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本质就是: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顾晓兰  欧阳 《传承》2012,(16):28-29
人作为自然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内容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子峰 《传承》2014,(6):106-107
实现生态和谐,更新人类思想观念、规范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非常必要。为此,既需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需处理好人与自身(即主体思维与主体存在)的关系。具体说来,一要充分体认自然价值,依据人的合理需要符合规律地改变自然;二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三要探寻主体价值的多维实现,建立关爱环境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4.
侯桂莲 《前沿》2007,(11):179-1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行业之间分配不均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人与社会不协调的关系;六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以上各种关系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和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5.
消费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有效处理好消费与自然的关系,有效促进二者关系的和谐发展,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支配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实事求是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观。一、可持续发展观即生态哲学观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把握好三方面的平衡: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二是人与人,也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三是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人是否能保持内心的平衡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处理这三个关系,调解这些平衡的,而重点是调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可分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它的中心议题是:…  相似文献   

8.
黄雁玲  覃青必 《求索》2013,(8):91-94
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从人的主体性出发,道德主要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身心)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的人为处理好这些关系而形成的特殊行为原则和规范。人的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它可以给人和自然带来福祉,但如果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则会导致不负责任的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纵欲主义.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甚至人身心的冲突与失衡。人作为主体性、有理性的存在,有责任为避免这种冲突与失衡,作出自己的道德承诺,从而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道德责任,实现人与自然、他人、自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柴丽 《新东方》2009,(4):31-35
自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一直努力探讨的话题。但曾几何时,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自然已变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了不致造成更大的恶果,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理念,给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和谐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李萍 《中国减灾》2013,(6X):34-35
<正>在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的今天,人们不同的道德行为将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的实际效果,因此,人们有必要去反思和探求在防灾减灾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从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一、"尊重自然"是预防自然灾害的首要原则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扩展和加剧,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生态危机主要表征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更使人认识到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为如今的"天灾"八九是"人祸"造成的,即当今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是由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引起的。因此,要减少自然灾变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人类防灾减灾过程中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当然,我们谈当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建设是塑造人的伟大工程上海师大教授桑玉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生两种基本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情况,反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之程度;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之情况,则决...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应有之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卫军 《前沿》2008,(12):156-15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变革现存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扬弃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关于人与自然"何者处于价值中心"或"何者为贵"的抽象思辨,从实践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等多维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尤其是强调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路很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趋威胁着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科技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社会功能失调,从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应该用何种思想去指导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应重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以此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绿色环保意识内涵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备受瞩目的当下,人类一直在谋求适度、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绿色便是求解之一,并日益引领时尚潮流,逐步形成绿色环保意识.这种意识强调用全局的、整体的思维和简约、低碳、质朴的方式减少消耗,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丽萍 《前沿》2005,(9):212-214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乃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前提是人的心态是否和谐。试想一个心态不平衡的人,总觉得别人有负于他、社会有负于他,他能以和谐的心态去应对他人、处理社会关系吗?  相似文献   

19.
张学军  吴爱民 《前沿》2010,(17):152-15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实质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自然界。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才能顺利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对人类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