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润晖 《公安研究》2011,(11):75-79
综观我国公安教育工作历史,我国的警察培养模式经历了从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到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双轨制"运行模式的变化。直至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标志着全国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  相似文献   

2.
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国家公务员招录领域的重要创新改革,改革在顶层设计层面为我国的人民警察招录和公安院校的公安人才培养明确了新的指向。(1)随着公安改革的深入落实,人民警察的招录培养对象以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为主要来源,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对接好公安培养招录体制改革的要求,确保能够持续为公安队伍培育和输送合格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赵辉 《公安教育》2011,(3):66-69
<正>2009年3月,孟建柱部长针对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指出,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要以提高队伍战斗力为目标,牢牢把握世界警察教育发展潮流,要将公安实战与公安教育培训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年,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2009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江苏警察学院开始进行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峰 《公安学刊》2009,(4):99-102
公安教育改革是集保障机制改革、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训练模式改革、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改革。其中,保障机制改革是前提。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教育训练模式改革是核心,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切入点。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进行理性分析,有助于推动改革的深化和教育培训工作的转型。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但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将对按高等教育规律沉淀下来的学科、专业建设优势成果产生理念和政策支持侧重点上的冲击。甚至造成局部的人才流失。不利于公安院校对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应把握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八个主要环节。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四重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招录对象、改革招录程序、调整培养费用承担者和培养侧重点,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公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公安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警察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警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警察意识强化,有利于合格警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应针对警察岗位职业要求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黄娜 《公安教育》2011,(8):40-43
<正>一、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08年1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对政法院校招录培养  相似文献   

7.
刘民  刘挺生 《公安教育》2012,(11):55-60
<正>公安教育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一项由整体到部分、由框架到内涵、由组织到实施的全面改革。按照系统理论,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作为主系统,其成功要靠多项分系统的强力支撑。课程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如不与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同步发展、密切配套,体改将缺失重要的支撑,难免导致"空心化"。从上海公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安教育由学科教育转向职业技能教育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铁路公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根据公安部"大教育、大培训"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铁路公  相似文献   

9.
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其招录对象在公安院校学习期间身份仍应是学生。从公安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招录培养对象特点来看,对其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应加强不应减弱。公安院校招录培养对象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做相应调整,实行“一元管理”还是“多位一体”管理体制,公安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体制,同时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干部是专职为主还是专兼结合取决于其实行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金剑 《公安教育》2010,(4):54-56
<正>公安成人教育是我国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举办成人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也是公安事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随着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等新型培养模式的出现,公安成人教育的地位将越发突出和重要。如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公安成人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公安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新的教育理念,是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和《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公安高等教育特别是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公安院校教学基础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2011年9月19日至25日,公安部政治部在上海举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福建省公安厅于2009年启动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当年招录2个公安专业(侦查学、治安学)108人(计划120人)。2010年扩大规模,招录了3个公安专业(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758人(计划800人)。目前,2009级试点班已完成规定课程和毕业实习,顺利毕业。为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招录培养机制,福建省公安厅政治  相似文献   

13.
周庆 《公安教育》2011,(3):61-65
<正>一、研究背景(一)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推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人才,从根本上规范公安机关进人机制的战略举措,是解决公安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韦益毅 《公安教育》2009,(12):59-62
2009年3月,孟建柱部长针对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提出,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要以提高队伍战斗力为目标,牢牢把握世界警察教育发展潮流,要将公安实战与公安教育培训密切集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正式运行,给公安院校教育训练工作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公安教育》2010,(12):14-14
黑龙江公安警宫职业学院自1978年开始公安专业学历教育,曾为黑龙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公务员招录制度的转变,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毕业生就业难。二是就业率低导致生源减少,学院陷入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公安教育事业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问题,深化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坚持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两个并重的办学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和相当一部分省情,符合"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公安事业的发展需求,是推进公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对公安教育体制进行的内部结构优化调整、资源重组和机制性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办学理念,调整办学规划,改进办学模式,做精学历教育,做强在职培训,实现两者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17.
再论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开始于2008年,笔者通过有关的工作撰写了《探索警务实战教学模式,培养公安职业特色人才》一文,发表在《公安教育》2009年第2期。2009年11月,我参加了公安部在上海组织的公安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对持续了三十年的以普通高中生为培养起点的公安高等教育构成较大冲击。包括公安院校艺术教育在内的各学科教学如何适应改革变化后的新情况,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生的构成及教学培养模式出现的变化,在坚持公安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不动摇的前提下,应在"融合性"和"大众性"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论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公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以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为目标的部分政法院校招录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8月,公安部政治部下发和实施了《关于制定公安  相似文献   

20.
《公安教育》2010,(1):I0001-I0003
2009年11月10日至12月4日,公安部政治部在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连续举办了3期“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培养工作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政法院校的院校长、教务部门负责人和教学系(部)负责人共:189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一)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2009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周永康、孟建柱同志关于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