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键性选举"与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4,18(3):7-29
本文在对"关键性选举"及其在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理论进行评介,并以此为分析框架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及其对美国政治进程和2004年大选的意义.作者认为,新政政党体制的解体使两党选民基础的社会和地理结构、选民的政党认同等发生了显著和持续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美国选举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短期因素在美大选中的作用增大和造成两党在全国性选举中势均力敌的格局.2004年大选仍将是民主、共和两党间一场实力均衡的较量,九一一事件及布什政府所进行的反恐和对伊战争使美国全国的政治议程和选举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次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外交与安全问题成为选举的主要议题.从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来看,在近期和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形成一党长期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格局.政党选民重新组合和政党选民联盟解体两种趋向并存将长期主导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极化"的美国政治: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极化",特别是两党政治的极化,是近十多年来美国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美国政治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但又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政治极化"作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政治极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美国政治进程和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文章认为,"持久的政党选民重组"(secular realignment)所导致的两党选民结构和选举基地的变化、两党内部意识形态同质化及其导致的选民"政党选择"(party sorting),文化、宗教和道德价值观冲突上升等,是政治极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两党"政治极化"既是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美政党和选举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两党在主要政策领域的分歧增大,总统和国会围绕立法控制权和司法任命的斗争愈演愈烈,从而导致更多的立法僵局."极化"现象对现有的关于美国政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1年杜马选举后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舞弊问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政治缺乏竞争的不满,是民众抗议的主要动因。对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地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于"政权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扶持,这是政治竞争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普京在第二任期开始了俄罗斯地区选举改革,目标是加强政党,尤其是联邦型政党在地区政治中的作用,降低地区政治精英的影响,维护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改革后,一方面政党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国家稳定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地区选举制度从客观上对于"政权党"更为有利。比例代表制在地区选举中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所涉及的选举名单形式、选举保证金、选举签名、门槛线和席位分配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为政权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22日-25日,第八次欧洲议会选举在欧盟28个成员国进行。选举结果是:主流政党丢失选票,极右翼政党获得更多席位。此次选举充分体现了欧洲议会选举所具有的"次等国内选举"的特征。新一届欧洲议会的联盟构建总体保持稳定,极右翼议员的增多会促使主流党团结盟即"大联盟"的比例有所增加。极右翼政党对欧洲议会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对成员国政治可能影响深远。欧洲议会与欧洲理事会围绕下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人选进行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容克的最终当选体现出诸多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5.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7):14-17
环球热点A日本诸政党混战12月16日,日本将进行众议院大选。根据日本选举制度,众议院大选被称为是日本的总选举,获得超过半数席位的政党或执政联盟就可以组阁,党首自然就是首相。截至12月3日,已有12个政党角逐众议院席位,这是现行选举制度1996年实行以来,参选政党最多的众院选举。无论是否有能力向执政党地位发起冲击,各党...  相似文献   

6.
在韩国第17届国会选举中,支持总统的开放国民党大获全胜,以往"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被彻底改变.与此同时,民主劳动党成功进入国会,这是左翼政党数十年来的首次突破,是韩国政治格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要因素除了左翼力量多年的经营以外,还包括新的投票方式、总统弹劾案偶然因素.综合来看,基于韩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政治力量对比,民主劳动党所能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7.
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在动员传统工人阶级、失业人群以及其他中低收入人群方面具有广泛的潜力,但由于激进左翼政党,如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民主社会主义倾向的现代激进左翼和"红绿"政党等本身存在多样性和异质性,其核心选民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像北欧和西欧的一些"红绿"政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间阶层、女性和年轻选民的支持。与此同时,很多制度性因素如政党制度、政党竞争,也影响着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选举命运和政治走向。欧洲社会民主党、极右翼政党与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在部分选民群体上的趋同性,使后者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而激进左翼政党在争取中间阶层、高学历和年轻选民群体等方面,也受到绿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是决定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变化和政党结构重组的"世纪大战".为了赢得选战胜利,蓝绿双方都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全力投入这场生死拼杀.尽管这场选战到目前为止仍是势均力敌的"割喉战",选情呈拉锯和胶着状态,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还难以预知,但这次选举结果无疑将不仅决定今后台湾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更关系到未来台湾政局和台湾前途走向,并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当代亚太》2007,(5):31-38,51
日本政党的"55年体制"于1993年崩溃后,现处在转型过程中.本文认为,促使转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原有体制的"制度疲劳"和自民党统合能力的下降.在选举制度的影响下,日本政党体制已出现新"一党优位"体制的端倪:政党同质化导致政界总保守化;自民党作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性质日益明显;自民党与民主党相比,正表现出较强的自我革新能力和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台商的政治生态变化和政党认同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持续掀起的台商投资热和台湾资本成为继港澳资本之后的大陆第二大外资来源,大陆台商已成为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广泛社会政治影响且人数众多的特殊利益群体,并因此成为近年来台湾岛内历次政治选举中蓝绿两大阵营激烈争夺的对象,被认为是制约和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性变量"之一.分析大陆台商对近年来岛内政治选举的认识态度和投票取向,探讨大选后台商对选举结果的评介及其思想动向,对于我们深入观察和了解大陆台商的政治生态和政党价值取向,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台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