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会质询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按法定程序对政府就某一问题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的活动。议会对政府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质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询问,一种为质问。两种方式性质有所不同,前者只构成询问者与被询问者之间的问答,一般可以口头形式答复;后者除质询者和被质询之间答复外,往往构成议会议题,一般要形成书面质询要点或形成质询案,产生议会辩论。质询的形式、程序、时间、答复期限,各国在法律上都有规定。有的国家因反对党往往把议会质询看作是攻击执政党政策的有利时机,进而制造政府危机,所以对质询形式做了种种限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质询制度的基本情况质询是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是一种质问,带有批评性质。质询制度的实质是委托人考核代理人,源于人大制度的基本法理和基本框架,具有满足知情权、敦促“一府两院”采取行动、对“一府两院”官员进行监督的作用。我国的质询制度发端于建国之初。1954年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向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问,受质问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同年,地方组织法作出相应规定。1975年宪法取消了质问。19…  相似文献   

3.
立法机关的质询与法院的独立审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询,是立法机关成员依法对行政事务或其他事务,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政府及其他国家机关提出质问、询问,要求它们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答复。在实行质询制度的国家,质询权是立法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一项重要内容。质询的对象在本意上仅指行政机关,但在社会主义议行合一制下,...  相似文献   

4.
质询与询问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 ,是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出质问的议事原案 ,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一种带有法律强制性的监督措施 ,被质询的机关必须在法定的时间内 ,以法定的形式作出答复。询问 ,是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在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 ,向有关国家机关打听了解有关情况。质询与询问的共同点有二 :一是两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提出 ,前者程序较繁、严格 ,后者程序较简、灵活 ;二是被质询和询问的国家机关 ,都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5.
质询的制度设计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1869年,下议院的工作通告首次开列一个新栏目为"Questions",即质询。这也通常被视为下议院建立质询制度的时间。随后,在一些实行议会制的西方国家,质询制度得到广泛实行。我国的质询制度则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质询权源于英国的请愿权,质询权的行使最早始于英国议会。从各国议会的行权实践来看,质询权在整个监督权体系中的地位日渐提升,已成为议会对政府实行监督的一项重要权力。例如,英国议会在1847年提出的质询案仅为129件,到了二战结束之初的1946年则激增至27393件,以至于英国有宪法学者惊呼"质询权已成为英国国会用以监督政府一项首居重要之权力"。在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里,质询可分为询问和质问。询问是议员向政府成员就某事发问了解情况,主要针对一般问题,不带强制性,只以问答为始终。质问所提的问题涉及重大的政府行为,一般是针对政府  相似文献   

7.
质询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由请愿权演变而来,后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可以按法定程序向政府就某一问题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在西方议会制度中,询问与质问共同组成质询制度。在英国议会,议员将质询通知以书面形式提交议事台办公室,上面注明要求口头或书面答复并指明要求答复的日期。政府各部门平均每月一次答复下院的口头质询。  相似文献   

8.
关于对人大代表质询权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对人大代表质询权几个问题的探讨杨长富所谓人大代表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具有依照法定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提出质问,并要求受质询机关负责作出书面答复的权利.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其它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质询是一种法律行为,具有法律...  相似文献   

9.
论质询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诚 《人大研究》2003,(10):18-20
质询制度是宪法规定的权力机关的一种监督制约手段 ,从理论上探讨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实现途径 ,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依法治国有重大意义。一、质询制度简介质询是指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 ,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 ,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问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制度。质询的主体 ,也即质询案的提出主体包括议员 (或代表 )个人、议员群体或代表团、立法机关的委员会等。质询的对象是行政机关 ,并由行政首脑或其他高级行政官员进行答复。但有些国家宪法也允许对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提出质询 ,例如越南宪法第九十八…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质询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加强质询权的几个问题□马宗高(一)质询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某一问题依法向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受质询机关承担一定质询责任、负责进行答复的一种法律行为。质询作为监督手段,在实践...  相似文献   

11.
谢宝富 《新东方》2006,(3):42-44
质询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某一问题依法向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和询问,受质询机关有责任予以答复的权力。近年来,质询权作为人大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渐为世人瞩目。一、关于质询权的制度检视我国19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有权向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问,受质问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1975年宪法取消了人民代表的质询权。1978年宪法恢复和发展了质询制度。1979年地方组织法根据宪法精神,对我国地方人大的质询制度作了明确规…  相似文献   

12.
依法向"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会议和人大代表的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监督方法。本文试就质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关于质询、质询案的关系及其目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将质询和质询案混为一谈,认为质询就是质询案,质询案就是质询。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质询,也叫质问,是指人大代表就某一具体问题向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体行为,不是人大的集体行为;而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由此可以看出,质询仅是个别或  相似文献   

13.
质询应成为人大常用的监督形式质询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重要而有力的监督形式。但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很少采用这一监督形式。代表或委员联名提出的质询案不是转为询问,就是转作重要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甚至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未使用过质询权。究其原因,一是认为质询的质问责难程度很重,只能用于比较严重的违宪、违法和重大工作失误。二是害怕影响与受质询机关的关系,怕伤情面等而顾虑重重不敢用。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  相似文献   

14.
质询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对被质询机关工作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一定数量的人大代表的个人行为,是人大机关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拥有舱督权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通过部分人大代表的行为,实现人大监督目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质询(即质问),1835年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它指的是由议会就某一问题向政府提出质问,并要求政府作出解释、说明和进行答辩。后逐渐演变成为国家代议机关利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后来为资本主义议会制国家所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6.
外国议会质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最初是指议员就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询问或质问。1783年,英国下议院议长对下议院议员向政府提出问题要求答复的作法首次作出裁决:“任何一位议员可以认为他有权向一位大臣、  相似文献   

17.
赵俊杰 《中国人大》2010,(13):51-52
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质询权与调查权一样,都作为协助国会行使立法权、预算决议权以及行政监督权的辅助性权力,其目的是了解事实真相,以供国会行使立法等权作参考,同时能够监督政府,让人民了解政府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六、询问和质询1.询问和质询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及其部门、法院、检察院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有关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个人行  相似文献   

19.
人大质询,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一种重要监督活动。质询是人大的一种监督活动;质询权则是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某一问题依法向本级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提出质询和询问,受质询机关有责任予以答复的权力。我国宪法、监督法等法律对人大质询权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质询制度。  相似文献   

20.
唐晓 《人大研究》2003,(12):40-42
质询是英国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以经常、直接、公开而有效的特征一直格外引人注目 ,为世界上许多议会制国家所仿效。经过长期的宪政实践和经验总结 ,英国议会以宪法惯例和议事规则的形式 ,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质询程序和规则。1.质询的分类以质询的问答方式为标准 ,将质询分为口头质询和书面质询两大类。口头提问口头答复 (包括口头补充提问及其答复 )为口头质询。就质询对象而言 ,口头质询包括议员对大臣的口头质询和议员对首相的口头质询 ,两者各有固定时间及问答范围。书面提问书面答复即为书面质询 ,1918年后因口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