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发展与伊朗友好关系是巴基斯坦西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中,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安全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对两国的安全环境的改善、地区和平与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两国关系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音,尤其是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和本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巴基斯坦与伊朗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探讨巴基斯坦与伊朗关系的演变,对于我们更深人地理解巴基斯坦的西向政策和西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均有积极意义。巴基斯坦与伊朗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  相似文献   

2.
巴基斯坦与中亚国家关系初析王鸿余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巴基斯坦不再是抵御苏联南下的前线国家,战略地位急剧下降。1990年美国借口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根据《普雷斯勒修正案》对巴实行制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马来西亚转变中的政治经济关系,是自1980年代起,由三项政策所促成的。就区域的观点而言,中国与马来西亚转变中的政治经济关系,并不是最为特别的,它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一部分而已。换言之,自1980年代初期起,中国亦开始与东南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加强其政治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佳程 《东南亚》2012,(2):79-82
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际上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国内各界的压力,马来西亚执政党巫统选择顺应潮流,自上而下地在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的复兴伊斯兰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层面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提高了伊斯兰事务在国家中的作用,对马来西亚国内的政治、经济、族群关系、外交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从1970至199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它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马来西亚当时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马来族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本文主要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要从社会和民族关系(主要是指华人与原住民的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这一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一、背景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是有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独立以后,马来西亚建立了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马来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但…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核心地带,南海将其领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马来西亚(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濒临马六甲海峡,东马来西亚(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濒临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在南海开发油气,经营其所占岛礁,并以《大陆架法》声称对争议岛礁拥有主权。目前,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虽有所调整,但其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本战略未变。  相似文献   

7.
一、外资投资进人调整期进入9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国内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供应短缺、工资水平上涨、土地价格上涨、社会基础设施局促、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等形势。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进行了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调整。1991年2月,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提出了“公元2020年前景”,马来西亚准备在公元2020年以前进人先进国家行列;1991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取代“1970—90年新经济政策”的“1991—200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第二个经济发展概要展望”,7月公布了“第六个五年计划(1991—95)”,明确地规定了今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民间交往是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两国人民实现真正的友好往来,才能巩固和不断发展两国关系。90年代以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发展曲折缓慢,两国人民交往更是困难重重。1990年9月7日,马来西亚取消公民访华限制,成为中马民间交往的转折点。从此,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经济贸易上,中马民间交往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华人团体也在中马民间交往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为巩固中马人民的友谊,促进中马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自由交往首先得益于两国政府所采取的开明、务实政策。1990年9月7日,马…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族群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因而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要素,特别是二者的认同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着二者关系的基本形态。国家的公共性要求它不应该将政治政策偏向任何一个族群。族群平等是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平衡点,否则,可能会导致政策所损害的族群对国家存在意义的质疑。马来西亚独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实施的正是偏向马来人的政策,从而造成非马来人对国家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于90年代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自80年代后期,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马来西亚一直拟摘取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桂冠,跻身新兴工业国之列.199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制定了《2020年宏愿》的远景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工业化先进国家.无论是新兴工业国,或是工业化先进国家,均要求推进技术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第二,是马来西亚劳力严重短缺的客观要求.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过  相似文献   

11.
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对抗的消失打破了长期存在于南亚地区的巴美和印苏对抗的战略格局。苏联的解体和苏军撤出阿富汗使巴基斯坦失去了它在美国西亚战略中的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南亚政策,在加快步伐改善与印度关系的同时拉开与巴基斯坦的距离,使巴长期借助美国抗衡地区大国印度以及遏制印度在南亚称雄的外交政策受到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民选的巴基斯坦谢里夫政府在力求稳定国内局势、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务实地调整对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格局变动,地区形势变化,世界大国战略调整,中国"向西开放"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巴基斯坦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中国则被巴基斯坦视为实现"亚洲之虎梦"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此形势下,多种因素促成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被提上双边议程。该项目工程浩大,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意义非凡,将成为中巴打造命运共同体关键一招,值得深度研究、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民族宗教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 0f Mghanistan)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也是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界伊朗,南部和东部连巴基斯坦,东北部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国土面积62.22万平方公里,首都喀布尔(Kabul)。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东南亚》2003,(4):37-41
私营化是一些国家重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1983年,马来西亚提出了国营企业私营化政策,成为私营化的先驱国之一。回顾2 0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对私营化政策的推行,对我们了解马来西亚的私营化问题有一定参考。一、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的背景在独立初期马来西亚的经济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的经济。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1969年5月两族群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面对这种情况,7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 1970—1990年)。该政策以马来人优先政策为核心,其目标之一就是消除民族及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对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与稳定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好坏可通过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反映出来。因此,研究印巴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于研究南亚次大陆政治、经济总体格局和两国的对外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概述印巴两国分治以来的贸易往来,来探索两国的经济关系和对外经济政策。一、印巴分治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947年8月,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分治,8月14日和15日印度分别独立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造成了两国经济资源分布上的极不平衡,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为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美国杜鲁门政府对南亚采取经济援助政策,企图控制印巴,并把印度看作与社会主义中国竞争的重要战场。50年代中期,为加强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艾森豪威尔政府拉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使巴成为美国的盟国,美巴结盟损害了美印关系的发展。肯尼迪政府把印视为亚洲国家民主发展的模式和遏制中国的战场,把印纳入其争霸的轨道。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美印关系也进一步发展。进入60年代中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苏联加紧向南亚渗透,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出面斡旋,扩大了…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是中马关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相比其他国家的国际人口迁移,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数量不是很大。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团聚类移民、留学、劳务输出及投资移民等,其中劳务输出(绝大多数是非法劳务输出)远远超过其他类国际人口迁移。本文的研究对促进中马经贸往来和加强两国友好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接纳阿富汗难民给巴基斯坦带来了良好的政治声誉,但是对巴基斯坦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公共秩序、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介绍阿富汗难民危机的背景、影响和法律地位,巴基斯坦的政策,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以及2014年后阿富汗局势与解决难民问题的关联,希望对阿富汗难民问题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中马关系的现状 目前的中国和马来西亚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关系全面改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中国和马来西亚于1974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较慢。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国内,政府对华族实施宽松政策:经济上,结束了70年代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土著占30%股权的具体规定,倡导华巫经济合作;文化上,为配合政府急需人才的培养,允许华人学院注册招生、承认华文学院文凭,提倡华族的珠算教学,并加紧华文师资培养等。1985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首次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举行会晤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之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1993年6月和1994年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