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磊 《政府法制》2010,(9):10-11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继“富二代”横行不法,饱受舆论指责之后,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官二代”选拔事件使得中国官场子承父业的现象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官二代”这种现象的发生“官员选拔何时才能远离特权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现在关于"二代"的说法很流行,有"富二代","贫二代",还有"官二代".其中,似乎"官二代"霉头最大,在网上几乎是骂声一片,跟现实中弥漫的仇官氛围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4.
"官二代"问题并非始于今天,可以说由来已久.唐代贵族后代中有卓荦不凡之士,也有猥琐平庸、为非作歹之徒.为什么同样生在崇尚诗书礼乐的贵族之家,日日锦衣玉食,最后走上的却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重显性,轻隐性"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干群关系。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干部任用选拔制度不完善,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不科学和舆论宣传误导所至。因此,正确处理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前涉警案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容易引起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如不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极易导致网络舆论混乱,这将对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与建立和谐警民关系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对此公安机关应引起足够重视。涉警案件容易发生"群体极化"现象与公安机关自身和网民群体两方面因素有关。要减少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公安机关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网民理性思考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组织部长卖官到了省一级2004年,有两位省委组织部长"栽了"。一位是江苏省委原组织部长徐国健,一位是黑龙江省委原组织部长韩桂芝。虽然韩桂芝最后的公职是黑龙江省政协主席,但她涉嫌受贿是发生在担任省委组织部长的任上,所以也属于"组织部长卖官"之列。徐国健、韩桂芝"落马"后,国内外舆论开始关注"中国组织部长腐败现象"。因为以前涉及买官卖官的大都是党政"一把手",但现在随着中央对干部选拔问题的重视,特别是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组织部门被赋予了  相似文献   

8.
海明 《检察风云》2012,(14):17-18
国外的官员有没有以权谋私,套取高学历现象?遇到学历腐败事件,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怎样?社会上假文凭泛滥,官场的假文凭现象屡有曝光,除了官员选拔时学历把关不严,与事后的追究惩罚机制确实有关。那么,国外的官员有没有以权谋私,套取高学历现象?遇到学历腐败事件,国际上普  相似文献   

9.
怎样爱子女     
近来,连续发生明星、官员和富豪子女凭借优越的家庭背景和高人一等的心态,在社会上胡作非为、寻衅滋事的案例,既引人关注,更发人深思。这些"星二代"、"官二代"和"富二代"不断"出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溺爱成害。怜子之心,人皆有之。爱护子女,父母常情。鲁迅先生有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明星、官员、  相似文献   

10.
刘茜  苏坤明 《法律适用》2012,(12):18-21
一、舆论审判:过度的监督和危害(一)定义学界将这种舆论监督侵害司法权的现象形象地称之为"舆论审判",又叫"新闻审判"、"传媒审判"、"媒介审判"。它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作出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关墓穴涨价的消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死不起"、"天价丧葬"的相关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有人甚至把殡葬行业和房地产、教育并称为新世纪三大暴利行业。今年,更有"您的墓位已欠费"的网帖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都纷纷感叹。我们怎么看待这一雷人现象,有关部门应该怎样缓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活不起、死不起是否正在成为中国人的命运魔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火箭式"升迁的年轻官员备受关注。同时,也令国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公信力备受诟病。这些"火箭干部"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如此"得天独厚"?在他们如火如荼的仕途发展背后又暗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玄机?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何走上从"规范"到"违规"的不寻常之路……  相似文献   

13.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和谐语境下"过劳死"之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并没有"过劳死"的概念,但过劳死的现象却频频发生,立法将对其如何规制引发了学者的兴趣:是纳入职业病?抑或纳入工伤范畴?本文拟对此问题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对违规使用干部"零容忍",严厉惩处。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中组部此次印发的《意见》,直指"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腐败之风,旨在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纯洁选人用人风气,把选拔干部的权力率先关进严密的制度笼子。一段时间以来,"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  相似文献   

16.
韩芳 《法制与社会》2012,(32):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而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司法审判也更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网络舆论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监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大的网络舆论倾向给司法公正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现象的出现甚至妨碍了司法独立。因此,如何使司法和网络媒体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寻求两者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超 《中国司法》2014,(10):99-100
正近期,发生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法院的律师"绝食抗议"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律师给法官"送红薯"事件,再次将"死磕派"律师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加之此前的律师在法庭上"集体沉默"等事件,不得不引发人们对律师"死磕"现象的深度思考。互相尊重、各司其责、共同追求司法正义的目标是法治国家中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最基本的应然关系,尊重法官、张弛有度、公平有序的法庭秩序是法  相似文献   

18.
姚旖 《法制与社会》2013,(11):208-209,212
在一个华北地区的村庄,"彩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该村用于结婚的彩礼过高,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其背后,是彩礼的意义正逐渐发生变迁;农村的舆论环境更是造就了村民的攀比心理。高额彩礼现象的不断激化导致代际关系间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代际间利益冲突和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村养老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舆论介入司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影响司法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司法遵循的是法官的职业思维,两者的思维性质差异迥然。面对具体的案件,涉诉舆论总是对于案情的细节发生兴趣,并因而始终偏离于司法的格式化要求。从近年来典型涉舆案件中可以发现,涉诉舆论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对立性质。这种对立性主要集中在关于当事人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20.
因为蔑视法律,一个“官二代”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在夏令营期间纠集同伙将一名女孩肆意凌辱;因为不相信法律,在被凌辱、要挟之后,女孩及其家人选择的并不是报警求助,而是顾忌对方“官二代”的身份,选择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