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修改既可以通过宪法修改程序进行,也可以通过宪法解释、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的形式来改变宪法的一些规定或改变宪法条文的原有含义。人民的愿望和态度是导致宪法修改的最根本的程序性力量。各国根据自身政治文化传统、权力分配架构和社会结构状况对宪法修改权和修宪程序作出制度安排,以期充分汇集、表达人民的意志,达到防止不合理的修宪议案被通过和减少将来修改案实施困难的目的。宪法修改程序是宪法规范和社会关系互动的权威机制,必须体现宪法适应社会要求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内在规律。我国宪法规定的修改程序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修完建议权和提案权的程序规范,增加议决程序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我国的宪法是刚性宪法,然而,根据宪法修改的实际频率与程度来分析,却不免有所疑问.我国的修宪一直采用直接针对文本的形式,是一种刚性修宪的方式,由于改革的推进和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长期性存在、阶段性实施的修宪,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实践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更多地采用柔性修宪的方式,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党法的机制,连续、和缓地对宪法规范的内涵进行明确或廓清、限制或扩张,从而使之在不断适应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交由会议主席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现行八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此次修宪回应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呼声诉求,反映了近年来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这  相似文献   

4.
宪法修改是保持宪法现实适应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修宪则需要科学的修宪程序规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修宪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的修宪程序,就宪法修改程序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修宪程序完善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5.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30年,是我国宪法修改频率最高、幅度和力度最大的历史时期。宪法修改是对改革开放成果和社会变迁的真实记录。30年宪法修改的历程,呈现出务实性、人性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缺少宪政体制优化整体思路、经济机制修补具体化、政治机制完善空泛化、修改进程被动化的不足。未来我国的宪法修改和完善,要有整体修宪计划,提高修宪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现实指导性;要与宪法解释相结合,避免盲目修宪和仓促修宪。  相似文献   

6.
宪法修改与宪政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前红 《法商研究》2004,21(3):24-2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7.
转型社会的宪法稳定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茂林 《法商研究》2004,21(3):21-2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8.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9.
征收、征用与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佑启 《法商研究》2004,21(3):30-32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10.
周冶陶 《法商研究》2004,21(3):28-29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相似文献   

11.
宪法国之重器,书写着公民的权利,昭示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宪法的修改极为慎重1988年为"私营经济"正名而修宪,1993年为"富强"奋斗而修宪,1999年为"法治"鼓呼而修宪.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又进行着第四次修改.每次修改都画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辉煌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一月回眸     
修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及1982年共制定并颁布过四次。1988年和1993年两次对1982年宪法作过修改。此次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再次提交建议,根据国情和发展需要对现行宪法作重要修改。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修改的宪法会是更适合中国国情更能满足国家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的大法。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演变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宪法修改”和“宪法演变”是两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前者是指有修宪权的机关,依修宪程序对宪法原文所作的更改。“宪法演变”则是未经修宪程序,未作任何文字变动,只是基于社会实践与宪政运作的发展,突破了宪法的规定,导致宪法内容的变迁。作者阐述了导致宪法演变与修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的两种基本矛盾,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评述了宪法修改与宪法演变的各种形式,对我国现行宪法的演变与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修改宪法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从1998年第三次修宪以后,我们国家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宪法应当与我们日益发展的事业一样与时俱进,所以,当前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谢维雁 《现代法学》2006,28(6):76-84
宪法不能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解决的办法是为宪法修改确立原则。在对我国宪法的修改过程中逐渐确立起修宪总原则即修宪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具体修宪原则———即只对非改不可的问题进行修改,可改可不改的问题不作修改,有些问题通过宪法解释予以解决,这些修宪原则对规范宪法修改活动、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修宪的具体原则也存在标准不确定等缺陷。笔者认为,宪法修改应当遵循谨慎性、被动性、谦抑性、程序正当和公民参与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修宪程序是宪法修改制度的重要内容,修宪程序的完善能够规范、制约宪法修改权力.从各国对宪法修改程序的规定看,大致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提案程序、公告程序、议决程序、公布程序,本文从这4个方面对一些国家的修宪程序作了比较,并与我国的修宪程序作了对照,以期对我国的修宪程序的完善提供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4,(4):4-5
宪法乃国家之磐石,九鼎之重器,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的贯彻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维护统一,保持政权稳固,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发展民主政治,完善法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修改宪法,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现行宪法已经历了三次修改,而此次修宪,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修宪建议的形成过程也比以前更加广泛,充分地发扬了民主,修改更加慎重,修改内容亮点多多。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权,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紧急状态”取代“戒严”……这次修宪突出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宪法学强调的人权保护的原则。2004年4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8.
由执政党提出修宪建议启动宪法修改,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传统,在促进我国宪法与法治发展及社会和经济进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执政党提出的修宪建议反映了执政党的理论创新、路线方针的变化及新的经济政策。修宪建议的产生程序越来越规范,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修宪建议的提出方式也渐趋固定。但目前提出修宪建议仅限于执政党,其提出的程序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修宪的宝贵经验张宝贵我国现行宪法经过两次修改、修改并补充了十一条,社会舆论反映是成功的,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好的。全面研究修宪的经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一)修宪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我国现行宪法,是党的正确主张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0.
公民基本权利修宪应作精良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海坤 《法学论坛》2003,18(4):97-99
目前 ,宪法修改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次修宪 ,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 ,这既是宪法的一个根本问题 ,又是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立宪经验的总结。就我国而言 ,由于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不充分 ,因而应当入宪的公民基本权利较多 ,其中 ,当务之急 ,应将公民的生命权、财产权、知情权、公职权、迁徙自由权、公平审判权和生活环境权写入宪法。为此 ,本文对上述诸多权利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