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历代52位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类病证的164则医案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古代医家治疗该类病证的证治规律:明代治疗胸痹心痛以补益、行气、化痰止咳药最为常用,清-民国时期则以化痰止咳、行气、补益药最为常用;半夏、瓜蒌、茯苓、薤白、陈皮、甘草、白芍、当归、郁金、桂枝、旋覆花、白术、干姜、香附、杏仁、生姜、橘红、枳壳、吴茱萸、厚朴、木香、延胡索、人参、川楝子、栀子、桃仁、白豆蔻是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药物和有效药物;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用药以温热性质为多,辛、苦二味居多,多入脾、肺、胃经.  相似文献   

2.
以<景岳全书>中所载治胃脘痛的131首方剂为依据,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张景岳认为胃脘痛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以温补为主,辅以理气和胃之法,药味多为辛甘入肝胆、脾胃经的药物,阴阳并调,补泻兼施.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治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方法.新安医家汪机、徐春甫、罗周彦、吴楚等医家继承前人经验,结合临床,提出调和脾胃的新观点,汪机的"培元重参芪"说,吴澄的"理脾阴"说以及罗浩的"治脾以燥药升之,治胃以润药降之"等观点具有其广泛性和实用性,为脾胃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新安医家发...  相似文献   

4.
《孙文垣医案》是新安医家孙一奎所著,分为《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其中辨治痹证颇具特色:宗《内经》之旨析痹证之因,善凭脉辨痹证之病机,善用二陈化裁从痰瘀论治痹证,善用威灵仙、五加皮、海桐皮等治痹证之达药,善调情志以促痹证之康复。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家徐春甫治疗眩晕的简便效方含大黄、荆芥穗和防风各等分,以大黄为君药,以利为度的通下法治疗眩晕,上病下治,塞者通之,是眩晕的创新性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王仲奇医案》用药规律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咳血”、“虚劳”以及“湿温”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医案信息结构以对医案原文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王仲奇医案》数据库;通过整合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计并实现“新安中医临证指导系统”,完成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提供“临床查询应用”功能以及用药规律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药物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咳血”的常用药物为丝瓜络、茜根以及牡丹皮等,其中核心药对为丝瓜络和茜根;治疗“虚劳”的常用药物为石斛、牡蛎及甘草等,其中核心药对为石斛和牡蛎;治疗“湿温”的常用药物为茯苓、佩兰及杏仁等,其中核心药对为茯苓、佩兰。结论 关联规则分析可用于挖掘医案的用药规律,本技术框架可应用于其他医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家叶天士继承前人对肝风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提出中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创立了“阳化内风”学说。其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肝肾阴亏,病机为“阳化内风”,治疗上在滋阴、化痰、息风,肝肾同治的同时,还注重因时制宜,随时施治。叶天士“阳化内风”理论对丰富中医中风理论,指导中风临床辨治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辨治心得张杰,范仁忠,江鸿海(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胃脘痛;治法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涉及病种多,病因复杂,临床难以一方一法概之。笔者不揣浅陋,就该证的治法概述如下,并谈谈治疗心得,以求正于同道。1治法1.1疏肝和胃法本法适用于忧...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家治疗温病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暑必兼湿”“寒温融汇”“新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燥湿为纲”等学术思想,临床用药具有“辨四时温病论治”“寒温并用”“养阴润燥”“轻清透邪”等特色。新安医家温病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特色可为温病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省已故著名老中医王任之先生业医50余年,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证,临床辨证,多于常法中另辟蹊径,遣方用药,自成特色,而治验甚众。笔者有幸跟随先生临症数年,受诲殊深。现将其治疗胃痛的经验整理介绍于下。 胃痛一症,历代医家多从肝胃不和、痰瘀湿阻,寒凝食积或中虚气滞、胃阴不足等入手辨治。先师认为该症实多虚少,病因多歧,表现各异。然挈其辨证要领,则胃阳与胃气郁遏是各证候的共同病理基础,而痰聚瘀阻、寒凝热郁、湿滞食积等只是其发展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左金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硫糖铝、西米替丁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许豫和字宣治,清乾、嘉间徽州歙县人。其精通歧黄、仲景之学,又于历代各家之书无所不窥;擅长儿科,治疗热病及杂症,全活甚众,登门求治者日以百计;著有《小儿诸热辨》、《治验》、《痘诀》、《杂症》等书,为新安医家中较有影响的名医。他所著《小儿诸热辨》(以下简称《热辩》),颇具创见,发前人所未发,今试探其证治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家对郁证治疗的论述较多,认为郁证的病因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体质素虚、久病致郁。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分别采取精神调摄、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理气通郁、健脾养心、补虚安神、调气畅郁等方法进行治疗。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的经验对现代郁证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新安医学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新安地区自1641~1862年,200年间有记载的温疫流行即达7次之多,为此该地医家不得不深入研究、探讨温病学。在现知的数百名新安医家中,其中值得提出的有: 一、畅发朱丹溪之旨的方广 方广,字约之,明代休宁人。方广之母,曾先患内伤脾胃,继又遍身发赤斑。当时正值天疱疮流行,医家不辨,误以疫症治疗而致死。方广愤而习医。他学崇丹溪,认为“得医道之全者,丹溪一人;发丹溪之蕴  相似文献   

