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柬埔寨可谓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从70年代开始频繁的战争、动乱严重摧毁了国家建设,从日新月异的国际经济舞台消失近二十年。直到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1993年饱经创伤的柬埔寨成立以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联合政府,正式着手恢复、发展满目仓夷的国民经济。目前柬埔寨经济十分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是国家经济命脉,就现状而言粮食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主要讨论柬埔寨粮食安全现状、影响粮食安全的几个因素、国家在粮食安全的角色及对策以及对柬埔寨粮食安全的前景分析。一、柬埔寨粮食安全回顾柬埔寨属热带…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扶南时期,在历史、文化和商业等方面联系紧密,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国间的合作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背景下的经济合作,正朝着更广阔、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截至2013年末,中国在柬埔寨的投资额增加到96.4亿美元。中国在柬埔寨的主要投资项目为:水电站、电网、服装厂、农业、矿产、经济特区、银行、不动产、餐饮以及旅游等。中国积极支持企业到柬埔寨进行各项投资,推动柬埔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柬埔寨是东南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随之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本国特色的社会保险体系。本文对柬埔寨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架进行描述,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的法律支撑框架、社会保险的各项福利制度,社会保险资金支出及来源等。  相似文献   

4.
柬埔寨文学是东南亚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柬埔寨有着友好悠久的交往史,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缺乏细化和深入。本文主要对柬埔寨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情况、特点进行论述,分析存在问题,探究未来走向,以期推进柬埔寨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刚刚从30年战乱中走出来的柬埔寨,百废待兴,加上政局基本稳定,商机很多是个不争的事实。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更是格外吸引人。习惯了在高成本条件下生活的外国投资者,包括新加坡人,踏上柬埔寨土地,都有一种什么都便宜的感觉。但是由于对当地的政情、民情和商情了解不多,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无限商机的诱惑和众多危险的陷阱是柬埔寨商场上并存的孪生兄弟。 《柬埔寨之光报》报道说,新加坡在柬埔寨搞农业投资的一家公司,几年前与当地商家合资在离金边大约50公里的磅士卑省,投资15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腰果种植农场。这个项目…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柬埔寨历史的研究,大致开始于19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以法国学者伯希和·戈岱司为首的西方学者对柬埔寨历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印度学者开始了对柬埔寨历史的研究。以上研究,使柬埔寨历史轮廓大致清楚。但由于他们本身立场的局限,一些结论有欠公允。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柬埔寨历史,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对印度文化与柬埔寨历史的关系,研究尚嫌不够。本文就是在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度文化与柬埔寨历史的关系作一深入探讨。印…  相似文献   

7.
农业、制衣业、旅游业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四大因素对柬埔寨经济影响明显。柬埔寨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共存,中柬合作面临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欧盟正式撤销“除武器外全部免税”优惠的影响,柬埔寨国内经济和社会受到较大冲击,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凸显。随着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不断加深,其主权外债风险也亟须得到重视及有效防范。当前,柬埔寨政府双边外债的前四大债权国依次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多边外债的五大来源依次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和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柬埔寨财政外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存在内债偿债风险;对中国的主权债务较大,容易造成舆情风险;柬埔寨债务率较高,经济抗压能力较弱;国别信用评级较低,需注意防范信用风险。中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当加强对柬埔寨宏观经济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国别风险预警;审慎追加新增涉柬埔寨信贷项目,重视管控中国涉柬埔寨债务风险;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应对”体系,防范涉华舆情风险;健全中柬经济联合防控机制,积极与柬埔寨共建风险防控制度,增强偿债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9.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长期的战争破坏,经济十分落后。随着1993年柬王国政府的建立,国家的工作重点已逐步转向经济建设。该国的经济建设主要依靠外援和外资。在外援方面,几年来国际社会给予了柬埔寨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在外资方面,到目前为止共有300多家外国公司在柬埔寨投资,总额逾40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农业、农产品加工、进出口贸易、电力、通信、服装和服务行业等。柬埔寨吸引外资的主要优惠措施有:1、在柬开办企业,免征原料和机械设备进口税;2、投资该国政府鼓励的出口加工业、…  相似文献   

