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本文根据精算数学的损失分布理论对我国地震巨灾数据进行损失强度、损失频率分布拟合,从而建立地震巨灾总损失聚合风险模型,并在Cox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设计出以面值发行为对象的我国地震巨灾债券的票面利率。从而为地震巨灾债券的定价与发行提供经济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马辉 《前沿》2011,(23):165-167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对率先构建我国西部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巨灾形势,我国应该首先在西部省份建立以地震保险为龙头的"地震—巨灾"保险制度,以点带面下一步再扩展到全国范围,建立由国家主导、适合全国乃至各地区特点的巨灾风险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山东人大工作》2008,(8):62-62
目前,我国对地震、洪水等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国家财政支持的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这种制度很难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如何尽可能降低巨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在赴重灾区实地考察后  相似文献   

4.
我国巨灾保险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柏  陈培 《中国减灾》2009,(5):35-35
一直以来,巨灾(主要指地震、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风险的损失基本上是由政府承担,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都非常有限,因此单纯依靠政府转移各类巨灾风险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出现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特点,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的两次巨灾,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过程,明确自然灾害保险政策内容,本刊通过梳理巨灾保险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近些年,因灾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我国还没有制定巨灾保险法律,灾害保险的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不足等问题仍然明显。因此,加强巨  相似文献   

7.
龙卫洋  周家文 《求索》2012,(12):179-181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噬孽全球,2008中国汶川地震、2011日本福岛地震等全球性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害。巨灾保险体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通过巨灾保险产品来转嫁巨灾风险,发展并利用巨灾保险衍生产品来分散和转嫁保险公司因为承保巨灾而面临的巨大风险,已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传统股票期权定价的B-S模型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巨灾保险衍生产品的均衡定价模型做出了深入研究,并试图创新出如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等诸多巨灾保险衍生产品形式,以期对巨灾保险实务有益。  相似文献   

8.
正《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巨灾保险正式落地,也预示着我国灾害管理新时期的全面开启。目前,如何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大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制度建设,建立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全面落地,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建立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我国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地震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量城市和许多重大工业设施、矿区、水利工程位于受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历史上中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10.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8,(10):16-16
2008年,我国先后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凸显加强巨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的急迫性。2008年9月26日-28日,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经济合作组织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主办的国际巨灾风险管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2003年非典之后, <灾害法>在我国逐步被完善,大多数常见灾种,都制定了相应法律.但是,随着2008年以来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巨灾的袭击,现有的<灾害法>表现出应付不了现实的疲惫……  相似文献   

12.
正一提到"不可抗力",我们都会想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我们也都认同由这些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因此,当人们遭遇地震后,只能无奈地面对房屋的倒塌和家产损失。然而,历经十年的探讨,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变化。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五月中旬,保监会、财政部印发《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以地震为突破口的巨  相似文献   

13.
正保险业具备强大的灾害损失补偿功能,是灾害风险分散和转移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手段。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巨灾保险制度是包括法律法规、保险运作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系。"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政策试点"。改革开放后,作为"实事求是"的操作化工具,"政策试点"开始被大规模地用于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酝酿,2013年,保监会正式批复深圳作为我国巨灾保险的首批试点地区,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试点的启动,跨出了我国巨灾保险从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9):28-29
近年来,全球大震巨灾频发,特别是2004年印尼地震大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大海啸等一系列大震巨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防震减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地震灾难经验教训均证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险技能的高低,对震后能否科学、高效地开展自救互救,挽救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大震巨灾频发,特别是2004年印尼地震大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大海啸等一系列大震巨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防震减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地震灾难经验教训均证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险技能的高低,对震后能否科学、  相似文献   

16.
正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自古以来就是影响经济社会乃至政权兴衰的重大问题。近50年来,虽然我国的防灾抗灾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建国后屡次发生的台风、地震等大灾害,不仅造成了数以千亿元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在巨灾发生高频次、高损失的背后,国家一直对巨灾损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两起巨灾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这两次巨灾再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巨灾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当前,中国已基本具备抗御一般性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有效抗御巨灾则是今后防灾减灾的重点。面对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巨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议     
《今日浙江》2006,(14):5-5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体系。所谓巨灾是指台风、暴雨、洪水、地震和海啸等强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恐怖主义袭击、重大人为事故也逐渐被认为是巨灾。  相似文献   

19.
何飞  陈苏阳 《中国减灾》2013,(13):36-37
建立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我国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地震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量城市和许多重大工业设施、矿区、水利工程位于受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历史上中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完善保险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随后几年,广东深圳、云南、上海、浙江宁波、四川、山东潍坊等地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并建立了区域性巨灾保险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