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不少毒品犯罪案件在扣押环节、称量环节、鉴定环节固定证据时存在瑕疵和缺陷,导致证据客观真实性受到质疑,案件难以起诉。因此,毒品证据的固定尤显重要。毒品案件的处理取决于如下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具有单一性、隐蔽性、易灭失性和易变性。而公安机关过于粗糙随意的证据收集,会造成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诸多被动。从检察机关公诉角度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利于公安机关更全面地收集毒品犯罪案件证据,从而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具有单一性、隐蔽性、易灭失性和易变性。而公安机关过于粗糙随意的证据收集,会造成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诸多被动。从检察机关公诉角度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利于公安机关更全面地收集毒品犯罪案件证据,从而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4.
徐媛媛 《政法学刊》2009,26(6):68-72
制造毒品犯罪,是一类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但在暴利驱使下,国内各省区市不断出现此类犯罪,相对于其他传统犯罪,办案部门在取证过程中对于证据的种类和取证的方式、方法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着取证对象不明确、取证程序不规范、证据提取不全面等问题,容易导致诉讼的失败。应该从研究制造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种类入手,以制毒犯罪案件的现场为中心,从现场实地勘验、毒品鉴定、现场访问等方面讨论制造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给公安机关勘查制毒犯罪案件现场和侦办此类犯罪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案件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特殊性,毒品案件中的证据又具有相对的单一性,必须当场缴获毒品和毒资才能证实犯罪。本文结合缉毒侦查中的具体情况,强调办理毒品案件必须增强证据意识,要把握好破案的时机,适时取证;收集证据一定要十分仔细,获取的证据应做好固定保全工作,并特别注意取证的合法性;采用技术侦察手段须把握住一条底线:不得诱人犯罪;应正确运用推定规则判定"明知",对推定结论允许以确凿的事实予以反驳。  相似文献   

6.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查证属实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和检查笔录以及视听资料可以成为定案的根据,即证据。对于所有的刑事犯罪案件,都必须收集、使用这7大类证据以证实犯罪、惩处罪犯。但毒品犯罪在证据上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毒品犯罪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既是被害人,同时又是违法犯罪分子,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告发,反映在证据上则缺乏被害人陈述。第二,除了种植毒品原植物和加工制造毒品等少数几种毒品犯罪活动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外,绝大多数的毒品犯罪活动如贩卖、运输毒品等活动都没有固定的地点,即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犯罪现场,以至于在这类案件中缺少  相似文献   

7.
崔敏 《证据科学》2008,16(4):384-393
毒品犯罪案件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特殊性,毒品案件中的证据又具有相对的单一性,必须当场缴获毒品和毒资才能证实犯罪。本文结合缉毒侦查中的具体情况,强调办理毒品案件必须增强证据意识,要把握好破案的时机,适时取证;收集证据一定要十分仔细,获取的证据应做好固定保全工作,并特别注意取证的合法性;采用技术侦察手段须把握住一条底线:不得诱人犯罪;应正确运用推定规则判定“明知”,对推定结论允许以确凿的事实予以反驳。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案件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决定了在毒品案件的诉讼过程中,侦查、检察和审判机关及辩护律师的诉讼活动,都应当围绕对诉讼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证据运用问题进行研究。而毒品犯罪证据体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者确认的关于刑事诉讼中涉及毒品犯罪的证据、证据种类、证明对象、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以及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的一套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毒品犯罪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贩卖毒品犯罪案件没有特定的侵害人和被害人;没有特定的举报人;没有“传统意义的犯罪现场”;案件跨地区性明显;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认定犯罪时主观上必须是明知;还有在犯罪手段上是高科技、现代化、反侦查并用等等。因此,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决定了在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时必须要强化下面六个意识。广辟情报意识情报是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的起点和灵魂。广辟情报,就是思想上要充分重视情报在毒品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价值,缉毒工作中要不断拓展毒品犯罪案件情报来源,有效地收集、处理毒品犯罪情报,为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提供依据,为认定毒品犯罪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零星贩毒涉及面广,危害严重,侦查工作中难以收集和固定证据。毒品买卖双方的交易虽然频繁,但犯罪手段隐秘。打击此类毒品犯罪,对解决吸毒问题的作用如釜底抽薪。因此,重视和研究零星贩毒,是禁毒工作中"打零收戒"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加强违法犯罪预防,合理应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规范证据收集,全面提升侦查的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上堵塞毒品流入。  相似文献   

11.
取保候审是我国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与外国的保释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国的保释在适用上与品格证据紧密相连,但取保候审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我国体现得却很疏远.在取保候审无论是立法还是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以品格证据为视角来看取保候审,可以借鉴外国保释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具结取保的引进、被取保候审人的附加义务、保证人的诚信品格、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品格证据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艾明 《证据科学》2016,(2):155-166
我国侦查实践中的调取证据是一项独立的、具备干预性的强制处分措施。调取证据措施之所以具有上述性质,与侦查机关对《刑事诉讼法》的误读密切相关。这种误读违背体系解释,有违法明确性原则,不利证据排除。应将现有的调取证据措施整合进扣押措施,使之成为提出命令式的扣押,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平衡查明事实和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对扣押措施的运用做出相应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刑事侦查中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的必要性以及立法规制这种强制活动的必要性,探究了强制采样的合法化路径。认为法律应明确侦查机关有权依照必要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比例原则在侦查中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并就强制采样的主体、对象、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否则,就有可能侵犯相关人员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4.
证据是蕴涵了案件信息的物质载体。证据分为两类,即人证和物证。证据是证据形式和证据内容的统一。证据的形式是稳定的。可以作为识别标志:证据的内容是变化的。不宜作为识别的标志.故证据种类应以证据形式来划分。经过法庭审查采信的案件信息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绝大部分物证都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来提炼出证据中的案件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刑事侦查中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的必要性以及立法规制这种强制活动的必要性,探究了强制采样的合法化路径。认为法律应明确侦查机关有权依照必要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比例原则在侦查中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并就强制采样的主体、对象、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否则,就有可能侵犯相关人员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6.
陈宁 《政法学刊》2004,21(6):71-72
利用现代物证分析技术推断毒品的来源,是侦查毒品案件的客观要求,对打击毒品犯罪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气相色谱同 位素比值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利用现代物证分析技术推断毒品来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罗智勇  冯黔刚 《证据科学》2012,20(2):155-164
刑事审判中,实物证据以其特有的客观性、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而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着令人更为信服的证实作用,从而显示出实物证据的证明优势。但实物证据在刑事诉讼证明中,也存在其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实物证据的审查,应主要从其客观真实性、证据来源、保管和鉴定过程、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是否全面等方面进行。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实行有别于言词证据的裁量排除原则,即只有在相关部门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才对其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证据”的规则是证据规则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可以界定新的证据的含义及其特点。新的证据的排除和认同要根据不同的审理程序和情形来进行。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抗辩。此外,由于提交新的证据而产生的合理费用,要根据公平原则,在符合一定条件时,由当事人分担。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证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佴澎 《河北法学》2004,22(3):128-13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运用 ,计算机犯罪不断发展变化。证实计算机犯罪最主要的证据是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具有技术性、易变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属于书证。直接言词规则、最佳证据规则及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不影响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电子证据要通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的查证。  相似文献   

20.
廖勇  吴卫军 《北方法学》2013,7(5):124-129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据证据,证据应具有证据能力且需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要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依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审视,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的规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缺憾,主要表现为立法条文过于粗疏、操作难问题依旧突出、诸多内容遗漏等,这些有待进一步充实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