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豆灵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大鼠肝组织miRNA-122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肝脏的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青霉胺组和肝豆灵组。铜负荷喂养8周后,分别用青霉胺、肝豆灵以成人等效剂量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均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miRNA-122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豆灵和青霉胺均可显著降低WD大鼠异常升高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P<0.05,或P<0.01),显著升高WD大鼠肝组织异常降低的miRNA-122表达水平(P<0.01)。肝豆灵降低血清ALT、AST和TBil的作用及升高肝组织miRNA-122表达的作用显著优于青霉胺(P<0.05,或P<0.01)。结论 肝豆灵保护WD大鼠肝功能的作用与其上调肝组织miRNA-12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豆灵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豆灵小、中、大剂量组,除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外,其他各组喂饲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胶原沉积状况;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Jagged1、Notch1、Notch3、Snail mRN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s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ALP、HA水平及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TGF-β1、Jagged1、Notch1、Notch3、Snail mRNA表达水平以及肝组织Hes1、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豆灵中、大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豆灵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EMT环节,减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生成及活化增殖,降低胶原纤维沉积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70例HL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n =35)和对照组( n =35),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排铜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肝豆灵口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尿免疫球蛋白G(urinary immunoglobulin G,UIgG)、尿转铁蛋白(urinary transferrin,UTRF)、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α1微球蛋白(urinary alpha 1 microglobulin,Uα1M)、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beta 2 microglobulin,Uβ2M)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UTRF、MAU、Uα1M和Uβ2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而对照组仅UTRF、Uα1M和Uβ2M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治疗后治疗组Uα1M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讨论 肝豆灵对HLD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损伤的干预机制。 方法 将21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肝豆灵组,每组7只。正常组大鼠接受普通饲料喂养,其余两组大鼠均接受高铜饲料喂养以复制铜负荷模型,共计12周。从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以肝豆灵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直至模型复制结束。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分析大鼠肝组织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中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酸酰胺含量降低,色氨酸、苯丙氨酸、硬脂酰胺、牛磺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含量升高。肝豆灵组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酸酰胺含量升高,色氨酸、苯丙氨酸、硬脂酰胺、牛磺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的含量降低。〖JP〗 结论 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肝豆灵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82例HLD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肝豆灵组、肝豆灵合耳穴贴压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肝豆灵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接受肝豆灵治疗,肝豆灵合耳穴贴压组患者在肝豆灵组疗法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 3组患者治疗6周后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肝豆灵合耳穴贴压组HAMD总分及绝望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肝豆灵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肝豆灵在改善HLD患者抑郁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模型复制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 mg/kg)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GF-β1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且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表儿茶素高剂量组(100 mg/kg)、表儿茶素低剂量组(25 mg/kg)。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 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模型的同时开始给药,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称取肝湿质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微板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lα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表儿茶素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的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α-SMA、collα1蛋白的表达;肝组织病理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MA、collα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Rennard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软肝冲剂和西药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P<0.05或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冲剂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42例认知功能障碍的H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肝豆灵片,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总分及MoCA总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MMSE总分和MoCA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祛瘀法在改善HLD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肝豆汤改良方抑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1月龄TX小鼠120只,随机分为TX模型组(40只)、肝豆汤改良方组(40只)、丁苯酞组(20只),另选DL小鼠40只作为正常组;每组再分成2组,各2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肝豆汤改良方、丁苯酞灌胃2个月和4个月。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X- 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 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胱冬肽酶- 9(Caspase- 9)及胱冬肽酶- 3(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 PCR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中XIAP、Caspase- 9及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肝豆汤改良方组XIAP表达水平较同月龄模型组明显增多,Caspase- 9和Caspase- 3表达水平较同月龄模型组下降,5月龄和3月龄肝豆汤改良方组XIAP和Caspase- 3表达水平有所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月龄因素对脑组织XIAP、Caspase- 9、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因素和分组因素对3种蛋白表达水平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月龄小鼠,模型组脑组织XIA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Caspase- 9和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豆汤改良方组XIA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Caspase- 9和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RT- PCR检测结果显示,月龄因素对小鼠脑组织XIAP mRNA表达水平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Caspase- 9、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因素和分组因素对XIAP、Caspase- 9、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相同月龄小鼠,模型组脑组织XIAP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Caspase- 9、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和肝豆汤改良方组XIAP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aspase- 9和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豆汤改良方通过上调XIA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Caspase- 9、Caspase- 3蛋白及其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减轻铜沉积对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康乐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 TAA)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小鼠肝康乐灌胃。