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鸦胆子抗肿瘤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①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筛选出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根据DrugBank获取这15个活性成分的158个潜在靶分子。②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这些靶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其中节点度值最高的基因JUN定义为核心基因,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分析其在多个肿瘤中的作用。③利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将这些靶分子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获取了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158个潜在靶分子及活性成分-靶蛋白网络,并发现了其在多种肿瘤、多种成分、多种通路有着不同的比重和作用。结论 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为解析鸦胆子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肿瘤的关系网络,阐述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通过TCMSP、E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筛选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以及Drugbank数据库挖掘IS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通过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同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运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 Dock Tools软件以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 脑络欣通的潜在活性成分78个,治疗IS的潜在作用靶点200个,核心靶点包括STAT3、JUN、MAPK1、TP53等;作用较突出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进一步的生物功能分析获得150条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并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理病理环节,从而发挥治疗IS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确定灵芝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靶点,探讨灵芝酸治疗AD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药物靶点预测平台预测灵芝酸的靶点,并借助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AD的相关靶点;将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作交集得到灵芝酸作用于AD的潜在靶点。进一步使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Bioconducte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灵芝酸与AD关联程度较高的信号通路。最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其中富集程度最高的靶点,进一步明确灵芝酸作用于AD的核心靶点。结果 从数据库中共获得灵芝酸与AD靶点1 211个,其中共同靶点56个。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AKT1、ALB、MAPK3、CASP3、TNF等是灵芝酸治疗AD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灵芝酸治疗AD的通路涉及AD、神经变性途径、人巨噬细胞感染途径、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途径等。细胞实验验证发现,灵芝酸A的最佳给药浓度为50 μmol/L,可以通过抑制p-PI3K和p-AKT的表达,保护受Aβ25-35毒性损伤的PC12细胞。结论 灵芝酸可能通过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靶向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重药物靶点预测,探究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利用大规模数据挖掘、文献检索搜集止嗽散方中所有中药的化学成分,再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筛选其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ysDT和TargetNet方法进行靶点预测,并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CVA的致病基因,并与药物靶点取交集以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获得的核心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选取若干核心靶点及其关键的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出止嗽散治疗CVA的活性成分97个(包括白前苷元C、7,4'-二羟基黄酮、甘草酸、新对叶百部碱和β-谷甾醇)及靶点144个.通过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得到MAPK3、TNF、CASP3、EGFR、PTGS2和MMP-9等10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得到30条与CVA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中EGFR、PTGS2和MMP-9与其关键化合物有较好结合力.结论 止嗽散治疗CVA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止嗽散中主要活性成分对PI3K-Akt、NF-κB和HIF-1等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CVA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分子机制角度入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 筛选、预测丹参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工具为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利用DrugBank、PharmGKB、HPO、GAD、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检索股骨头坏死相关作用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丹参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特异性靶点;采用Clue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检测出的与丹参相关的202个成分中,按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得到65个入血活性成分,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可能的靶点103个;运用上述数据库检测,发现74个已知靶点与股骨头坏死相关。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合并网络图并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130个;采用Clue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节点主要涉及75条信号通路,例如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信号通路。结论 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是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过程,而且通过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等干扰和影响骨微环境,以控制疾病发展,与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丹蛭降糖胶囊的化学成分、对应作用靶标及靶标基因。通过GeneCards获取糖尿病相关靶点,将复方活性成分靶点和糖尿病靶点构建韦恩图,以寻找交集靶点,获得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预测靶标。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筛选关键化合物。利用STRING网站建立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借助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丹蛭降糖胶囊作用于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有25个,相关靶基因76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共涉及1 702条生物学过程和149条信号通路。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可能通过对AGE-RAGE、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细胞的凋亡与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银翘散“异病同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ren, AURIC)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ren, VMC)的共同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筛选银翘散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AURIC和VMC的相关靶点,获取银翘散与AURIC、VMC三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重点活性成分;使用STRING数据库通过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以分析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银翘散129个活性成分,264个作用靶点;银翘散与AURIC、VMC共119个交集靶点;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得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豆甾醇为排名前5的主要成分;PPI网络构建后得出STAT...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芪玉三龙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中医药整合数据库检索芪玉三龙方成分筛选靶点,通过美国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肺癌靶点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基因本体数据库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对核心靶蛋白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以A549细胞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芪玉三龙方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有效靶点162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基因20个,主要的生物学过程为对缺氧的反应、MAPK级联、炎症反应,主要的功能通路为钙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MP9-槲皮素、PPARG-异鼠李素、PTGS2-刺芒柄花素、JUN-刺芒柄花素之间存在有效的结合亲和力。在A549细胞实验中,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芪玉三龙方含药血清能够促进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抑制c-JUN、COX-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芪玉三龙方通过影响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及炎症进程达到干预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整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多重药物靶点预测,探究小柴胡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库获取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与对应靶点;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乳腺癌高通量测序数据中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采用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小柴胡汤核心活性成分的对接模式。