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司法鉴定几种定义中概括了司法鉴定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司法鉴定科学性和法律性的统一关系、论证了司法鉴定的准司法性、中立性和客观性的本质属性,并对司法鉴定结论的特殊功能,司法鉴定的分类标准以及面向社会服务司法鉴定的含义范围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法鉴定问题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立法,司法鉴定分类标准、启动程序和监督等存在明显缺失,因此应当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统一立法原则,从司法鉴定执业类别、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以及司法鉴定监督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鉴定管理、鉴定行为、鉴定程序,健全司法鉴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区域合作本质上是司法行政机关在其缔结的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合作。司法鉴定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其产生和发展既有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也体现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以及提升整体司法鉴定能力和执业水平。鉴于目前对于司法鉴定区域合作的概念、性质以及效力等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司法鉴定区域合作中也还存在协议效力不明,司法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对司法鉴定区域合作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等问题。应当通过明确区域司法鉴定协议效力,厘清不同主体开展司法鉴定区域合作的界限范围等途径予以解决,同时还应抓住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加强环境司法鉴定领域的司法鉴定区域合作,逐步完善司法鉴定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司法鉴定领域开展科学、有效的分类,进行统一规范的能力范围表述,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司法鉴定标准化体系,能为司法鉴定机构合理规划组织结构、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提供指引,也能为司法鉴定行业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对该领域分类和能力表述开展国内外比较分析,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性研究。目前我国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分类方法尚未统一,与国外法庭科学认可分类方法相比,尚有部分项目未纳入分类范围之内;国内能力范围表述在目的、方式、详细程度上与国外相比亦有不同。本文对国内外行业管理组织和国际权威认可机构司法鉴定领域分类及能力范围表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解析其内容及差异,并提出了制定司法鉴定领域分类国家标准、扩展司法鉴定领域分类内容、适时调整司法鉴定能力范围表述内容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判断车辆是否碾压过人体.方法 应用痕迹检验的方法对车体及轮胎的痕迹进行检验,并结合人体损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车辆碾压人体鉴定的具体方法.结论 车辆碾压人体鉴定可以通过车体痕迹、轮胎花纹与人体及衣物上的印痕比对、人体损伤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刚  高洪 《时代法学》2006,4(2):60-67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因此规范鉴定程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程序存在鉴定人资格审查不够严格,鉴定内容不合理,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特别是鉴定程序的不规范和鉴定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结论的质量。对此,我们参考美国法官认定知识产权侵权的方法和规则,初步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和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杨天潼  尤萌 《证据科学》2014,(5):622-631
通用、统一的疾病分类就像是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标准度量衡一样,不可或缺。疾病分类不仅可供医护人员使用,还可为司法鉴定、健康保险机构、国防卫生服务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等作为评价健康状况的“度量衡”。受人类认识水平及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影响,疾病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就注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不断的进行修订与调整。作为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更加需要国际组织与各国家和地区的通力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需求将更加广泛《,国际疾病分类》不仅在公共卫生领域,还将在司法鉴定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在保险理赔中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科学准确的鉴定意见是涉诉理赔案件获得合理赔付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标准及鉴定条款仍存在诸多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科学监管、统一鉴定标准及修订鉴定标准条款,共同推进司法鉴定的规范化建设,并促进司法鉴定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审判及保险理赔工作。  相似文献   

9.
建立统一的司法医学鉴定标准,是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文章针对司法医学鉴定标准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统一司法鉴定标准的理念转变及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涉案专门性问题司法鉴定领域,由于存在着鉴定机构不健全,缺乏具有合法资质的鉴定人,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不统一,对涉案需鉴定的专门性问题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妨碍了对此类案件及时有效地处理.影响了诉讼的效率,削弱了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因此,建立健全相关鉴定机构,加强对鉴定人资格的规范管理,建立规范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方法等是该司法鉴定领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伤残程度评定在法医鉴定中极为常见,很长时间以来,法医界除“医出多门”、各唱各的调、多重鉴定频出外,还在适应标准的不一致上让受检者无所适从。近两年,在法院系统有了除交通事故适用“道路标准”外,其余损伤均适用“工伤标准”的“要求”。本文就实施该“要求”两年来,在法医临床检案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工伤标准”及适用“工伤标准”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工伤标准”本身还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定残的基点过低;二是同一残级的不同部位伤残及本标准与其它标准同类伤残缺乏均衡比较;三是残级间缺乏连贯性,层次感不强。而让非工伤检案套用“工伤标准”定残、套用“道路标准”赔偿,给部门与部门间及当事者造成了不少麻烦。作者呼吁尽快出台全国通用《人体纠纷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及配套赔偿办法,并提出了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汽车碰撞事故中,不同机动车车型、不同交通方式等因素造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案例200例,通过对事故中的人、车等检验对比,分析车外人员撞击伤的特点。结果车外人员撞击伤主要出现在下肢,其次为胸部和头部;行人(含推车人)撞击伤出现频次与骑车人(含自行车或摩托车后座乘员)无明显差异;小轿车和小客车事故中撞击伤多见于下肢,大客车多见于胸部;车外人员被撞击后发生抛甩频率随车速的加大而增高,且通过车体痕迹检验,人体与车辆挡风玻璃发生(二次)撞击伤匹配程度最高。结论分析汽车与车外人员碰撞事故人体撞击伤特点,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道路交通事故中需要进行涉案者交通方式鉴定的案例。探讨此类案例鉴定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方法收集28例近年本单位进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案例,统计涉案者一般情况、损伤程度与交通行为方式的关系,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类型、采用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资料共28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案人员共57人,男性50人.女性7人。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夜间为19例(67.86%),白天为9例(32.14%)。道路类型中,城市市区道路10例(35.7%),城市郊区道路1例(3.6%),省级道路10例(35.7%),高速公路7例(25%)。酒后驾车9例(32.1%)。