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军队与社会的关系”应作为军事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其一,它符合逻辑起点质和量的规定性;其二,它符合逻辑起点应承担一定社会关系的要求;其三,它包含军事社会学发展的一切矛盾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全面、正确地揭示人的本质是科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的逻辑起点。人的本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思维本质。从人的自然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从人的社会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完善;从人的思维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思维在崇高理想和目标指引下的不断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臻 《电子政务》2011,(9):21-25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小,也构建起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会,并且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虚拟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虚拟社会快捷、开放的信息传播特性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抑制虚拟社会的消极不利影响,将其纳入现实社会的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社会应运而生,虚拟社会已成为现实社会之外的"第二社会",人类逐渐在虚拟社会中从事着与现实社会相似或相同的活动,并不断在虚拟社会中找到满足感和真实感。由此可见,虚拟社会在人类社会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虚拟社会包含在现实社会之中,是现实社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具有虚拟性与跨地域性、开放性与交互性、自由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应急警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与城市化相伴生的虚拟社会治理问题,需要结合虚拟社会特征,对症施策。从政府管理角度,更多的是变"单向管控"为"平等互动",在与社会平等互动的前提下共同构筑和谐有序的虚拟社会。一、城市化与虚拟社会今天的城市化伴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渗透、影响并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交往方式的丰富内涵造成了社会意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使得  相似文献   

6.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逻辑概念、特征与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解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社会规范集合体中,法律规范虽然不具有唯一性,但是却具典型性和重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存在着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逻辑起点和思维方式,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殊的思维存在形式及思维运行规律。这一思维存在形式及运行规律的集中体现就是法律逻辑。基于法社会学视野,一是法律逻辑的概念是多维度的;二是法律逻辑的特征是多层次的;三是法律逻辑对于法学学科体系、法律实践活动以及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都具有较强的思维形塑功能。  相似文献   

7.
曾慧  黄红生 《求索》2010,(10):75-78
虚拟技术是人的发明和创造,从设计开始就体现着人的信、知、情、意,因此,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负荷人文价值,支撑人文维度。从人学的角度审视虚拟技术,可以独特地得出,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的发展依靠人,人类必须高于动物并且合乎人性地、自主地生活;人是虚拟技术的尺度,虚拟技术的发展应该尊重人,尊重天然生命、天然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以及人文文化的延续性;人是虚拟技术的目的,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了人,让人的生命意义更加崇高自由;人是虚拟技术应用的终极关怀者,虚拟技术的终极考量,必须追问人的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统一,达成真、善、美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络在当代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场域,并缔造了人的虚拟发展这一人类发展的全新方式。近年来,人的虚拟生存和发展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积极回应,并在对其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中曾令辉教授的《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将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的研究提高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高度来认识和研究,拓展了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当代性的理解,这种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虚拟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公众的社会生活,而且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给公众社会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网络推手"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秩序,因此,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虚拟商品消费存在着符号化过度的不良现象,这种情况将会时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学生成长乃至对社会文明和进步产生不良影响.在分析了"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网络虚拟商品消费的影响之后,注重从大学生自身和外界消费环境两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虚拟商品消费引导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实体性的家庭理论认为,家庭关系是人的最初社会关系,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而家庭的现实意义,是通过家庭的自我否定而实现的,它是以有理性的个体的养成和维护为目的、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论犹太人问题》中包含着马克思早期货币思想的源起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犹太性"问题,即货币的权力和异化。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货币思想内涵为:犹太精神与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本属于犹太人的内在规定性,成为市民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规定性;犹太人与货币的关系成为检验、总结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性质、功能的重要问题域;犹太精神只有在市民社会中才能达到自己的顶点,而市民社会只有在基督教世界中才能完成;现代民主制国家是对基督教异化逻辑的重演,以货币的形式再次完成人的自我异化;货币为主要异化形式的形态使传统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只有扬弃货币的权力和异化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3.
逻辑起点是学科生长的根基和学科整体提升的关键。通过对学科逻辑起点的本质规定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对象的分析可知,"现实的人"应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逻辑起点,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整体性和内在逻辑结构等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整合是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展示了社会各子系统、社会行动主体、社会要素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协调状态或过程,具有整体、协调、团结、稳定、制约等功能。"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价值内涵。在引导少数民族公众通过"印象-尊重-认可"的发展过程,较快融合群体交往,并在群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实现社会整合之目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以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语境,解读社会整合的发展逻辑,廓清群体交往的过程,以达到找出有效控制关键要素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及其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自由个性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整、由贫乏到丰富、从潜在到现实的发展,其中,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原初动力,以劳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体系的完善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和谐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和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现实社会的稳定。当前虚拟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是重点治理网络暴力、网络隐私侵害、网络侵权和网络道德失范。从社会控制论的视野看,虚拟社会治理中控制主体、控制对象及控制方式等是关键环节,三段式的虚拟社会治理机制应是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而在现实的历史中生成的"社会"概念,已成为考察唯物史观的崭新视角."现实社会"是马克思的早期"社会"概念及其原则的具体落实和实现.通过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并对"社会"进行现实性、实证性和具体性考察,马克思发现并阐明了"现实社会"的"两大起点":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逻辑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的历史起点.唯物史观体现了"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协调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而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要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制度在设置、构建和运行过程中都蕴含道德合理性,并体现伦理的价值性。这也恰是制度伦理研究的任务。由此可见,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存在着价值追求上的同构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因此,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将对和谐社会构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也是每个人的向往和社会的整体追求。在西方幸福研究中,大多以抽象人为假设前提,以假设的、片面的"人"为逻辑起点循证的幸福也必然是片面的幸福。以"现实的人"共同实现"美好生活"为幸福的新时代人民幸福思想则正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道德性、主体性,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美好生活为幸福内容,以全体人民的共创、共享幸福为目标,来追求全面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虚拟社会的治安问题及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着虚拟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治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到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虚拟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表现为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扰乱网络秩序妨害虚拟社会管理的行为以及网络侵权行为等三种类型。因虚拟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现实社会的特殊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虚拟社会的治安防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当前我国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制度防控、协同防控、社会防控以及技术防控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虚拟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