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然严峻的就业环境 一般认为,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盟4国随着1999年前半期开始的经济复苏,完全失业率不断下降,经济危机所导致的急剧恶化的就业环境也趋于改善。但是,在失业率下降的同时,不充分就业者的人数却反而增加了。将两者综合起来考  相似文献   

2.
任红军 《东南亚》2005,(3):19-26
印尼经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遭受重创,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基建)几乎陷于停滞,2004年底的大海啸对基础设施的破坏无疑是雪上加霜。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成为印尼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2004年印尼的GDP增长率只有4·32%,失业率却高达9·86%。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称,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印尼只有将每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6-7%,才能满足每年新增的250万劳动力的就业。苏西诺政府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瓶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将基建作为振兴印尼经济的重要措施,并计划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参与基建,这将为中国…  相似文献   

3.
刘兰 《西亚非洲》2012,(4):122-133
19世纪末南非面临劳动密集型的矿业和农场劳动力供不应求的严重问题。为扩大劳动力供给,南非白人政府强制推行保留地制度和流动劳工制度。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面对非洲人城市化浪潮,出于种族隔离目的,南非白人政府推行家园制度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并导致南非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出现新的严重失衡:家园制度造成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资本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市场供给远远超过劳动力需求,众多人口随之陷入长期失业。时至今日,失业问题仍是南非社会长期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印尼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据印尼官方统计,1990年印尼全国人口l.78亿,1991年增加到1.85亿,到1994年中进一步上升到1.95亿,是当今世界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的第四人口大国。由于人口高速增长。给印尼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它造成失业问题严重、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住房拥挤、卫生状况恶化、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众多社会问题。在苏加诺时期,印尼政府对人口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当时的人口政策存在两种片面性:一是只看到人口作为劳动力和国家防御力的一面;二是认为印尼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5.
印尼首位直选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已正式宣誓就职,新政府如何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领导印尼全面复兴,已成为印尼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使印尼尽快降低失业率,减少贫困,使外资逐渐回头,重振制造业和旅游业等,苏西洛推出六方面的举措来全面振兴印尼经济。尽管印尼2004年底遭遇海啸、地震大灾,但经济前景依然可以谨慎看好,2005年有望成为印尼经济的转折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备受金融危机的困扰.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每次金融危机爆发后.通常都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下降和社会问题的急剧恶化,具体体现在真实工资下降、失业率上升、贫困问题恶化、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发展指标下滑等方面,但是各次危机对社会领域的冲击程度差异十分明显.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给其国内社会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各项社会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虽然收入分化状况有所缓和(基尼系数下降),但这种缓和却是在各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使积累多年的社会问题和各项社会发展指标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劳动力工资的购买力急剧下降,贫困人口大规模增加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有悠久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后,新加坡和文莱因劳动力短缺成为外籍劳工的输入国,菲律宾、印尼、缅甸和印支国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劳工的输出国.马来西亚和泰国既输出也输入劳工,但以输入劳工为主.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与特点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劳动力供求等方面的差距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重要原因.同时,它们的共同边界很长也使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成为可能.越南与老挝和柬埔寨,以及泰国与缅甸的边界线,超过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线.美国为减少跨越边界的非法移民,每年耗资几千万美元,动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收效甚微.在东南亚,热带雨林更无法成为移民的屏障.新加坡和文莱的外籍劳工主要来自东盟其他国家.新加坡从60年代末开始就面临劳动力短缺,而允许外籍劳工前去工作,以缓解劳工不足和本国劳工工资上涨的压力.据新加坡劳工部的统计,1994年外来劳工有30万人(1992年为20万),占就业总劳动力的将近20%.1996年外国工人达45万,占人口的12.5%.他们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泰国,还有一些来自菲律宾和其他国家.马来西亚尽管有不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到新加坡工作,但是他同时又从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吸引大量劳工.自80年代后期以来马来西亚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1  相似文献   

