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行政垄断——渐进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行政垄断即政府部门为保护本部门或本地区所属企业利益,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维护这些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阻止竞争市场形成的行为,也称法定垄断。行政垄断是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取得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这在渐进改革的国家比较容易出现。在中国这样的渐进转型经济中,一些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垄断的方式来阻止市场竞争,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属于典型的腐败行为。1.行政垄断是经济渐进转型的结果行政垄断是从…  相似文献   

2.
行政垄断——中国经济转型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垄断——渐进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行政垄断即政府部门为保护本部门或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维护这些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阻止竞争市场形成的行为,也称法定垄断。行政垄断是政府通过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的形式取得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这在渐进改革的国家比较容易出现。在中国这样的渐进转型经济中,一些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垄断的方式来阻止市场竞争,维护本部门、本地区所属企业的利益,属于典型的腐败行为。1.行为垄断是经济渐进转型的结果行政垄断是从计划经济向市…  相似文献   

3.
人物     
1.14亿 9月9日,发改委对吉林亚泰集团水泥销售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水泥吉林有限责任公司三家水泥企业实旋价格垄断的行为,依法罚款共1.1439亿元。据悉,三家公司通过频繁召开会议的方式,商定水泥的销售价格,井在经营中执行了会议决议约定的价格,达成并实施了价格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控制了水泥销售价格,损害了下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行政垄断行为是阻碍和破坏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疾之一。该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便是相关法律责任制度的不甚健全。因此,构建合理的行政垄断法律体系,对于规制行政垄断行为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广东省某市政府强制交易案例出发,探讨行政垄断相关法律问题,以期为其责任体系构建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垄断就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它性控制,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作为垄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垄断、技术垄断和行政垄断等,各种垄断形式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行政垄断。这里所讲的行政垄断就是指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权力来排除、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而引发的经营性垄断,它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政府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管理徐向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主要受到市场机制的驱动。但是,政府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管理是市场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政府对企业市场垄断行为的管理所谓垄断,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经济技术优势,或者借助外部力量的保护所产生的在市场交易中...  相似文献   

7.
自然垄断与规制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垄断内生单一市场结构和规制需求,但这种规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以及政府通常使用的,对外在厂商行为即进入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行为进行管制,而是对在位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使在位厂商在价格、产品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供给行为真正反映自然垄断产业特征,即单家经营成本最低与社会福利最优的要求。这种规制之所以是内生于自然垄断产业本身,就在于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形成垄断,而垄断自然会使理性的在位厂商在损害社会福利的情况下最大化自身福利。  相似文献   

8.
简论行政垄断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的主体是行政主体或行政人;行政垄断的客体具有多重性;行政垄断的主观方面包括目的和动机,目的是限制或排除其他经营者的竞争行为,动机是取得非法利益;行政垄断的客观方面是滥用行政权的行为.行政垄断是行政主体或者行政人,为使本地经营者攫取或维护垄断地位而实施的限制及排除市场竞争的滥用职权行为.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的垄断认定标准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凤 《理论学刊》2005,(12):81-82
虽然各国的立法都对反垄断法中垄断的具体表现作了列举规定,但是哪些垄断应予禁止,垄断应被限制在何种水平,从立法的角度看,都需要反垄断法对垄断的认定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标准。一、西方国家反垄断法对垄断的认定标准反垄断法的精神在于维护公平的竞争,保障企业获取公正的竞争机会和自由进入市场的权利,保证市场发挥最优化的作用。因此,西方反垄断法对垄断的认定往往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否垄断不以企业规模大小来判断,而看是否滥用了其市场优势地位,妨害有效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企业的市场行为可以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姚忠伟 《唯实》2000,(11):31-34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大敌。对于我国来说 ,由于计划经济传统的影响 ,带有行政色彩的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危害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反垄断立法和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一起 ,于 1 987年提上立法议程 ,1 993年 9月 2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于 1 993年 1 2月 1日起施行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禁止行政垄断的内容。但是 ,自《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至今 ,行政垄断在我国并未销声匿迹 ,在某些部门及地区 ,行政垄断反而愈演愈烈 ,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下面…  相似文献   