16.
<眼科宝籍>和<眼科要旨>是<新安医籍考>未载的眼科医籍.<眼科宝籍>1卷系程松崖眼科系列医籍较晚的一部复刊本,从江鼎臣、李宗煝序文中探明该书作者并非出自清初医家程衍道(字敬通)之手,而真正作者为同宗同里清乾嘉年间另一位医家程正通(字松崖)先生.全书共载主症、主方17首,较具代表单验方10首.该书贯穿按图识症、以症统方、识症选方、简便易行的原则,用药轻灵,方中大量使用风类药是其主要特色.因此,民间抄本较多,流传甚广.<眼科要旨>3卷,为清末新安涉外医家张廷桂(字子襄)刊刻于清光绪元年.是在<银海精微>、<眼方琐言>的基础上,"采其奥旨,参其遗漏,撮其大略,增其妙意"而成,不拘五轮学说,突出藏象辨治,主张内服与外点药物为主,慎用刀割、火灸治眼病的学术思想.全书共载眼科专用方剂近100首,是一本难得的眼科专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挖掘并总结严季澜辨治心血管病的临证经验。方法 将严季澜诊治的311例心血管病患者的详细病历资料录入Microsoft Access 2010数据库中,对症状、药物等中医药名词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数据透视表以及Sql Server 2008 R2数据挖掘功能对一般资料、证型以及用药等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311例心血管病患者临床可见单证型、两证型及三证型;其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者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实者以气郁、内热、痰浊、瘀血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肝、脾;基础方为调肝养心汤。结论 严季澜常采用调肝养心汤并结合辨证论治治疗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9.
《医方集解》祛风之剂中,汪昂对于风证的病因病机、辨治用药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体现在详析祛风方理、祛风方列正附、分述治风痛风等几方面。祛风之剂囊括了治痹诸方,而以外风内中、内风自生为主。选方用药体现了汪氏治风而不专用祛风之药的特色,对后世组方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HT5H〗方法 〖HT5K〗对孙一奎治疗痹证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HT5H〗结果 〖HT5K〗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的使用频数居首位,其次为薏苡仁、黄柏、当归、苍术、威灵仙、五加皮、红花、人参、茯苓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草、人参、薏苡仁、茯苓聚为一类,当归、红花、防风聚为一类,苍耳子、半夏、陈皮、苍术、五加皮聚为一类,牛膝、白芍、秦艽聚为一类,黄柏、黄芩聚为一类,威灵仙聚为一类。〖HT5H〗结论 〖HT5K〗孙一奎力主从痰湿治疗痹证,以甘温药物健脾化湿,以苦寒药物辅佐,清化痰湿郁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