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已经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向着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方向演化。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客观需要。彼此战略竞争加剧给中美之间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提高核力量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核武器重新作为霸权工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稳定性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减弱,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必要性凸显。中美之间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在维护国际体系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为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框架包括建立在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双方经济的深度相互依存、战略互信、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等四根支柱,其中以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为核心支柱。虽然中美战略互信存在短板,但随着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进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继续维持和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的成熟和完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将不断巩固。  相似文献   

2.
陈拯  王川 《东北亚论坛》2023,(6):109-124+126
自日美同盟成立以来,双方围绕冲绳问题的交涉从未停止。作为强国,美国面对日本提出的收回施政权和调整军事基地安排的自主性要求为什么有时会作出妥协?基于不对称同盟中强国与弱国间“自主性—安全”交易的理论分析表明,强国在特定时期对弱国的战略依赖状况及弱国所表现出的战略可靠性是影响弱国自主性斗争结果的核心变量。强国对弱国整体战略配合的需求(相较改变基地安排的成本)对其更重要,弱国提供战略配合的可靠性越高,则强国更可能接受弱国在相关问题上的自主性诉求。对鸠山一郎、岸信介、佐藤荣作时期日美围绕“冲绳返还”问题以及桥本龙太郎、鸠山由纪夫时期日美围绕普天间基地归还及搬迁的斗争案例的过程追踪与结果比较验证了这一命题。分析日美同盟内部的“自主性—安全”博弈,对理解不对称同盟的管理与维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危机不断扩散的形势下,日本经济持续出现负增长、失业率上升、部分外资撤资等状况。日本经济的波动对东北三省的进出口和投资都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中日长春丰越汽车项目已搁置。从近期来看,我们应关注日本经济长远发展战略调整以及日本政府如何加大对外贸易融资援助力度。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5.
王叶飞 《国际观察》2016,(3):105-117
金砖国家是全球化背景下战略合作的产物,是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完善国际体系的有益补充。金砖机制是一种非正式机制,属于国际协调的软机制范畴,成员国的异质性和战略沟通不足是造成金砖机制不够紧密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成员国之间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个系统内相互作用的单元,战略沟通的不足扩大了金砖国家间不对称相互依存的负效应,阻碍了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双向对称沟通、调整—适应和跨文化沟通是金砖国家彼此间进行战略沟通的重要工具,能够增进政治互信,强化战略合作。本文以合作机制为切入点,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战略沟通工具的分析,部分地解决合作机制较为薄弱的难题,为金砖机制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网络威慑理论研究是美国新一轮威慑理论研究的重点。美国网络威慑理论研究是顺应美国军方扩大威慑领域的要求而出现的,其目的就是为美国实施网络威慑战略张本,并为完善该战略出谋划策。美国网络威慑理论研究近年主要围绕“归因问题”、如何传递威慑意志与决心、如何进行拒止威慑和惩罚威慑等问题展开。下一步,美国网络威慑理论研究的重点将是:如何对潜在对手进行惩罚报复?如何界定网络攻击在哪些情况下等同于武装攻击?如何解决报复过程中的相称问题?如何对不同行为体做到“量体裁衣式威慑”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拉丁美洲文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相互依存关系的日益加强,文化全球化问题也日益凸现在人们面前,这在拉美尤甚。正如拉美一位学者所指出的:“在世界文化生活领域,特别是在拉丁美洲文化生活领域,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即时消费文化(并不触及人的深层次问题),各国社会都面临着‘文化’的全球化。”①那么,面对上述现实,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文化演变的特点和前景呢?对此,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何谓文化全球化?欧美学者曾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约翰·汤林森博士在…  相似文献   

8.
