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为军 《证据科学》2008,16(4):432-439
物证质量对多数刑事案件的定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无论物证的发现、固定环节,还是检验、鉴定、保全环节,均存在出错的空间。物证质量不高的原因存在于观念、规范和操作等多个层面。要提高物证质量,就必须建立取证质量的全程监控机制:在取证前做好制度、人力等方面的准备;在取证过程中完善第三方监控措施,引入对方监控机制,并全程记录取证过程;取证后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补充侦查等方面的规则或制度避免有瑕疵的物证被采纳。并为寻找新的替代性证据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刑诉法完善了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定检察机关是监督、调查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定主体。但检察机关在监督非法取证行为时存在自我辨别和发现、调查核实、惩处等方面的困难,应理顺与侦查机关的关系、建立完善对非法取证行为发现、调查核实和惩处机制,从而适应新刑诉法对于检察监督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没有依据行政实在法所规定的程序要件收集行政证据并进而做出行政行为的状态,表现为行政主体单方面向行政相对人取证、强迫取证、隐蔽取证、不进行质证而取证、仅仅收集有利于行政主体的证据等。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具体行政行为问题,而是牵扯到行政主体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作风、行政行为的司法化和行政的过程监控问题。因此,有效构建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的制度和规则对于提高我国行政权行使的质量、与法治发达国家接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命案中的证据收集瑕疵表现为重嫌疑人有罪供述,轻物证、书证;重有罪证据,轻无罪辩解;勘查现场不及时、不细致;非法取证等。证据固定瑕疵表现为靠重复讯问固定证据;不善于运用录音录像固定证据;物证检验不及时;刑事技术鉴定结论不明。证据审查判断和运用瑕疵表现为轻信鉴定结论等科技证据;忽略物证证明的间接性;依赖口供又不会运用口供;不能正确对待嫌疑人的辩解;不能正确认识证据数量和证明力的关系;不善于排除证据矛盾。造成这些瑕疪的原因在于不能准确把握"命案必破"的内涵;办案思维方法不正确;不会把握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标准等。建议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人权意识;强化证据意识;正确运用有罪口供;建立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5.
谈毒品案件的取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飞 《政法学刊》2005,22(2):36-38
在司法证明的四个基本环节里面,取证是基础。正确、合法收集证据以及缴获毒品、毒资,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机关等缉毒侦查部门非常重要。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实物证据的收集都要遵循一定的章法,要把握住证据的关联性、客观性和合法性三大特征,满足毒品案件证据特性要求,在询问、讯问、鉴定、搜查和扣押物证、书证等具体环节上尤为要注意程序和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收集实物证据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实物证据时,就物论物,孤立取证,缺乏关联情景和情节的讯问或相关联事项的固定,不能形成对特定物证的“包围“和“锁定“。在收集具体物证时,绝不可以孤立地就某一物证而论该物证,割裂证明该物证存在的特定关联情景和情节。侦查人员在询问或讯问到某项物证时应当围绕物证追问清楚只有涉  相似文献   

7.
目前办案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安机关实行侦查、预审工作合二为一的刑事执法运行机制以来,虽然在严格执法方面自上而下几经部署、强调和努力,却尚未达到改革宗旨设计的理想执法效果,一些涉及办案质量的“老大难”问题至今仍较为突出和普遍,甚至还相当严重。 1.破案办案技术手段使用不足,刑事证据科技含量不高首先,一些案件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环节失误,有损科技取证手段的效能。譬如,在出勘率、物证受检率需求最多最急的涉枪、爆炸、投毒、凶杀、强奸等暴力性案件和盗窃等多发性案件的现场勘查、检验中,往往因出勘受检不及时、勘验过程草率或勘查、检验环节发生疏漏,未能发现和提取用以证明  相似文献   

8.
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设计中,检察机关成为非法证据排除的重要主体,但是检察机关多重角色对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带来了一定影响,审查起诉阶段的排除程序规定显得较为单薄,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等的使用不够明确。。应从从完善非法证据发现和审查机制等方面对检察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的有效适用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相关民事证据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虽然规定了当事人自己举证和法院依职权取证等两种取证方式,且我国民事相关法律对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都有一定的规定,但与美国证据开示制度相比,在取证制度上我国仍有许多的不足和有待改善之处。本文目的在于对我国取证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以及通过研究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提出对我国取证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收集合法、来源可靠、全面客观、主动及时四个侦查取证的基本原则,是反贪侦查取证的基本要求。收集合法原则要求取证主体的身份、取证地点、取证时间、取证手段合法。来源可靠性原则要求证据来源清楚、真实可靠。全面客观原则要求侦查取证应做到四个补强:见证补强、口供补强、孤证补强、人证补强。主动及时原则要求反贪侦查应做到四个优先:原始证据优先、物证、书证优先、直接证据优先、隐蔽证据优先。  相似文献   