10.
自法国殖民时代至今,社团一直是柬埔寨华社的基本组织单位。按照柬埔寨历史发展的分期,柬埔寨华人社会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法属柬埔寨的分帮而治时期;柬埔寨民族国家建构初期新老社团融合时期;经历20世纪70-80年代20年战乱和断层后,华人社会的重建时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来柬的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的新移民增多,华人社团进行整合发展的新时期。柬埔寨华人社团的发展因柬埔寨历史的曲折而具有其独特性,因制度体系的数次巨变而屡屡重构,这是柬埔寨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呈现出的一个独特面向。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对柬埔寨第三届政府来说是本届执政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执政的人民党,在4月举行的地方选举后,在国家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政府提出的发展经济的“四角战略”等各项政策获得顺利推行。桑兰西党取代奉辛比克党(简称奉党)成为第二大党后,柬埔寨两党政治局面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评价GMS经济合作机制下影响我国矿业企业投资经营的柬埔寨区位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矿产资源潜力、矿业发展前景和矿业管理体系。提出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与柬埔寨矿业企业进行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的10年是中国和柬埔寨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两国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彼此缺乏了解到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的过程。在冷战时期,中国领导人视美国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他们对外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为了反对和削弱美国这个主要敌人,中国领导人在外交领域中运用统一战线策略,分化对手并争取中立势力。就柬埔寨而言,中国领导人的主要考虑就是如何赢得西哈努克对中国的好感,争取他的合作,防止柬埔寨加入美国组织的反华包围圈。此外,中国领导人也希望通过柬埔寨来扩大中国在亚非中立国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盟自成立以来,在地区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冲突管理机制。这一机制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柬泰冲突中东盟的无力表现则凸显了东盟冲突管理机制的困境。文章在四个方面提出提高东盟冲突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14,(12):69-74
柬埔寨的涅达神兼有土地神和祖先神的双重含义,是柬埔寨民间颇有影响力的神灵。涅达神可分为"地神"类涅达与"祖灵"类涅达,职掌一定地域内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扬善惩恶之法力。涅达信仰在柬埔寨流传广泛,祭祀涅达的民俗活动也十分盛行,具有明显的区域民族特色,是柬埔寨民间信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法国殖民时期(1863。1953年),柬埔寨在人才资源的培养上严重受限,大多数国民的启蒙教育都是在寺庙中进行。本文将通过叙述寺庙学堂的一些情况,例如巴利文预科学校、高级巴利文学校、律院、佛教中学、佛教大学,以及各种支持佛教学院和各个佛教协会的活动等,以此来介绍1940。1953年间柬埔寨教育的佛教模式。  相似文献   

17.
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是1965年柬埔寨与美国断交的前奏,它连同柬埔寨与美国断交一起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柬埔寨在1963年拒绝美援是邻国因素、美国因素、中国因素和柬埔寨自身因素等要素合力的结果。对影响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的诸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亚洲冷战的复杂性,更好地理解制约美国亚洲冷战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华人在老挝、柬埔寨两国均有着较为悠久的移民历史,早在数百年前就有华人进入老挝与柬埔寨定居并繁衍生息下来。华人迁入老柬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尤其进入近现代,老柬华人几遭灭顶之灾,其境遇令人同情。伴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逐步改善,现在又处于历史上关系最为良好阶段,老柬华人的权益日益得到保障,地位得到改善,在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Authoritarian regime datasets are an important tool for research in both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spite widespread use of these categorization schemes, ver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quality of the judgements contained within them. Using the unambiguous case of Cambodia,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leading datasets have failed to capture the manifest features of Hun Sen’s personalist dictatorship. Thi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unconstrained and discretionary authority he wields across six domains of control. In addition to reclassifying Cambodia as a party-personalist regime, this articl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reli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judgements for more opaque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e article has implications for existing and ongoing research into whether personalist dictatorships will undergo democratization, initiate interstate war, and commit re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