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以及肝脏指数。结果 肝康乐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MDA的含量,降低肝脏指数。结论 肝康乐具有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不同刺激时间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EAS Ⅰ组(刺激20 min),TEAS Ⅱ组(刺激30 min)、TEAS Ⅲ组(刺激40 min),以雷公藤甲素灌胃法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TEAS各组刺激“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5 d。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白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 10)、硫化氢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窦扩张,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坏死;各TEAS组肝脏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TNF- α含量明显升高(P<0.05),硫化氢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IL- 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TEAS Ⅰ、Ⅱ、Ⅲ组大鼠血清AST、ALT含量和肝组织MDA、TNF- 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呈降低趋势(P>0.05),硫化氢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TEAS Ⅲ组与TEAS Ⅰ、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能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肝组织的损伤,且较长时间(40 min)刺激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研究非线性动力学的递归定量分析(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nalysis,RQA)方法对体检人群肝脂肪病变者的脉象信号进行分析,探讨脉象信号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肝脂肪病变的识别价值。方法 运用ZY-I型脉诊仪采集体检人群的脉象信号,根据腹部超声报告将体检人群分为肝脂肪病变组和非肝脂肪病变组;提取体检人群脉象信号RQA特征,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人群脉象信号的RQA特征差异;基于脉象信号RQA特征,运用随机森林算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体检人群肝脂肪病的识别模型,并通过评价准则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OC,AUC)评估模型识别性能。结果 肝脂肪病变组脉象信号RQA特征RR、DET、L、ENTR、LAM、TT、Vmax均高于非肝脂肪病变组(P<0.05);基于脉象信号RQA特征建立的体检人群肝脂肪病变识别模型,其准确率为80.34%、精确率为82.166%、召回率为86.000%、F1值为84.039%、AUC为86.774%。结论 与非肝脂肪病变组相比,肝脂肪病变组的脉象信号系统表现出更高的规律性、确定性、稳定性,基于RQA特征建立的体检人群肝脂肪病变识别模型能较好地区分肝脂肪病变组与非病变组的脉象信号,可为肝脂肪病变的早期预警及辅助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加味茵陈四逆汤防治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川芎嗪及服用加味茵陈四逆汤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a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PC-Ⅲ)]及肝脾彩超检查(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度及脾静脉直径),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C-Ⅲ、HA、LN、Ⅳ-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PC-Ⅲ、HA、LN、Ⅳ-C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度、脾静脉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脾静脉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及脾厚度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西医基础治疗,加用川芎嗪联合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胆道闭锁术后患儿,能更显著地改善胆道闭锁术后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平目汤治疗阳气亏虚、痰瘀阻滞型非活动期Graves病浸润性突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22例40眼)、中药组(22例39眼),中药组予平目汤颗粒口服,针药结合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突眼度、突眼临床有效率、眼部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突眼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针药结合组突眼度降低程度显著大于中药组(P<0.05);针药结合组突眼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眼部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针药结合组眼部症状积分降低程度大于中药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除“面色晦暗”“自汗”外,其余各项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针药结合组在降低眼球疼痛积分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 平目汤联合针刺能更好地降低阳气亏虚、痰瘀阻滞型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的突眼度,改善其眼部症状,缓解眼球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七叶神安片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七叶神安片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七叶神安片和艾司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以PSQI总分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艾司唑仑组临床疗效优于七叶神安片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七叶神安片组患者PSQI评分降低值显著小于艾司唑仑组(P<0.05);七叶神安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 七叶神安片和艾司唑仑均可有效治疗失眠症,艾司唑仑临床疗效更佳,有效性更高,而七叶神安片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安郑氏喉科名方紫正地黄汤治疗腺样体炎的临床疗效。〖JP2〗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腺样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紫正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抗生素治疗,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鼻咽侧位片(吸气相)A/N值。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及A/N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及A/N值降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紫正地黄汤治疗腺样体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肝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均予常规西药和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加中药静脉滴注、中药灌肠、中药肝区热敷、中药穴位敷贴五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精神意识、智力及扑翼样震颤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51.6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五联疗法发挥了中药综合治疗的优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柴芍二至散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探讨其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肝虚痰结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芍二至散,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lam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清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GSH-px、MD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FT3、FT4、TRAb水平显著降低(P<0.05),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清GSH-px、MD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芍二至散治疗Graves病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GSH-px、MDA的表达,调节机体抗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