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褚坚 《前进论坛》2008,(11):35-36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人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     
治一例艾滋病一年要花万余元治疗一例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年要花多少钱?在1998年12月25日召开的“上海市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联席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左焕琛向与会人士算了一笔帐:每治疗一例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一年就要耗费12万元,因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  相似文献   

3.
“学公共卫生、教公共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参与公共卫生,”69岁的戴志澄 与公共卫生结下不解之缘。从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几个月后的1986年,戴 志澄调入卫生部任防疫司(后改为疾病控制司)司长开始,他经历和见证了中国 近20年防治艾滋的历程。戴志澄现在的身份是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卫 生部艾滋病专家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4.
路易 《人权》2006,(2):41-43
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57号国务院令,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下称《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4条,分“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7章。《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病的责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步入法制轨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艾滋病性病组组长魏瓦特认为,《条例》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承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代表雷若舟认为,《条例》是中国政府“防艾”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表明政府将把艾滋病防治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5.
当你用Internet搜索有关AIDS的信息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条一定是“绝症”、“传染性”等。这也正是为什么至今为止人们对艾滋病仍旧毛骨悚然的原因。既然是“绝症”,那么时下捍卫生命的主要手段就当然是预防其传播。稍有常识的民众会十分清楚地说出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性、血液、母婴。因此,从医学上“对症下药”的原理,我们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切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我们被传染的几率就小。以巴西为例,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监控,防止输血造成艾滋病传播,使艾滋病在巴西得到有效控制。但问题是这种控制措施中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主持词:据媒体报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近日组织一些“小姐”接受了一次预防艾滋病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的特殊教育,参加人员获赠精美礼品.更被免费发放了两大箱安全套。之前。在重庆市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启动会上,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为落实100%安全套使用项目.他们已成立了20余人的督导小组。除定期走访、抽查外.督导人员还会假扮嫖客去明察暗访.考察“小姐”是否不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这两则消息经报道后.立刻引来一片哗然.不少人还提出质疑:这样的做法是否有推进“性产业合法化”之嫌疑?说说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就单种疾病而言,有关文章(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普文章)数量最多的是艾滋病,但艾滋病的历史不到20年。1985年6月,一位来华旅游的美国人因肺部感染住进北京协和医院,虽然经过积极治疗,病情仍渐趋严重。为了了解更多的资料,协和医院的医生与病人在美国的医生取得了联系,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是骇人的:艾滋病!这就是中国大陆上的第一例艾滋病人。这以后,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逐年上升。目前,全世界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累计感染者超过3000万,病人超过1000万,已经死亡的230万。估计到本世…  相似文献   

8.
库埃方式     
《时事报告》2011,(11):66-67
19世纪,法国有个医生叫埃米尔·库埃。有一次,一个病人找他看病,他手上没有药了,无奈地拿起一瓶蒸馏水说,这瓶“药水”能治你的病。病人回去后服下,竟然真的好了。这让他意识到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能好转,你好转的机会就会加大。后来的学者把这种自我暗示的治疗方法叫做“库埃方式”。  相似文献   

9.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35):4-4
李克强呼吁莫再“谈艾色变” 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前的11月28日,李克强前往北京佑安医院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李克强表示,必须抛弃“谈艾色变”的老思想,给予艾滋患者更多关爱,政府要承担抗艾的主要责任。据统计,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7万例,死亡154万例。  相似文献   

10.
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有一支“巾帼红丝带志愿者宣传队”,这支队伍集中了浙江省医卫、教育、文艺、科技等界别的16位女性代表人士,她们都是妇委会委员。多年来,她们始终关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一系列提案早在1999年,妇委会的委员就注意到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近年来在浙江的流行速度很快,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妇委会组织委员与省疾控中心、省防艾协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题调研。经过反复协商讨论后,在第八届浙江省政协会议上递交了一份呼吁尽快颁布地方性法规以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  相似文献   

