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幸编译 《台声》2013,(5):80-83
上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军国主义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并加紧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在岛内推行“皇民化”运动,用种种手段要把台湾同胞改造成“皇民”(日本人);在文学领域则发起“皇民丈学”运动,逼迫台湾作家用目文进行创作。在此环境之下,赖和、杨逵、张文环、龙瑛宗、吕赫若、吴浊流等一批台籍作家用自己的方式对“皇民文学”进行抵制,他们虽然用日文进行创作,但作品或表现台湾的风土人情,或表现台湾同胞的被殖民处境,或表现曲折却坚定的民族意识。他们在被迫用殖民者语言进行书写的同时,也用文字对日本殖民者进行着抵制和反抗。  相似文献   

2.
正1930至1931年发生在台湾的乡土文学论争,上承20年代的新旧文学论争,呼应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建设,下启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台湾文学延续现实主义传统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辨。距离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论争已经有80多年,这期间台湾文坛经由日本殖民下的"皇民文学"、"边疆文学"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文学"再到解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和70年代乡土文学等,发生了一连串  相似文献   

3.
宗鹰 《统一论坛》2001,(5):21-22
“台独”是岛内一些人的“日本情结”“皇民情结”,与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噬台情结”“反台情结”相掺合的怪胎或鬼胎。“皇民情结”是台湾独立的基因和血缘,台湾独立是“皇民情结”的体现,互为表里。没有“皇民情结”,“台独”必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2,(4):34-34
台湾已故文学家张我军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他同当年一些先进分子一道,在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实施严厉镇压和怀柔同化政策的恶劣环境下,把祖国大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到日据下的台湾岛内,并猛烈抨击当时盘据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旧思想,坚持“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不能与中国文学分断”的主张。从而被台湾学者称为“摇篮期台湾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或“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解读西川满--以其诗歌创作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据时期在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时 ,“皇民文学”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他描绘台湾的风土人情 ,表现对台湾生活的“憧憬”和“追忆” ,怀着域外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异于日本本土的“异国情调”。本文试通过客观地剖析西川满的诗歌 ,初步建立对西川满正确、客观的批评系统 ,用历史事实反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和“文化台独”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统独之争,只是一种表面的假象。“台独”在岛内的兴风作浪,有着浓厚的日本因素。二次大战,日本败降,台湾复归中国的版图,日本军国主义者至今仍然是贼性不改,野心未已,他们运用战后遗留在台湾南部的日本人后代连同台湾亲日派的一些“假皇民”,假独立为名制造台湾内部的纷乱,从而于中图利。一旦台湾独立得逞,那将是二次大战以前的“满洲国”,名虽独立,实则“臣附”,日本人可以予取予求,台湾人民又将成为日本的二等皇民、“清国奴”。那些亲日媚日的汉奸们又可以在日本人的卵翼之下,狐假虎威,残虐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台湾文坛评价洪醒夫的小说时说:“洪醒夫的文学特点,便是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些人物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曾经生活在台湾农村的人物。这些人物,曾经背负台湾社会的苦难,也许社会会有  相似文献   

8.
从“皇民化运动”的失败看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配合这场战争,日本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做了全面的调整,开始实行战时的高压统治。在思想文化上,极力推行“皇民化运动”,决心在台湾塑造日本统治下的“皇民”,为日本帝国效忠卖命。整个抗战时期,尽管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处心积虑,采用各种措施不断强化“皇民化运动”,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同胞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9.
1986年12月,台湾文学界杂志社出版了叶石涛的《台湾文学史纲》(下文简称《史纲》)。这是光复后40年来台湾第一次出版台湾文学发展的史书,即刻引起文坛注目,批评迭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也试图呈一孔之见,借以抛砖引玉。中国结与台湾结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成为台湾文坛的敏感点。实际上,这两种意识之争几乎伴随着整个台湾新文学的进程,如台湾新文学发轫期关于台湾话文之争;70年代关于乡土文学的论战,80年代关  相似文献   

10.
林金源 《台声》2014,(3):38-39
农历新春,岁次甲午。回顾历史,这是第3个攸关台湾命运的甲午年。第一个甲午1894年,日本借口出兵朝鲜,挑起中日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台。日人武力镇压、殖民开发、“皇民同化”三管齐下,但从台湾被日本侵占的那一天起,台湾乡亲英勇不屈,  相似文献   

11.
继所谓“伤痕文学”之后,新时期文坛接着涌起了一股“回归”创作潮流。这股潮流以知青“回归文学”始,至“寻根文学”终,在新时期文坛曾激起强劲的振荡。“回归文学”始作俑者的知青作家,大多曾是带着伤痕走上文坛的。作为共和国特殊的一代,他们在上山下乡的特殊境遇...  相似文献   

