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丰  张蒂 《欧洲研究》2005,23(6):111-12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后实证、后现代理论与主流理论之间的辩论开始扩展到学科史领域,试图对国际关系学科传统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解构。学科史批判研究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学科研究议程、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学术制度与规则以及价值关怀等方面提出了质疑。这一研究路径旨在将学科历史的关注带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中,从而有助于对以往的学术实践的自觉反思。然而,重“破”不重“立”的研究方法使得批判研究无法提供一种替代性的学科史叙述方式和知识体系。学科史的合理重建可以借鉴包括科学哲学在内的多种方法,其目的是揭示学科发展规律、指导学科的未来发展,发挥学科史研究对知识积累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台静农、周作人笔下的韩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当代韩国》2008,(2):96-100
台静农的《我的邻居》和周作人的《李完用与朴烈》,不约而同向国人展示了域外英雄的形象。“我”和“邻居”成为当时中、韩民族不同历史境遇、不同精神状态的写照和象征。作者表达了对浴血抗争的韩民族的由衷敬意,并借此批判了缺乏“血性和勇气”的国人。这种对英雄叙事的热衷,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塑造民族英雄,实现民族“启蒙”的共同政治诉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1.《世界青年看韩国的百年》,金容云著,汉城,高丽苑。 在人类社会的大潮流里,以原型史观的眼光观察韩国人的形象,并试图展望未来。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民族出现又消失。今天韩民族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历史考验,维持固有文化,守卫国土的事实,证明韩民族是历史舞台上的坚强的胜利者。作者通过人类社会的“千年纠纷”和周边国家的“百年行动方式”及韩国的对应态度,阐明了游牧民与农耕民间的原型构造及其纠纷状况。作为长期在汉阳大学任教的数学家,作者从数学分析的角度,研究开拓文化人类学的独特方法论,著有不少有关韩日间比较文化史的著作,本书是研究文化史的延续和结晶。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与韩国女性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复55年来,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激烈的变革。韩国人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创造了为世人所瞩目的变化和增长与发展的当代史,并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过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凡是所谓的变化,都被认为是好的,因为变化意味着改革,意味着现代化,变化就是发展。当今韩国的现代化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古朴的文化氛围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 1.传统文化与韩民族 韩民族的发展与韩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以及韩国人固有的民族性息息相关。韩民族的发展还处在社会民俗及宗教思想的二重性之中。把复杂的文化现象一律用二分法加以划分,也许…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中,“法国式的”(“frenchy”)这个词常常带有肤浅、轻率的含意。这恐怕是某些英国人的偏见。作为十九世纪法国哲学思想主流的孔德实证方法论就不是肤浅的,而是十分深刻并富有独创性的。奥古斯德·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年)是实证主义哲学和实证方法论的创  相似文献   

6.
孙琳 《法国研究》2012,(1):1-10
布尔迪厄和列维一斯特劳斯作为马克思的崇拜者,他们各自的人类学思想都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思想有关。布尔迪厄在马克思、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的启发下,对社会学场域的中“游戏规则”进行深入探索,指明了交往实践中的“社会道德炼金术”与“原则变异策略法”的原因所在,其方法论依据主要是“差异性”观察法、范式创新法和行动反思法。以此为经,以批判列维.斯特劳斯的内容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布尔迪厄使人类学抛弃了纯思辨结构。行动者的人类学赋予行动实践以意义,不仅对结构人类学进行了范式创新,而且把人类社会道德的浮世绘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7.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1908-)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名誉博士,保罗佩利奥奖、赫胥黎纪念章、美国威尔纳·格林人类学基金会“韦金”奖、法国全国科研中心金质奖章、伊斯拉莫斯奖获得者。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战后西方学术界的泰斗。他对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倡以及他在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文化的复合性日本虽被公认为单一民族的国家 ,但其文化具有复合性特点 ,有的学者称日本文化为“复合文化”。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的崛起 ,令世人刮相看 ,日本学者高桥龟去在谈到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根本原因时分析认为 :“日本人对于与本国不同的文化 ,不是看作异端 ,也没有排斥和偏见 ,相反善于以外国先进文化与思想为师 ,进行移植和吸收。”的确 ,日本民族是擅长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民族 ,同时 ,这也说明日本文化既有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又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日本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复合的结晶。所谓“复合性”是与…  相似文献   

9.
连载主题随笔:《韩国人正在思考21世纪》之二──稻米文明与生命文明李御宁一、米是韩民族的精气目前鲜见而在解放后常能听到的韩语词汇中有“民族精气”一词。耐人寻味的是汉字“精”字和“气”字里都包含着稻米的“米”宇。如果说韩国人这种把稻米作为主食的民族的精...  相似文献   

