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公共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几个重点是组织体系及办事机构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及应急平台建设,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预测预警预报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专家库、专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几大专项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安全的保障和维护。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公共安全行政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公共安全法律体系、公共安全教育预防体系、公共安全资源保障体系、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韶关市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认识上没有完全到位、治安重点地区防控薄弱、治安防控力量不足等问题.对策是加强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农村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技术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和公共安全防控网建设.  相似文献   

4.
统筹与创新:转型期警务机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警务机制正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社会风险骤增、社会管理任务加大的转型时期。应对转型期内公共安全环境与形势的严峻挑战,应当科学统筹现实问题解决与制度化建设、基层机构与上级机构建设、治安打击与防范、专门工作力量与群防群治力量等重大战略关系,统筹城乡警务布局和资源规划,统筹警务改革各系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不断创新警务体制改革的宏观思路、组织体系、防控机制、专群合作以及城乡警务运行机制,推动形成统筹推进、紧密衔接、整体联动、增值强效的警务改革战略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要求。有效的体系是国家体制与公共服务体制的统一体,而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应基于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以社区治安为基础,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功能,重新整合公共安全要素,在中国公共行政制度创新的压力下,构建一个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设“平安泉州”的重要措施之一。社区治安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微观基础。新型的社区公共安全工作模式就是要在社区、当地政府和警察之间建立一种互助伙伴关系,关注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维护社会治安。社区警务正是适应了这种新型的社区公共安全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必然需要理论支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预防论、社会控制论、系统论、公共安全理论、社区警务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中,保障体系作为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运行提供动力。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做后盾,整个治安防控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就难以持久。保障机制具体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警力保障、经费保障、物质装备保障等。除此之外,协调处理好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治安防控体系高效科学运行的重要保证,包括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条与块的关系、打击与防范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专门机关与群众工作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系统工程,这是建国以来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应对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明确的理论根据和重要的实践基础,其主体为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客体为人、地、物、事和组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建设快速反应、阵地控制、群防群治和技术防控等系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立以快速反应为主体的十大运行机制,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治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增多。违法犯罪手段更新换代、类型多样化,多重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特殊群体违法犯罪升级与恶化。自然、人文、社会等诸多因素激发了并助燃着农村固有的及潜在的矛盾与冲突。从战略高度转变思想理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长效性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及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正日益显现。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对策,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成为摆在理论工作者和政府决策者面前的紧迫课题。社会公共安全综合防控网络遵循综合治理、分步实施、与实际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两支队伍、一个基础数据库、三项机制、三张严密的防控网为着力点,是提高我国公共安全水平的有效对策选项。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更持重的力量。区域文化具有柔性协调、规范约束、价值引领和组织动员的功能,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维护保障具有积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可以从增强对区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区域文化自身建设以及创新区域文化介入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三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区域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要素,是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主要抓手.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无锡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探索构建积极防范型现代警务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了驾驭动态复杂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平安需求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株洲市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盘活政策资源、部门资源、社会资源、群防资源,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向社会借力、向科技借力、向改革借力,全面提升防控水平;完善预警、矛盾纠纷调处、应急处置、组织保障等机制,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值得各地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频发的校园血案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应对校园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校园安全问题的新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应当成为保障校园安全的主导力量。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势在必行。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应通过校园安全立法,推行驻校警务战略,并与教育、综治、工商、司法、文化等部门通力合作,排查校园内外安全隐患,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效保证公共安全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有效驾驭社会公共安全局势能力的重要手段。深化县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确立"没有公共安全,一切归零"的理念,从优化现代化、科学化监管理念、模式和机制上,在资源整合、贴近实战、合成作战、联动推进、防控调度、机制保障和宣传跟进上形成有机整体和有效运行的链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已经步入风险社会的情况下,大型聚集活动面临诸多安全风险,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大型聚集活动安全需要。在系统梳理大型聚集活动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基础上,对大型聚集活动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安全运行机制、强化运行保障和监督"的对策建议,通过构建大型聚集活动公共安全体系主动应对安全风险,保障大型聚集活动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霞 《工会论坛》2014,(2):74-76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而且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创新社会治理,要从观念上完成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转型、社会变革等各方面的冲击,各种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挑战,是当前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拟从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与管理的主体多元化、各主体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论述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与管理的路径选择,最终归论于形成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参与和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20.
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铸牢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新兴风险屏障,是维护基层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在空间维度上有利于防范风险在不同领域、空间的传导与叠加,在时间维度上有利于降低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成本。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新兴风险防控体系还有一些问题,表现为风险意识与防控能力有待增强、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呈现不足、现代科技应用效能还需挖掘、主体间的信息壁垒依然存在,治理体系与应对公共安全新兴风险形势的要求之间还有差距。为此,应在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新兴风险防控思维上寻求转型,树立主动防控的思维,加强风险防控教育;树立合作治理的思维,激活多元主体活力;树立智慧治理的思维,挖掘科技应用潜力;树立多向沟通的思维,确保信息沟通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