11.
论证据的种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法律将证据分为八种是缺乏根据的。八种“证据”中只有物证、书证是两种独立的证据。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只是人证的不同类型 ,而与物证、书证并列的只能是人证。勘验、检查笔录和鉴定结论都不是证据本身 ,它们只是反映了物证的物证资料。视听资料不是单一事物 ,其四种成分中只有一种成分是证据 ,且属于书证。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 ,证据只有三种 :物证、书证、人证。证据都是由事实构成的 ,事实构成证据的情况只有三种 :一是客观存在 ;二是被“书”记载 ;三是被人感知。三种情况下的事实只能构成三种证据。司法人员获得证据的途径也只有三种 :一是找证物 ;二是找“证书” ;三是找“证人”。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刑事证据分类模式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建昌 《法律科学》2004,22(3):82-89
各国刑事诉讼或证据立法中规定的证据种类,是司法人员收集、审查和判断证据的重要依据,也是健全和完备证据规则的重要参照。各国的证据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开放型证据形式、半封闭型证据形式和封闭型证据形式等三种模式,不同模式的证据形式在司法效率和探明案件真相方面存在差异,而不同证据分类模式下对物证、书证、证人证言、侦查笔录、视听资料等主要证据形式及其适用证据规则的异同,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形式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证据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证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紧密关联,要促进程序法在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便是数字技术对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证据在内的程序证据制度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概念并不能科学地归纳出这种证据的内涵,而"数字证据"概念则更符合其本质特征.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书证、视听资料等已有证据类型颇不相同,是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且,在证据规则上,数字证据具有与其数字技术特性相应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4.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小冬 《法律科学》2007,25(1):127-133
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录制的视听材料有可能涉及被录制者的隐私.之所以规定不得采用法律所禁止的方法收集视听资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传统理论认为侵犯被录制者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但隐私与隐私权并不相同,对私录资料证据能力的认识须从解释论与立法论的角度分别考虑.从解释论角度,如果私录资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那么该证据资料便会因不具备合法性而被排除在诉讼之外;如果只涉及隐私而未侵犯隐私权,便可具有证据能力.而在立法论,那些即使侵犯了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也同样具有证据能力,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但这并不妨碍隐私权人在本案诉讼结束之后对侵权人另行提起诉讼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王莉 《河北法学》2011,29(11):127-133
网上证据是近年来诉讼中经常出现的新的证据表现形式,通过对我国传统证据分类方法、科技发展以及法律稳定性等因素的分析,提出网上证据和视听资料是电子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立法上应当确立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取消视听资料作为独立证据类型的做法。针对网上证据的特点,从当事人、法院和中立第三方三个方面论证如何收集合法有效的网上证据;以及如何从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认定网上证据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The fortuitous recovery of material trapped within the cavity of a hollow-point bullet at autopsy was demonstrated to be of evidentiary value. Analysis of this material, as well as that from hollow-point bullets from test-firing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especially if in multiple layers,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the series of intermediate targets perforated. In the case presented, this aided investigators in determining how many bullets actually struck the victim. Frequently displaced, especially if distortion of the hollow point has occurred, this tidbit of trace evidence is worth recovering and analyzing.  相似文献   

17.
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宗智 《法学研究》2005,27(5):86-95
我国证据分类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某种形式主义倾向;二是构筑了封闭式的分类体系;三是倾向于细致具体的分类方式;四是类别设置有一定独特性。证据包含证据资料与证据方法,原生性与派生性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改革证据分类制度,需要将“勘验、检查笔录”改为“侦查、审判笔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结论与鉴定人陈述”,同时将证人证言扩大解释为包括普通证人证言与专家证人证言两种类型。可以保留视听资料的分类,但仅指音像材料,而将计算机资料划出,分别归于有关的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18.
网络赌博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学刊》2011,28(6):52-55
网络赌博行为应区分情况分别按照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处理,其犯罪的主体应包括单位。为科学有效地收集网络赌博犯罪的电子证据,在侦查阶段应将电子证据转化为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鉴定结论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blood in stains on material evidence has been tried. Previously these two proced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succession and took 2 days, while the new method takes 2-10 min. The method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Posi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only with human blood. The method is recommended for practice, specifically, for investigation of complex blood traces (washed and old) on materi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20.
技术侦查虽然在实践中大量存在,但中国现行法律无力制约技术侦查,其合法性一直颇受争议。因此,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就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一个退退两难的问题。追严重妨碍了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制约了办案效率、影响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实现。只有通过刑事诉讼立法明确技术侦查的合法性,进而解决其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才是摆脱实践困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