交通事故类型中,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5例(17.8%),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1例(3.6%),机动车单方事故7例(25.0%);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11例(39.3%),机动车与行人事故4例(14.3%)。涉案人员死亡27人,损伤29人,无明显伤害1人。损伤存活者中轻微伤10例(34.5%),轻伤8例(27.6%),重伤1l例(37.9%)。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种类中,汽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6例(57.1%),摩托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例(3.6%),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5例(17.8%),自行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摩托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行人横过公路方向4例(14.3%)。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法医学尸表检验、涉案肇事车车辆痕迹检验、DNA检验鉴定、现场人体模拟实验等。结论根据人体(活体或尸体)的体表损伤形态特征、痕迹分布,分析其致伤物和致伤方式,结合车辆痕迹检验结果,得出确认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或者不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的判断,结合案件的相关情况分析重建交通事故过程.是进行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疱性皮肤损伤是法医检验鉴定实践中常见的一种皮肤损伤类型,目前尚未见有专门性报道,其可由多种外界因素所致,以表皮松解、皮疱形成为主要改变.致伤因素包括机械性、物理性、毒物性和腐败性等,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对于推断死亡时间、死亡方式、死因等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复习回顾了疱性皮肤损伤研究的历史渊源和研究现状,其次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法医学的角度,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推断的方法、特点以及与涉案人员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死因分析的相关性,强调了致伤方式推断在事故重建及涉案人员责任认定中的重要性。并以3起真实的道路交通事故为例,阐述了致伤方式推断分析的过程,进一步结合碰撞软件对事故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再现过程表明致伤方式推断的正确性,初步验证了从致伤方式推断入手分析涉案人员交通行为方式、死亡原因的可行性;同时指出对于致伤方式不明确的道路交通事故,可通过事故遗留的制动轨迹、速度等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对于致伤方式推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方法在法医损伤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联系的计算应力分析方法,已逐渐成为生物力学领域仿真人体结构力学功能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手段,可以有效地分析人体结构的物理性质,如受外力作用时人体组织的外部冲击响应及内部应力分布等,在法医损伤学研究及实践鉴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高坠、交通及火器事故中颅脑损伤、脊柱损伤、骨盆损伤等的成伤机制、损伤生物力学等研究领域的成果,探讨其在法医损伤学研究以及法医检案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有争议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骨盆骨折伤残等级评定案例,分析其在初次鉴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探讨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骨盆骨折的鉴定条款,建立科学的判定标准。方法 收集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2006—2013年道路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伤残等级重新鉴定案例65例,对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鉴定时机不当,鉴定材料收集不全面,鉴定人对骨盆骨折条款的理解有误及其他一系列问题是重新鉴定意见改变伤残等级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提高鉴定人专业技能,建立统一判定标准等方面来提高此类案件的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法医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和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法医检验作为交通事故处理中重要的证据,其鉴定意见直接影响着当事方的权益和事故处理。不容置疑,法医检验技术的运用对鉴定意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国内外法医检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供同行实践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examin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is daily routine in forensic medicine.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victims of traffic accidents, for example in collisions between motor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or cyclists, is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act. Apart from forensic medical examinations (external examination and autopsy),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are gaining importance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Besides the post-mortem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the docu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internal findings, highly precise 3D surface scanning is employed for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external body findings and of injury-inflicting instruments. The correlation of injuries of the body to the injury-inflicting object and the accident mechanism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applied methods include documentation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body and the involved vehicles and inflicting tool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the acquired data. The body surface and the accident vehicles with their damages were digitized by 3D surface scanning. For the internal findings of the body, post-mortem MSCT and MRI were used. The analysis included the processing of the obtained data to 3D models, determination of the driving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correlation of injuries to the vehicle damages, ge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impact situ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urther findings of the accident.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the benefits of the 3D documentation and computer-assisted, drawn-to-scale 3D comparisons of the relevant injuries with the damages to the vehicl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rse of accident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impact situation, are shown on two examined cas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复合检测的方法,并对人类DR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双脱氧核苷酸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同步检测人类DRB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果 应用该方法检验了人类标准细胞株K562、9947A及其他法医学常见生物检材,包括血斑2份、精斑5份、烟蒂8份、毛发3份,各样品间未发现相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组合单倍型。DNA模板需要量仅为0.5~1.0ng。结论 该方法是对微量生物物证进行个体识别鉴定的理想方法。同时还可为法医学及其他研究领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