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歧视原则与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歧视原则是人权平等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平等就业权的核心内容。不歧视原则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证成和最充分的现实依据。农民工不平等就业是我国当前不平等就业问题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对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负面影响是全局性的。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的关键,是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建立健全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内容;完备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我国工作歧视现象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作歧视的形式,分析了工作歧视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对策。本文认为,国家的作用在我国反工作歧视中至关重要,国家不仅要完善立法和执法,还要规范自身的用工行为,清理和及时废止与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相悖的法律法规,承担生育成本,培育劳动者自身组织的力量等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要想融入城市,与城镇职工比较而言面临着就业上缺乏平等机会的困境,政府要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在立法上要逐步完善就业权保障、平等就业、就业中介和培训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市民同等的身份、享受平等就业机会与待遇,最终实现向新市民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其就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第三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就业质量和效益较低。要统筹规划,加强教育引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要健全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实效;要加强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要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征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平等就业权与其他权利一样,也是有条件的和受限制的,且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对平等就业权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对平等就业权限制的各种类型进行分析,可发现所有对平等就业权的合理限制都有其基本限度,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限制一旦违背了这些原则,就会超出其基本限度所划定的范围,从而失去其合理性,并造成对就业者合法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城乡差距的现状、根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公共品提供、科教文卫事业、收入分配五个方面。形成城乡差距有历史的、制度层面的和城乡发展理念几方面的原因。缩小城乡差距要废除城乡不平等的政策制度 ,要统筹协调城乡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通过对英中两国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汲取英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有益经验,要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扩大覆盖范围、健全基金筹集和使用机制、提高待遇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增强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与预防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新要求.我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突出地面临着劳动者“加班悖论”、企业“加薪悖论”、产业升级提高就业质量的可能性悖论和政府干预劳动关系的可能性悖论.究其成因,主要是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不强、产业升级的时机和路径选择不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破解“四个悖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在鼓励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选择好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时机、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应在明晰立法宗旨的基础之上,重申偏重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原则。《劳动合同法》修订过程中,应从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建立解雇保护制度以及完善经济补偿制度三方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的选举权、劳动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方面均未得到平等的保护,这是对宪政精神的背离.因此,对农民权利实现平等保护,既是作为法律灵魂之平等原则的基本体现,也是我国宪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基层单位,是指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场、乡、镇、村、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整体的一部分,它的建设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和成败.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依照法律规定,在国营企业中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和发展工人的民主管理;在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中,建立和健全劳动者大会制度或劳动者代表大会制度;在机关、学校、连队、商店,建立和健全群众对干部的评议、考核、选举、罢免制度;在城市和农村的居住区建  相似文献   

12.
就业乃民生之本。公平就业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就业在于反对就业歧视。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制定了众多法规,采取了诸多政策来推动就业、保护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基本权利,公平就业原则包含:就业的法律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公平就业的价值在于反对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3.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与制度设计、安排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含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才能确保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平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以一次课堂上的民主试验为案例,深入考察其中平等参与和专断权之间的关系.此次试验采用了人类迄今为止出现的所有民主机制,包括公决、自治、抽签、选举、协商等.研究发现,平等参与和专断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制度越要保障平等参与,对专断权的需求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八个核心劳工公约为基轴,运用比较兼有实证的研究方法,从劳工结社权、平等就业权、强迫劳动及禁止童工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差异,指出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不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单个标准上,抑或是从相关标准的实践层面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正确认识这些差距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加强劳工保护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就业广泛地存在于当代劳动生活领域,给现行劳动立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60周岁及以上,在城市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者群体为研究对象,探寻对这一群体的有效法律规制。在分析老年人就业原因的基础上,指明现行劳动法中的阻碍因素;立足老年人就业的社会背景,提出建立弹性退休就业制度、培育老年人就业市场、建立针对老年劳动者的弹性劳动合同和劳动者特殊保护制度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论断,既表明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同时也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是党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要有效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还必须着力破解体制上存在的参与渠道不畅、表达机会失衡、协商主体地位不够平等、协商程序不够规范、协商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性安排,努力在推进协商渠道多样化、协商主体平等化、协商程序制度化、协商制度法律化等方面下功夫,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成具有合法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上升至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作用,尤其离不开劳动法相应机制予以促进和助力。但现行劳动法制度存在不足和短板,无法有效保障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现,应予以完善和优化。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进而直接掣肘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并保障老年人就业权利,可着眼于劳动者是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达龄前、达龄后与全过程的时间节点,体系化完善促进老龄化战略实现的劳动法机制。针对达龄前劳动者,应完善延迟退休制度,明确延迟退休年龄条件,确立自愿退休机制以及完善相关养老保险激励机制以提升民众接受度和认同感,有效挖掘我国质量型人口红利;针对达龄后劳动者,应强化其劳动权益保障力度,通过总结法官集体智慧,统一退休再就业用工关系属性的司法认定标准;针对就业全过程的年龄歧视现象,通过完善立法、健全执法和能动司法等措施回应法律规制需求,并运用积极调控手段解决劳动力市场失灵问题,提升用人单位雇佣老年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中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及其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危机管理中,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权威的发布对于消除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是否如实公开信息,要受到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制度的健全程度、官员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平、危机信息的性质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因素的制约.要消除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信息的垄断,需要进一步健全危机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制度、培养领导干部危机处理能力、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0.
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公开化与法制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依法公开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就要完善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公开化的立法;要实现政府采购公共信息公开化与法制化,就要健全政府机关办公用具采购与供应商平等沟通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