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诚信之道     
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诚信不仅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也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2.
沙奇光 《人权》2003,(4):40-41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崇尚理性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源远流长,善于兼容并蓄,博取众长,使人民不断从中获得教益,赋予他们不怕曲折,“自强不息”、“以柔克刚”,奔腾向前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开创于2500年前,博大精深。它的人文精神、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典章制度、生活习俗等,在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对罪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延续中华传统美德的客观需要和罪犯转化为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国家政策要求、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有力手段。所以,加强对罪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改造的契合点,坚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罪犯教育的各个方面,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要充分发挥监狱民警的教育主导作用,选择科学合理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运用有效生动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来改造罪犯,完善罪犯人格,帮助罪犯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处处闪烁着传统智慧的光芒,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伦理,探寻其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舒坤尧 《人民论坛》2022,(3):123-125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乡村思想文化建设、淳朴乡风民风建设以及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实现对乡村道德伦理、价值文化、民俗文化的重构。因此,应当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文化、价值文化、民风民俗等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增进传统文化认同,建设文化传承队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7.
《湖北宣传》2006,(4):30-31
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宣传,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构建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意义重大。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代文明的宣传,充分发挥其连接海内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教育以及传统,溯源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核,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典范,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家庭结构与社会结构有着相当的同构性,国家与社会的政治伦理是宗法制度的纲常伦理的社会化。以家庭观念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认知模式,对文人来说,家族文化的濡染是相当深刻的,这种体认意识是我们心灵结构中的一种超个体的力量,是生命底蕴存在的原动力,这种存留在文人生命深处的原动力可以使生存获得某种方向感,他们的作品以其心灵深处的家族情结,为我们演绎着民族的历史,诉说着亲族之感情,相应地,文学创作中的这种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体认也确立了学者文人的伦理原则和精神返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区域文化入手,探讨如何以文化为纽带,密切海内外同胞关系,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繁荣发展草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并提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实施“讲一点中华文化故事,创一点玉泉文化作品,传一点民族精神精华,做一点中华美德行为,赞一点传承文化榜样”的“五个一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大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实践、探究、考察、寻访、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在推进“五个一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玉泉区坚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实现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批评和继承的思想精髓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4,(5):10-10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0,(10):93-93
冯晖在《学术探索》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是一个文化根基异常深厚,文化自我认同很强烈的国家。以宗法伦理为内核,以小农经济为依托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等级伦理、宗法意识、国家本位、礼治主义等观念影响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消解着我们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各种努力,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进行法治政府建设,必然会出现“逾淮成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战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需要厘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统一的关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转化的关系、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和创新有机结合的关系、人化和化人相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蔡美云  张含 《人民论坛》2022,(21):107-109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观群怨”“风骨”“文以载道”“童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气韵生动”等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理想进行了根本性塑造,也哺育并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审美理想。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我们应全面把握古代文艺观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深刻领悟中国古代文艺精神与政治精神、伦理精神、生命精神、自然精神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