在东亚地区,安全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区域内各国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各国间不断加深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存,一直是东亚地区得以保持稳定和安全的一个主要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已持续一年多的亚洲经济危机因其对东亚经济格局和发...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17日,欧盟成员国首脑议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欧盟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战略,即“欧盟2020战略”。新战略为欧盟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制定了中长期规划,确立了五大核心目标,以期引领欧盟经济走出债务危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欧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战略是在欧元区经济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欧盟《里斯本条约》刚刚生效不久的特殊背景下制定并生效的,对欧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海涛  于士淇 《东北亚论坛》2023,(1):60-71+127-128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年来,中日两国在逐步形成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同时,也维持和发展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成为维护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日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双边关系机制的建构与维护。在近年来中日两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日关系机制建构的基础得到丰富和巩固,原则与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在当前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方向选择之际,重新审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机制这一重要课题,对探索中日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对一些国际规则尤其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不了解和忽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适应跨国经营规则和国际惯例?如何借助会计这一手段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质量,提高在国际环境下开展经营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将如何帮助中国企业顺利完成“走出去”的历史性转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全球理事会会长郭克刚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中缅政治经济关系:战略与经济的层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目前来看,缅甸既不是中国的战略棋子也不是其经济枢纽。1988年后的中缅关系是不平衡的、不对称的,但是互惠互利的。两国的战略、经济关系是政治联姻性的。然而,缅甸连接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重要地理位置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缅甸是中国实现成为21世纪大国这一战略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对缅甸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仰光将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战略卫星国。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中俄在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势推动下,决定修建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但就在此项目积极准备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日本从中插手,使安大线项目难产,从而使中日两国在能源战略利益上发生碰撞。中日之间的战略竞争不仅缘于地缘经济、政治问题,而且还在于国家战略方向的选择问题。“安大线”的难产促使我们重新审视21世纪的国际能源竞争形势和我国的能源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日美同盟以中国为“战略对手”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构成重大挑战,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成威胁,同时日美同盟以台湾问题为利益指向,严重干涉中国主权、阻挠中国和平统一。面对挑战,中国外交战略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与日美建立更多的“共生利益”,加强相互依存度;正确处理台湾问题,维护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施“伙伴战略”,推进中国外交战略建设;并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增强综合国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冲突相继凸显.持续增长的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一度被视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国之间的政治与安全矛盾.由于中国向全球生产链中高端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与博弈加强,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表明,中美两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与矛盾相互交织.两国关系在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需要管控分歧、促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发展,因此,务实合作成为今天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个相邻的世界大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因此,中俄经贸合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相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具有广阔的前景。2007年8月20日,中俄两国几乎同时正式推出了东部地区发展战略,把加强和扩大两个相邻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网”型经济合作模式是两地扩大经济合作与交流,推进合作向全方位、高层次方向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杨 《现代国际关系》2023,(3):24-45+149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出现了新变化,走向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全领域威慑”战略。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拜登政府回归同盟战略增强了日本联美“以台制华”的能动性;新冠疫情冲击下,美日提升了台湾在东西方价值观竞争中的重要性;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后,美日更为重视台湾地缘战略的前沿位置;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也为美日关联欧亚大陆地缘热点、强化同盟并协同配合台海战略提供了外部动力。未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将出现美日台三方互动高频化、政治红线试探常态化、武装力量部署分散化、战时分工精细化、经济安全合作全面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相互依存与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地区存在两个层面的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第一个层面是东亚与美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第二个层面是东亚区域内部经济的相互依存。全球性金融危机充分体现了东亚和美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是不能够长期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加强区域、国际的经济协调,验证了相互依存理论的合理性。相互依存的东亚需要通过政策的协调解决宏观经济政策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问题,因而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两国从经济、政治到防务安全领域全面强化和深化双边关系,并把遏制中国作为共同战略目标,构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日印各自与中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日印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不能不受中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笪志刚 《亚非纵横》2012,(6):9-14,59
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并开启了中日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新时代,迄今已到不惑之年。这期间中日政治关系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两国在经贸等方面合作总体顺畅,中日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量增质升,成果显著。但近年随着中国崛起,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逆转,中日关系出现了以岛屿争执为标志的对立乃至对抗,两国经贸合作也出现诸多争议。如何应对国际经济困难和全球局势日益复杂过程中两国关系出现的纷繁头绪,使中日政经合作继续朝着战略互惠和互利双赢的轨道发展,已成为中日双边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