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果林 《人民政坛》2013,(10):42-43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的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如何行使好询问权,使询问成为人大监督增强实效的杠杆,需要问者与答者的责任、胆识和智慧,千万不能"走过场"、甚至"走秀场"。"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的分组会议上开展专题询问。有人认为这标志着“休眠”的人大询问权“复苏”。其实不然。在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每次审议议案或工作报告时,都有相关部门同志到各小组回答委员的提问,而各级地方人大也开展过各式各样的询问。之所以人们对人大行使询问权有种种不同理解,一方面是对询问发挥人大监督刚性作用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则是不论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还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对询问的规定都极为简单,  相似文献   

3.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人大的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种外化载体,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性的庄严之问。专题询问是在这些年来全国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行使好询问权,使询问权成为人大监督增强实效的杠杆,不仅需要政治胆识,而且需要政治智慧。人大的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种外化载体,既不同于行人问路那种层次的问,也不同于学生请教先生那种层面的问,更不同于街坊邻居嘘寒问暖那种形态的问,还不同于偶有遗  相似文献   

5.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形式,而专题询问则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询问活动。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这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地方人大开展和创新这一监督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专题询问工作创新,探索打造"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召开两场专题询问会+交办问题清单+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推动人大监督工作质效不断提高。一、主要做法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自2012年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每年都选取1-2个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询问,截至目前已累计对14个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已经成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有力举措,在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张德江委员长8月2 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一项重要的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钱昊平  莫南 《浙江人大》2012,(10):24-27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先河"以来,国内20多个省级人大常委会也已开展,更多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也纷纷尝试。尽管专题询问存在着刚性不足等局限,但在增强人大监督力度和实效上,影响深远。开展专题询问,是本届全国人大的"破冰"之举。"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根据监督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决定的精神,今年我们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依法开展专题询问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9.
人大专题询问是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对特定议题进行询问的活动,是对询问的创新和发展。近两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借鉴全国人大和兄弟省市的经验与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工作、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把握六大环节在开展专题询问过程中,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握好以下环节:——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专题询问顺利进行,每次专题询问前,常委会主任会议都深入研究,对开展好专题询问提出具体要求。强调专题询问要尽可能与议案办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结合起来;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到关键、问到要害、问出水平、问出成效。常委会有关委、室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并特别强调要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作为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的询问和质询早已明确写入宪法,并且在多部法律当中都有充分体现。然而,此前询问权和质询权在地方人大的实践中更多地止步于纸面上的善意,  相似文献   

11.
《辽宁人大》2010,(3):27-27
质询与询问 为正确行使好人大质询权和询问权,笔者认为,需明晰两者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群 《人大研究》2011,(2):18-20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地方人大备受鼓舞和启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相当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典范,尝试开展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开展专题询问,已经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和普遍看好的重要监督手段。笔者想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期有益于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询问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重庆市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询问权,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工作实效,有力地促进了一个个民生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次开展专题询问,动作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地方人大倍受鼓舞和启发,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大增强,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典范,相继开展了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专题询问健步走来,已然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如何让专题询问这一重要监督手段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有力推动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人们拭目以待,期望专题询问稳步前行,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大》2011,(10):3
"开展专题询问是我们在监督工作组织方法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创新。要把专题询问工作坚持好、完善好,使之成为人大履行职能、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形式。"2011年9月29日上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明在专题询问会上的讲话,表明专题询问经过首次演练,将在今后的省人大监督工作中持续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至2011年底,共进行了5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给地方人大以示范效应,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形成了专题询问热潮,截至2011年12月,先后有上海、安徽、甘肃、山西等24个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询问,还有一些设区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开展了专题询问。有学者称“2011年是地方人大名副其实的询问年”。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海南》2011,(8):5-5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7月21日召开联组会议,首次对海南省政府一位副省长和6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情况专题询问”。此次专题询问是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开展的专题询问活动,选择民生项目中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作为询问问题,是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自2011年对市政府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情况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至今已开展了五次专题询问,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每次都有亮点据介绍,每年市人大常委会都要选择1-2项民生发展工作重点和热点,作为当年专题问询议题。"这次专题询问,是我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5次专题询问,也是本届人大组织开展的第三次专  相似文献   

19.
询问权是人大法定的监督权,是对"一府两院"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被询问部门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2010年,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保障住房建设、教育中长期规划工作对国务院进行专题询问后,全国各地人大纷纷"试水",目前已成常态化的监督模式。2011年、2012年,重庆人大常委会分别就农户万元增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此后,专题询问这一监督问政方式迅速在全市各级人大推广开来,不断探索创新,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代表询问国家机关"作为一种监督形式,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过程中被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要慎重对待询问,谨防步入误区。组织代表询问国家机关的目的不是"考一考"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