12.
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937—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对外侵略,尤其是对华侵略的需要,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皇民化运动的狂潮。他们疯狂摧残中华文化,向台湾人民强制灌输大日本皇民思想,企图将台湾人民扭曲成“畸形的日本人”,以供其奴役、驱使。这场运动理所当然地遭到台湾同胞的强烈抵制,但也同时在台湾社会肌体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剖析这场运动,对于了解战时台湾社会历史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2月11日,深受海峡两岸同胞热爱和尊敬的老一辈作家萧乾先生病逝。第2天台北各大报纸纷纷发布消息,刊登照片,表示哀悼。报道中提到萧老早在30年代就步入文坛,是“二次大战中国唯一驰骋欧洲战场的著名记者”,“晚年仍笔耕不辍”,“给后人留下400余万字的作品”等光辉业绩。台北一家报纸以《人间独有一萧乾》为题发表文章,赞誉萧乾是“心胸旷达”的“文坛音宿”;特别提到他1946年去台湾采访时,“见识到当时诸多不得人心的政策,发出铿锵有力的批判之声”。有些记者回忆赴北京采访时,看到萧老在病榻上的音容谈吐,无限缅怀。台湾文学…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学论战”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土文学论战”是当代台湾文学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被及台湾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台湾社会.它的发生,则至少应追溯至台湾乡土文学历经20年的蛰伏后于60年代中期的重新出发,以及其后十余年来的迅猛发展和演变.如黄春明、王祯和早期所谓“纯正”的乡土小说和70年代王拓、杨青矗等着重揭露社会阶级矛盾创作的先后出现;70年代初以“现代诗论战”为中心的对于现代主义的普遍反省运动,以及由此确立和带动的“回归传统、关怀现实”的文学思潮,在在显示台湾乡土文学迎来了它的又一次高潮并成为70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这种日益浩大的声势引起各方人士的不同反应,也使它成为各种矛盾汇聚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一场震动台湾社会的“乡土文学论战”于1977年爆发并延绵了一、两年.本文拟对这场论战的发展过程、争议的焦点、论战的特征和意义等,加以概略的描述和论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台湾文学,必然含有中华文化的基因。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和现实政治等原因,台湾在如何看待中华文化传统的问题上显得格外敏感。这一问题如幽灵般缠绕着台湾文坛,成为数十年来不同文学流派和思潮相互对抗、折冲的焦点之一,也是影响各时期台湾文学风貌的重要因素。台湾文坛在70年代兴起了回归乡土和传统的巨大浪潮,并在乡土文学论战中达到高峰,其后虽因“高雄事件”而遭挫损,但它对于文坛的激荡则自然地延续到80年代。1980年女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获得《联合报》长篇小说奖,即可视为这种延续的突出例证。小说在男、女主人公的一段恋情主线上,串连了一个尚未现代化的农村家族中日常生活的诸般情事,无论是贞观和大信之间那含蓄深沉的爱情方式,或是家族生活中体现的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宽恕、厚道、忍让的道德人伦,都突显了中华文化传统的某种特质。小说通篇采用的抒情笔调、“千江有水千江月”的隐喻意象  相似文献   

16.
姚同发 《黄埔》2008,(4):52-55
台湾著名作家叶石涛在他的《台湾文学史纲·序》开宗明义地说:“从遥远的年代开始,台湾由于地缘的关系,在文学和社会形态上,承续的主要是来自中原汉民族的传统。明末,沈光文来到台湾开始播种旧文学,历经两百多年的培育,到了清末,台湾的旧文学才真正开花结果,作品的水准到达跟大陆旧文学并驾齐驱的程度。”他还说:“台湾的新文学运动,也曾受到‘五四’文学革命的刺激。”  相似文献   

17.
对“另类文学”的写作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理论月刊》2001,(6):34-35
一、另类女作家走红文坛王庆生: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另类文学”问题。说起“另类文学”,说法不一。有的称之为“新新人类”文学,有的称为“新人类”文学、“突围”文学。不论怎么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另类文学”,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前卫倾向。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文学现象,“另类文学”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我们赞同的,哪些是我们不赞同的。这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给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台湾新文学由于诞生于日本殖民者的统治下,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强烈的反抗的政治主题。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日据时期众多台湾作家,虽无暇细致刻划民众日常生活,却持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和观点,即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表现民众的苦难岁月,以文学为武器,唤醒人民与殖民统治者浴血奋战。1949年后,台湾文坛格局更动,国民党当局出于政治需要大力推行反共文艺政策,而在民间,则滋生和发展着反制的力量。因此,80年代以前的台湾政治文学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当局只允许一种观点——反共和吹捧当局——的政治“文学”的“合法”存在,但这种“文学”却因其虚假的内容和概念化的表现等致命弱点而趋  相似文献   

19.
<正>混乱的台湾文坛,需要辨析是非褒贬善恶的春秋之笔,已经等待得太久了。当代台湾文学,总是打着自由旗帜到处招摇。事实上台湾文学虽然随着台湾社会形势演变而演变,而台湾作家长期遭受各方权势胁迫,在新世纪当下,仍旧戴着自由的假面。台湾社会的演变,从1950年迄今,  相似文献   

20.
瘦叟 《台声》2002,(11):37-37
李登辉做为一个皇民遣孽“三脚仔”,此人愚而好自用,此人“后殖民心态”即日本奴才心态大不合时宜,此人恶性重大的仇恨中华、在台湾干尽挑拨分化的能事,此人已经可谓终结“中华民国”,此人将台湾40年军民努力经建的血汗成果挥霍一空,此人媚日成病,此人涉嫌军购重大贪污,此人怙恶不悛,其罪恶实罄竹难书,其当政时除良安暴,除善务尽,其毁党毁国之后,尚得陈水扁之包庇保护,免于追究一切重大罪恶,此人便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俨然视阿扁是其傀儡,俨然他仍可以是台湾的“家父长”,于是,他近日又演出一出“脱古”丑剧。脱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