结果 在对小柴胡汤进行数据挖掘后获得242个有效成分和265个对应靶点,通过加权分析方法得到乳腺癌密切相关的563个疾病关键靶点,小柴胡汤与TNBC共有13个交集靶点。小柴胡汤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得到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亭素、木犀草素、豆甾醇、β-豆甾醇、牵牛花色素等主要成分。PPI网络构建后通过筛选得到3个核心靶点(CCNA2、CCNB1、CHEK1)与2个关键化学成分(槲皮素、山柰酚)。GO富集获得15个生物过程、45个细胞组分、16个分子功能,其中主要与细胞器裂变和细胞核分裂等细胞增殖过程,浓缩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杜仲-续断药对治疗膝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挖掘杜仲、续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合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筛选出药物活性成分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检索膝关节炎主要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制作PPI网络图;再根据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3.8.0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 杜仲-续断配对调治膝关节炎的核心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槲皮素等,重要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抗体、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杜仲-续断配对治疗膝关节炎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 杜仲-续断配对治疗膝关节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桃红四物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 靶基因- 疾病”预测模型,探究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方法 〖JP3〗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桃红四物汤中有效的化学成分及靶点信息,运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实现基因靶点名称规范化;从GeneCards、疗效靶点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DRUGBANK数据库中查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靶点。构建“成分- 靶点- 疾病”网络,并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排名前20个靶点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中信号通路。结果 筛选出69个桃红四物汤的有效化学成分,235个潜在基因靶点,其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共同的基因靶点有82个。PPI网络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JU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是桃红四物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基因本体论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涉及对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的调节;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 AGE受体(receptor for AGE,RAGE)通路、TNF通路的差异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能是通过抗炎、提高免疫、调控激素、延缓细胞凋亡等作用多靶点、多通路调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AlCl3-醋酸缓冲液(pH4.5)、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贯叶金丝桃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与铝离子络合形成有色物质,在不同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度,按线性方程计算其含量。结果:金丝桃苷浓度为0.005736~0.034416mg/m l(r=0.9998)及12.688~76.128μg/m l(r=0.9999)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9.8%。结论:两种比色法都可用于贯叶金丝桃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AlCl3-醋酸缓冲液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贯叶金丝桃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探讨解毒消癥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采用分子描述符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解毒消癥饮中148个化合物与32个抗肿瘤药物的化学空间信息分布,探讨其类药性质;再通过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解毒消癥饮和肿瘤相关受体靶标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相互作用情况,以探讨其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结果 解毒消癥饮所含分子与抗肿瘤药物有类药性,且更具多样性;解毒消癥饮中91个化合物与EGFR、HER-2和COX-2有着显著的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解毒消癥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促细胞凋亡等方面,与胃癌发病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绿萼梅水提物抗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较好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辨识。方法 采用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绿萼梅活性部位,再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并制备绿萼梅4个不同洗脱部位样品,采用Aβ诱导的SH-SY5Y细胞AD模型筛选绿萼梅不同部位样品活性,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活性较好的部位进行成分鉴定。结果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Aβ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5),药效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其中60%、90%乙醇洗脱物作用极为显著(P<0.05);从两个活性部位共鉴定出2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成分,4个苯丙素类成分和4个其他类成分;两个活性组分中共有成分14个,其中主要为黄酮类成分。结论 60%乙醇洗脱部位和90%乙醇洗脱部位是抗Aβ毒性的活性部位,黄酮类成分为该活性部位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五叶木通藤茎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布积累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五叶木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五叶木通藤茎中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显色反应;以木通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作为活性成分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叶木通不同组织、不同直径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五叶木通藤茎的次生维管组织所占比例与直径成正比,各组织中均有三萜皂苷类成分分布,活性成分在直径小于0.9 cm的藤茎中分布较多,主要集中在次生木质部、皮层及次生韧皮部。结论 五叶木通藤茎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可作为五叶木通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生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的特征图谱并进行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批次菟丝子生品、盐炙饮片的质量差异,找寻质量差异性的主要成分。结果 生菟丝子、盐菟丝子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5个共有峰,峰面积占比>70%。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生菟丝子、盐菟丝子的相似度>0.9。聚类分析可将两者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可区分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的原则,筛选出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3种与菟丝子生品、盐炙饮片质量相关性较强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菟丝子、盐菟丝子中的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金丝桃苷与紫云英苷、异鼠李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菟丝子生品、盐炙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菟丝子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不孕、阳痿遗精、腰膝酸软以及骨质疏松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菟丝子中含有槲皮素、金丝桃苷、山柰酚及β-谷甾醇等多种活性成分,可调节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失衡、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细胞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 GPR30)、烟碱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s),γ-氨基丁酸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GABAR)和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 Glycine R)在学习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细胞膜受体可能是人参皂苷Rg1改善记忆的潜在靶点。人参皂苷Rg1通过激活上游的细胞膜受体、级联神经细胞钙调蛋白激酶Ⅱ、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等信号通路调节海马突触可塑性或促进突触再生,从而发挥改善学习记忆的功能。这些上游细胞膜受体均是人参皂苷Rg1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芦荟大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芦荟大黄素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双侧颅内海马注射Aβ25-35的方式联合进行AD大鼠模型的复制。芦荟大黄素组大鼠按10 mL/kg给予芦荟大黄素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纯水,共28 d。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出现明显损伤,而芦荟大黄素可显著改善 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减轻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AD大鼠海马p-PI3K、p-AKT、p-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Beclin-1和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芦荟大黄素可以显著减少AD大鼠海马p-PI3K、p-AKT、p-mTOR、P6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Beclin-1和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P<0.05);AD大鼠海马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Beclin-1和LC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芦荟大黄素可以显著减少大鼠海马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Beclin-1和LC3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芦荟大黄素能够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