10.
亚当·沙夫教授生于1913年,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过多部著作。50年代的不少著作曾是当时高等学校的教科书。60年代因发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被批判为修正主义者,80年代初又在国外出版《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一书,再次受到批判,并开除出党。波兰制度发生剧变后,沙夫教授不但恢复了党籍,而且被一些政治组织誉为“思想之父”。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他再未参加任何政党,但始终认为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选择这条道路。” 本文是沙夫教授1995年底在波兰出版的新著:《困惑者记事》的片段摘译,标题和文内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沙夫的观点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本刊发表的目的是供学术界了解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韩文化·学术交流的思考黄长著随着国际上冷战威胁的逐渐减弱,东北亚地区的敌对状态开始消失。中国在70年代末期以后,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并把这一方针列为基本国策;韩国在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汉江奇迹”,与此同时,内部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制定民族文化发展综合计划 ,2 0 0 4年 11月 19~ 2 0日 ,韩国文化观光部设立在安东的韩国国学振兴院举行了“韩民族文化政策制定研讨会”。会议决定 ,由韩国国学振兴院资料调查组组长薛燮奎和安东大学教授林在海等人负责有关韩国学领域的发展问题 ;庆熙大学李正宰教授等人负责有关民俗学领域的发展计划 ;淑明女子大学韩英实教授与水原大学金明岚教授等人负责韩国音乐的发展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韩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 ,韩国文化观光部决定把“国语政策课”改为“国语民族文化课”。为了使 2 0 0 5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发…  相似文献   

13.
一 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在康德与阿诺德所生活的18世纪,文化的涵义是教养的意思,从人类学的角度解释为生活方式。“文化”与所谓的“社会”一同成为我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框架,是从开化期开始的,至今大约有一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秋夕     
秋夕金英模农历8月15日对韩民族而言是不亚于正月初一、元旦的最盛大节日,按时代和来源的不同,也称之为秋夕、秋夕节、中秋、gawi、hangawi、gawitnal、gabae(嘉俳)①等。其中“hangawi”和“gawitnal”是来自新罗时代的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从马特拉的著作入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展现其对国际传播的看法,透视分别以商业文化和启蒙文化为背景的“传播的全球化”与“传播的世界化”概念的差别,归纳出“全球化体现着同质化的商业意识形态”和“世界化表现为对传播流动进行多元民主挪用和尊重公共服务”的命题。对马特拉国际传播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在追随实证主义的传播商业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一种尊重差别、争取传播民主权利和促进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而且在我国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慧 《法国研究》2006,(1):93-97
近年来欧洲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政治现象,那就是政治生活的“司法化”。去年法国、荷兰等国就“欧洲宪法”的全民公决,将这一问题提到了举世瞩目的地位上。 “司法化”推动了一场政治变革, 这使得隐藏在这场变革后的法律文化问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关注。纵观世界历史长河,任何一国法律文化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民族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模式和不同价值观念的法律文化。这里,笔者将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典型西方法律文化的法国法文化和典型东方法律文化的中国法文化。法国是世界两大法系之…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 韩国是一个深承东方传统文化且又广纳西方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哺育且又收纳现代化理论的国家,这种双重文化的结合在当今韩国的青年知识女性社群中颇多体现,特别是在她们的婚恋文化上。 东亚地区的传统观念中一向有“男尊女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儿即弄瓦”等偏见,因此在这一地区,“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相夫教子”,“温顺贤惠”等一直是评价妇女的标准,中国历代皇朝所遵循的“三纲五常”从未赋予女子以和男人平等的地位。韩国全面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文化,也全面接受了“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即使历经百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文化定型”(le stéréotype culturel)的性质、作用、弊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定型”指人们对某一民族或国家所持有的一成不变的简单化看法,有“自定型”和“他定型”之分。这种看法受观察者特定文化视角的影响,主观色彩较浓,其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对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但定型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知方式,是人们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和文化差异进行概括、分类时必定要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法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强对“文化定型”的敏感性,创造条件和设置情景以帮助学生揭示隐藏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的“定型”,进而分析它、超越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9.
对韩汉语教学方法新探●金健人由于地域上的紧密邻接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历代韩国人中精通汉语者不可胜数。千百年来,汉语教学在韩国一直被视之为“国语”教学。自15世纪世宗创制真正的韩国文字后,韩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才获得实在的统一。然而,韩字取代汉字占据正统地...  相似文献   

20.
一、米是韩民族的精气 目前鲜见而在解放后常能听到的韩语词汇中有“民族精气”一词。耐人寻味的是汉字“精”字和“气”字里都包含着稻米的“米”字。如果说韩国人这种把稻米作为主食的民族的精气乃蕴藏在稻米里面,这不算是开玩笑。因为没有哪一种因素像稻米那样长久支配着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精”字和“气”字都包含稻米的“米”字,并非偶然。据说,原来“精气”、“精神”词汇里的“精”字来源于干净的米粒呈蓝色这种现象。在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