11.
行政垄断是指行政机关(包括享有行政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在我国当前的市场垄断行为中,行政垄断无疑是首当其冲的。行政垄断根深蒂固,危害严重,治理难度极大。但是,行政垄断不能根除,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本文笔者想讨论行政垄断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及其危害,从而探讨反行政垄断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曾勋 《廉政瞭望》2023,(21):41-42
今年是反垄断法施行15周年,《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重新修订,自2023年4月15日起施行。从2022年3月开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的专项行动,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共公布63起行政性垄断案件。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已公布6起行政性垄断案件。  相似文献   

13.
钱津 《前线》2008,(6):38-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将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反垄断法》的出台.对规范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各个市场主体也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和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垄断行为也在部分行业出现。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有必要实施《反垄断法》,规范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看,垄断可以归纳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包括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两大类。这两类垄断在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垄断现象中特殊而主要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对行政性垄断,除了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5.
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除了对垄断行为发出声讨之外,更应该了解充斥于公共服务行业的垄断行为存续的法理基础,增加现代维权意识。尤其是应该了解自然垄断的性质,认识公共垄断业的弊端,并坚信打破垄断、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除此,我们还应避免走入反垄断的误区:反垄断不等于反对一切垄断业;反垄断不等于反对大企业;反垄断不等于强化政府管制。本期我们特别约请了安徽、湖北、江苏三地的学者共同探讨垄断这一话题。——编者  相似文献   

16.
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除了对垄断行为发出声讨之外,更应该了解充斥于公共服务行业的垄断行为存续的法理基础,增加现代维权意识。尤其是应该了解自然垄断的性质,认识公共垄断业的弊端,并坚信打破垄断、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除此,我们还应避免走入反垄断的误区:反垄断不等于反对一切垄断业;反垄断不等于反对大企业;反垄断不等于强化政府管制。本期我们特别约请了安徽、湖北、江苏三地的学者共同探讨垄断这一话题。——编者  相似文献   

17.
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除了对垄断行为发出声讨之外,更应该了解充斥于公共服务行业的垄断行为存续的法理基础,增加现代维权意识。尤其是应该了解自然垄断的性质,认识公共垄断业的弊端,并坚信打破垄断、深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除此,我们还应避免走入反垄断的误区:反垄断不等于反对一切垄断业;反垄断不等于反对大企业;反垄断不等于强化政府管制。本期我们特别约请了安徽、湖北、江苏三地的学者共同探讨垄断这一话题。——编者  相似文献   

18.
李英 《求实》2006,(Z4):143-144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为了规范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制定反垄断法,建立健全我国反垄断专门机构,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垄断法诉讼制度采取的是纠纷解决型模式和秩序构建型模式,其价值理念与反垄断法的价值定位之间存在冲突。基于反垄断法的价值定位和反垄断法实施效果的考量,我国有必引入反垄断法公益诉讼制度。新民事诉讼法中的公益诉讼制度,为在反垄断法框架内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法律规定反垄断委员会等主体能够提起公益诉讼,对垄断行为实施者应采取阻却型责任、填补型责任以及惩罚型责任等三种责任形式,以更好地实现反垄断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反垄断法:百年经验与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才 《唯实》2000,(7):47-53
据报载:美国华盛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于今年4月3日作出裁决,认定微软公司将网络浏览器及其操作系统捆绑销售是“使用反竞争手段保持垄断地位”,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裁决书指明,微软公司的行为“限制了软件业竞争和创新态势,致使消费者无法获取最大的利益”。 业内人士预测,杰克逊日后对微软公司可能采取的惩罚方式不外两种;一是“结构调整法”,即将微软肢解为几家独立的小公司,使其丧失市场垄断地位;二是“行为调整法”,即维持微软现状,但是严格限制其反竞争的商业行为,防止其行为危害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