8.
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在政治上:荷兰政府直接统治着印尼。在经济上:以荷兰为首的外国垄断资本控制了印尼的主要经济命脉;印尼民族资本极为微弱,它同外国垄断资本的经济力量对比悬殊巨大;印尼成为荷兰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源泉;封建生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和新技术的推进 ,日本的整个雇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于与生产资料不能很好结合”而失业。为了适应雇用环境的变化 ,降低失业率 ,对劳动力进行就业能力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 ,日本就业培训事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沈燕清 《东南亚》2004,(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大量来自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孟加拉国、中国等国的外籍劳工涌入新加坡,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1 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国内企业与外籍劳工的纠纷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中中国劳工与雇主的矛盾纠纷日渐激化与复杂,成为中新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新加坡建筑业中国劳工的基本情况建筑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 0 % ,但新加坡本身劳动力资源十分缺乏,它必须依赖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0.2%,已经逐渐从亚洲货币危机造成的经济混乱中摆脱出来。但在印尼,银行重组的迟缓所导致的金融机能的减弱一直是经济恢复的累赘。以下拟就印尼银行的现状及其课题做一番展望。 银行部门经营恶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受泰国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程度之深重,波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了金融风暴的起源地泰国,也是印尼国内三十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不仅所有经济部门都陷入危机,而且还引起严重的社会政治动荡,最终迫使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下台,而社会政治动荡反过来又加深了经济危机,目前印尼的经济形势还在继续恶化.本文拟概述印尼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及引起的连锁后果,并展望印尼经济今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调整了对印尼政策,在促成西伊利安争端和平解决之后,在印尼发起了新的一轮外交攻势,试图抓住当前美印(尼)关系的转机,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印尼与西方联系的纽带,把印尼注意力由国际事务转向解决国内问题,以促进改造印尼民族主义,影响印尼政治构成和国内外政策的长远目标。这一时期,美国改造印尼民族主义的政策,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势力与影响的目标,以及苏加诺在地区内部消除一切殖民主义残余的努力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尼苏加诺政权对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就范。肯尼迪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不免于以失望告终。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在危机前经济业绩和劳动力动态的背景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越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与一些邻国相比,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劳动力的影响比人们原先对一个具有越南那种国际曝光度的国家所预期的更小。这可以归因于越南在2008年末及时采取的一揽子刺激措施、危机前的紧缩劳动力市场、越南主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私营部门在全球竞争的能力。虽然弹性劳动力市场确保了低失业率,但我认为,制度环境的许多方面导致了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减慢。熟练劳工短缺、刚性劳动力市场和欠发达劳资关系体系,可能会拖延经济复苏并限制未来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独立以后,印尼历届政府基本上都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撑农业的发展,除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实现稻米自给外,还发展了价值高、销路大的经济作物,为全国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印尼农业发展的势头在减弱,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机械化仍处于低水平,农村贫困问题在加深等,这些都给今后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印尼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仍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薛松 《国际安全研究》2021,39(3):78-101
对地理特征的认知塑造一个国家的海洋安全思维。印尼具有“群岛特征”(陆地分散、海上邻国多和海域广阔)和“海权特征”(海上战略位置、良港和重要航道、海洋资源)两组地理特点,分别指向海洋“作为威胁”和“作为秩序来源”两种相互矛盾的认知模式。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成为厘清印尼海洋安全思维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民族国家建构初期和冷战背景下,印尼着重应对与“群岛特征”相关的安全威胁。以苏西洛为转折点,印尼开始追求“海权特征”带来的秩序福利。群岛海洋安全思维的长期实践塑造了当前印尼海洋安全现状和合作逻辑:“重陆轻海”政策导致海洋安全能力落后,使印尼重视提升海上执法能力的务实合作;海盗问题的跨界性质使印尼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的意愿较低,产生了“搭便车”的合作逻辑;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了印尼的“岛国内海”权利,该公约被印尼视为海洋安全的制度保护伞和合作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在东盟各国当中,印尼和泰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成为了日本企业最大的投资对象。印尼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的世界第四的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矿物、农水产品等天然资源,因此从市场的潜在增长性和劳动力招募、原材料筹集的角度来看,作为企业的投资对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对印尼的投资大幅度减少,其后便停留在低水平(图1)。  相似文献   

18.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印尼的经济迅速恶化,它的经济开发政策也难以贯彻下去。这是当前印尼经济的大问题,之所以是大问题,其理由不外乎是:印尼经济依然带有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销这一结构性特征。为此,1985年印尼政府就着手改造过份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型的经济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办法来大力扶植非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产业。尽管如此,但由于原油价格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前半期,印尼经济在国内外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面临严重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印尼政府自1983年起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经济从1988年起摆脱复苏乏力的状态走向稳定发展。至于九十年代印尼经济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按乐观的预测,也只能是中速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至 70年代 ,拉美劳动力市场迅速发展 ,产业部门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生产部门在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 ,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8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极大冲击。 90年代以来 ,现代化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趋于提高 ,但是却没有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就业的非正规化现象加重 ,失业和半失业率居高不下。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问题、缓和失业压力是一项复杂任务 ,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拉美国家经济和社会改革走向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