决策者没有深刻认识专家在地方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强烈的专家咨询意识。因此,深化对专家在地方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是充分依靠专家、发挥专家在地方政…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矫正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加速了国际竞争,也加剧了一国内部的竞争。一国之内各主体之间围绕各自确定的目标,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尤其是地方政府之间,在市场、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竞争,使得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成了地方政府索求发展的强大动力。面临着此情此景,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进行研究与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皮 《时事报告》2010,(8):44-46
近期,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少?如何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发达国家举债发展的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本刊特邀请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知名管理专家、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2月28日,由朱镕基主持新成立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推进国家信息化必须遵循的五项方针:第一,坚持面向市场,需求主导;第二,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第三,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第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五,既要重视对外开放与合作,又要加强自主科研开发。我们认为,这五项方针中,政府先行是关键,因为各级政府在信息化上能否先行、如何先行,制约和影响着国家和地方信息化的进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蓬 《岭南学刊》2012,(6):18-24
农民政治参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主体性支撑和强大动力保障。作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组织者、引领者,政府组织和保障政治参与的稳定和有序运行,有责任有义务在农民政治参与由盲动走向理性、由无序走向有序、由零星式走向组织化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在论证农民政治参与中政府责任的应然性的基础上,明确现阶段政府责任出现的错位:地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农民政治参与认识偏差;缺位:地方政府行政不作为、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越位:地方政府公权力恣意扩张,行政行为失范。实现政府责任的有效归位,必须要转变理念,支持、接纳与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建立和完善权利均衡机制、制度保障体系和法律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尚希 《小康》2014,(4):20-20
在准备工作做到位之前,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自主偿还有一定难度;若基础工作没做好,制度上简单地放开自主发债权,会带来很大风险。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建设必将大量涌现地方政府抽象行政行为,也必将大大增加行政权力被违法行使的几率。正确认识到省、市、区(县)、乡(镇)四级地方国家机关及其权力行为在宪法层面上的关系,是保障地方政府行为依法的思想基础;依循宪政要求而行使权力是保障其抽象行政行为合法的唯一思维导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绩效评估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上有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行政改革与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地方政府提高绩效的责任感与其行动空间的扩大:经济上有加入WTO后提升政府能力的压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求.解决财政困境的需要;社会上有理论探索与地方政府的实践探索互动,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提供载体:文化上有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管制”理念向“服务”理念转变,法治意识日益强化等.  相似文献   

18.
杨慧兰  刘瑞鹏 《前沿》2013,(17):97-100
基于对地方政府1992年-2006年的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比重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以社会性支出为主的地方政府和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的地方政府。其中,前一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在数量上占优势。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把满足公众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发现地方政府在支出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9.
易新涛 《政策》2004,(3):35-36
所谓地方政府信用,是指社会公众对地方各级政府行政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度,或者说是地方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履行契约而获得的信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核心,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可靠保证,在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解读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现状,反思失信原因,努力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从而提升政府行为的公信力,是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1,(32):26-27
为什么驻京办撤而不销、令行不止?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对此,一些专家给出答案:由于地方政府设驻京办的诉求没变,比如: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还有接访维稳任务。地方政府违规私设驻京办,根源在于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接访劝返机制,“关键问题还是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治标没治本,生存土壤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