11.
“第四媒体”作为新近出现的新概念,让许多关注媒体的人兴趣大增。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因特网媒体被称为"第四代媒体”。这个概念是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的年会上正式提出的。但它不是纸质的报纸,也不是广播、电现,而是个性化的“电子报":由电脑显示器泡活可移动电脑)作为载体,不仅有报纸的图片和文字,而且有广播电视的声音‘图像,向受众提供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一些专家认为:在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对于第四媒体,记者感受颇深。今年5月8日晨6时许;北约导…  相似文献   

12.
漫画与幽默     
最后的希望医生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实情告诉病人:“我觉得还是告诉你的好。你的病看样子没什么指望了,你还有什么人想见一见吗?”病人虚弱但是坚定地说:“别的医生。”选择一个妇人弹钢琴只有业余水平。有一天她同丈夫商量:“亲爱的,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家的塑像...  相似文献   

13.
一、健康的概念与衡置健康的标准 1、健康新理念:不同时期人们对健康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50年代以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1978年国际卡刀级保健大会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描述为:“健康不仅是疾病和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保健大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14.
何谓“亚健康”?卫生界专家认为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专家们指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期,既是容易患疾病的时期,更是防止疾病发生的最佳时期。由此,笔者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肌体”上的种种“亚健康”。  相似文献   

15.
大约二百年前,拿破仑曾预言:中国一旦觉醒,全世界将会为之震撼。两百年后的今天,令人担心的艾滋病一旦在中国蔓延,不仅中国自己感到震惊,整个人类都将为之震撼。 青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宝贵力量。——写在2000年12月1日第13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 艾滋病,它的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一种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一般通过性行为、静脉注射、输血、母婴感染等方式传播。这种病有三层含义:一是它不是遗传,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的;二是本病患者免疫系统严重…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并不只是青睐那些崇尚“性解放”、“性自由”的男男女女,谁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拖入艾滋病的深渊。尤其是在性方面处于被动地位的妇女。艾滋病不再是“洋病”,强化防止艾滋病意识,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9,(1):47-47
连云港市妇联组织“连云港市‘巾帼红丝带面对面健康教育’专场辅导”,来自全市各社区、各街道的巾帼红丝带宣传员,以及市内各大娱乐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市妇联四措并举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组织开展“艾滋病知识知多少”问卷调查;二是组织开展防艾“四个一”宣传教育;三是邀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专题辅导;四是由市妇联领导亲自组织实施对基层巾帼红丝带宣传员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帷幕刚刚拉开,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便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喜讯!──中国学者潘岳教授用40年心血写成的学术巨著《三千末释甲骨文集解》(上、下),在海峡两岸诸多甲骨文专家与有识之士的共同关心、推动下,已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深厚的研究成果雄辩而科学地表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实在8000年以上。这不但令全体炎黄子孙引为自豪,亦将全世界文明的起源与传播的历程,展示得更加灿烂、辉煌!海峡两岸的中国甲骨文专家20世纪的中国甲骨文专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四堂”,即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03,(5):54-55
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卫生部:暂无预防非典型肺炎的药物和疫苗:卫生部有关人士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尚未确定,社会上风传的很多所谓预防非典型肺炎的药物和疫苗,都没有确实证据,其对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效果现在并不能被专家认可。卫生部提醒公众,提高对疾病的警惕性是必须的,但也要当心有人借疾病之机发“非典”财。专家称熏醋或板蓝根未必能预防非典型肺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杨维中主任表示,没有证据表明熏醋或喝板蓝根对预防非典型肺炎有效,戴口罩也要因情况而…  相似文献   

20.
王用楫教授是著名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疾病咨询团专家。为了防止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自1984年起,他收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艾滋病病毒的信息,对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进行研究。他的工作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这个组织每月都给他通报一次艾滋病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情况。目前,艾滋病的阴影正迅速向全球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10月5日在日内瓦公布的统计报告中说,截至去年9月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