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部分地区开展基线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人们的自我健康意识较高,但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人群中的普及率较低,接受过中医健康服务的人群比例不高。人群对健康干预的手段评价较好,但能够提供“治未病”服务的机构较少,专业的机构尚未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结论 今后应加强“治未病”的宣传教育,促进“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建设,丰富“治未病”服务的技术(产品)以及提供“治未病”服务的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说起“治未病”,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它在预防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但是,中医学的“治未病”并不仅仅限于是一种预防思想,它更是一种治疗思想,而且是从较高的理论水平上研究提高疗效、更好保护机体的卓越的治疗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治未病”的涵义和“治未病”思想对外感病治疗的指导意义,作如下论述。 一、“治未病”的涵义 “治未病”一语的提出,最早见于《内经》,其后,《难经》、《金匮要略》亦有论述。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丰富的康复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后世中医康复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突出特点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三个方面,即“治未病”的康复预防思想、“杂合以治”的综合康复思想、疗养结合的整体康复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观极富思辩和人文医学色彩 ,含有丰富的哲学和辩证法思想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归纳中医治疗现有“十论” ,即疾病可治论、治未病论、治病求本论、医患相得论、因势利导论、三因制宜论、病治异同论、知常达变论、整体相关论、以平为期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已“言”之有多了!而在“行”上如何落到实处呢?借鉴我国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从经济到文化、社会、环保等各大领域,自源头开始-流程环节-终端为止事项的”溯源防范”制度,依法实行“未犯”先防的监控,自会收到良好的制度防范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人们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一个视角。性格缺陷与行为偏差、人生观与价值观偏移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工作生态学理论强调“环境中的人”的理念,其中的“社会环境”、“事件与能量”、“适应与应对”、“互相依赖”等理论视角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了解释。同时,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社会工作在应对问题的策略选择上,也更注重学校、社区、社会政策等环境因素的不断改善以适应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祖国医学中“医学目的、预防学思想、健康标准”等方面都涉及亚健康不同层次的内容。“从继承病因学说精华,发展形神统一观念;继承辨证论治模式,发展专病微观辨证;继承传统四诊方法,提高诊断科技含量;继承传统医学成果,促进临床疗效飞跃”等角度思考亚健康的有关问题,在保持中医学术特色、弘扬中医学术的优势、寻找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治脾胃以调五脏浅探沈浪泳(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关键词:脾;胃;五脏;脏腑关系治脾胃以调五脏的理论是脾胃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整体思想。整理、研究祖国医学的这一理论,对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和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卫生系统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理念转向,医务社会工作借此契机融入医疗团队。文中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概念要素和医疗的不同阶段,将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分为“应激”、“康复/控制”、“临终”和“疾病预防”四个阶段,为达成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与任务,形成具针对性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方医学得益于近500年以来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成果,善于"治已病";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上的医学体系,善于"治未病".它们均是东西方人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能力的体现,是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对人体的观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韩明向教授所提出的“气虚-阴亏-血瘀”模式是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应用膏方干预这3种老年病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膏方处方中分别选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方剂,并结合长期的研究成果,加用针对3种疾病的方剂,如四高颗粒、骨疏灵、智脑胶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中医杂志》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学术期刊。办刊20余年来,以弘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的办刊宗旨,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康复医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中医康复医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说其大要,旨在促进中医康复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当之处,请同道教正。 一、中国康复医学的定义 中医学中没有“康复”这一名词。但据《尔雅》释云:“康,安也;复,返也”。说明康复有恢复平安或健康之义。故笔者认为: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中药以及其他多种方法和手段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进行康复的学科,谓之中医康复医学。其与现代康复医学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风门》汇集历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思想。金元之前,《黄帝内经》等记载以风邪外中为主,认为中风为外感所致;金元时期,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三人主张内伤生风,认为中风为内伤所致;金元之后,对《黄帝内经》中风理论与“三子”中风理论之辩论展开,以王安道、张介宾为代表者,认为当分论“真中”“类中”,而以虞抟、喻昌为代表者,则主张合论“外感中风”与“内伤中风”。治疗规律则是以治外分浅深虚实,治内别火盛寒盛、气虚血虚,预防主张“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  相似文献   

16.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温病的治疗学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防与治,祛邪与扶正,原因疗法与辨证施治的关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协调升降平衡的观点以及标太先后缓急的处理等。现略作如下探讨。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未病先防,防重于治。温病多数是发病快、传变速、病情重,易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7.
[摘要]氧化还原平衡体现了阴阳平衡思想,氧化还原机制与体质学基本原理及体质三级预防理念有着相似之处,氧化还原机制的多样性研究为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对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行氧化还原状态检测,一方面可诠释体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可为“治未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手区胃影像图基准值的“测量基准”和校验方法。方法 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采用验证医学模式,首先模拟健康胃黏膜的手区胃影像图,然后对10个健康婴儿手色泽的影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婴儿整体上最接近健康胃黏膜的标准,健康婴儿的手区胃影像图与健康胃黏膜的手区影像模拟图是相符的,样本与理论推论结果得到互证。结论 以健康婴儿手的色泽为手区胃影像图基准值的“测量基准”是科学的,且易取材。  相似文献   

20.
曹恩泽出身于新安医学世家,其对新安固本培元学说、脾胃学说、活血化瘀通络法、"燥湿为本"和"化湿攻下"学说进行继承与创新,创立了"清补法""清降法""化瘀通络法"等中医辨治肾病的独特疗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